刘宗超:
书法美育的大众化走向与专业化引领
互联网普及,全程媒体、全息媒体、全员媒体、全效媒体等新型媒体形式涌现,内容数字化、渠道网络化,共享性、开放性,信息无处不在、无所不及、无人不用。传播呈现短、频、快、碎、浅的特点。
审美的大众化与娱乐化,主要表现为批评家批判精神的缺乏,思想的缺失;交换基本观点的有效,深度思想交流的缺乏;“评点式”“感兴式”审美批评的普遍化、普化趋势:“流行的、短暂的、消费性的、廉价的、大批量的、年轻的、诙谐的、性感的、巧妙的、美的和大商业性的”。(英国画家汉密尔顿)大众审美是与艺术专业群体的审美相对而言的,主要指生活中广大群众的审美。专业群体虽然最早也是来源于社会大众,但是术业有专攻,经过多年的专业学习已经逐渐走上专门化、专业化道路,与大众审美逐渐拉开了距离。大众审美是艺术生存的社会环境和舆论基础,是专业创造、专业教育的基础和最终服务对象,专业群体的审美是对大众审美的引领和完善。大众审美和专业审美,往往是有很大差异甚至差距的(雅与俗)。一般来说,大众审美呈现出娱乐化特征。好看、好玩、易懂是大众审美的自发要求。当代大众审美语境的形成原因包括由乡土文化到混凝土文化(传统到现代)、各级学校审美和艺术教育的缺失与误导、浮躁之风不减,其根本原因是现代文化语境之变,语言、文字、工具之变是观念之变最根本的因素,存在三个“三级跳”。工具之变,由毛笔到硬笔再到键盘(触屏和语音);语言之变,由文言文到白话文再到网络语言;文字之变,从繁体字到简化字再到拼音文字的冲击。此外,大众审美具有趋同性,容易被媒体和专业团体的审美舆论所引导。当专业团体内部存在明显审美分歧时,会直接影响到大众媒体。因此,当代大众艺术审美的乱象和迷惑,最终还是来自专业团体的审美分歧。乱象的始作俑者往往来自专业人士在新媒体平台上的展示和引导。
高等艺术专业教育处于整个艺术教育体系的最高端。要提高大众艺术审美的整体水平,关键在于专业团体的自身建设和整体审美水平的提高。途径为1、深入传统经典,2、艺术回归生活,3、创造时代风格。
专业团体放弃狭隘的功利主义和清高,真正深入艺术传统经典,让创作回归现代生活,努力创造出具有时代风格的作品,同时俯下身子做好艺术普及工作和审美引导,才有利于大众审美的改善。
(根据发言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