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术报 数字报纸


00015版:专版

文章导航

乾隆御制款薄胎九龙碗鉴赏

  上世纪七十年代末,国营文物商店从民间收购旧瓷外销以换取外汇,乾隆御制款薄胎九龙碗估价20元,藏家觉估价太低不舍出售,赠与笔者以作纪念。碗上龙画水平令笔者叹服,直觉此器不凡。历四十余年观赏、研究,查阅了大量资料,对此器的认知,不断深化。

  笔者曾将九龙碗送交几位知名瓷器专家鉴定,结论皆定为民国伪器,判断依据主要是纹饰较存世的乾隆珐琅彩更繁密精细,是民国时期称作“古月轩” 瓷一类的仿珐琅彩伪瓷。与专业学者交往获知一重要史实:清末宫中曾持一薄胎九龙碗谕景德镇御窑仿制(推测此器已残,否则无仿制必要。且此器极为珍贵,故皇室重视有加)。仿制未成,清皇朝覆灭,九龙碗遂流入民间。

  正本清源须先搞清民国仿珐琅彩瓷的真貌:民国时期曾有一波收藏热。为牟高利,有人出资聘景德镇等地的制瓷高手臆造了一批署康熙、雍正、乾隆三朝官窑款的重工彩瓷,即伪珐琅彩,其中乾隆款居多。这类瓷器貌似精细,层层装饰,华丽繁缛,与乾隆朝粉彩、珐琅彩的风格有相似之处。加之各种编造故事流传,民国时期陶瓷著述以讹传讹,一度被当成珐琅彩瓷真品,颇受达官贵人富豪商贾青睐。最知名者为艺术品商人外籍人士施德之,于1930年结集出版了102件精选瓷器图册,据施氏书中序言称这批瓷器系其1913年从一位乾隆朝胡姓制瓷名匠的后裔手中购得,为乾隆真品,称古月轩名瓷(此集1998年上海书店出版社曾重印出版)。

  比较就是鉴别,细察古月轩瓷无论器型、彩料、纹饰、画工、款识书写等各项皆未能企及九龙碗,龙纹造型更是云泥之别。笔者仅就龙纹一项作一鉴定。

  九龙碗的龙纹依循西画的透视法及明暗法,龙身显得立体饱满,动势如猛兽般矫健。九龙虽姿态各异,但尾部皆顺着脊柱的延伸作S形卷曲,龙脊如绷紧之弓弦充满张力,末端的尾鳍与龙尾同方向卷曲,因其合势使诸龙更显雄健。画师用笔看似率意,对龙身结构和动态的把握却丝丝入扣,十分精到。

  民国古月轩瓷上的龙纹,不合透视,龙身呈图案化的扁平,以蛇身表现龙的躯体,蜿蜒盘曲,龙尾皆不卷曲,呈拖曳状,形态别扭犹如软虫,四肢与躯体的连接生硬草率。

  传统绘画侧重山水、花鸟,忽视对兽类造型规律的把握,如九龙碗上龙纹这般生动凝练实属罕见,画师需具备较高的兽类造型能力和兼容中西的绘画功底。这正符清乾隆宫廷倡导的 “新体画”特征,即参用西洋画的透视法和明暗法追求视觉真实,同时强调书法式的用笔,不可 “笔法全无”。

  九龙图富丽堂皇,纹饰繁复,由于整体布局得当,画面层次清晰,主次分明。九龙图施彩吸收了西方油画技法,主厚次薄,近厚远薄。如意云纹的红色云头,犹如镶嵌在云空中的红宝石,整体排列又有顺时针旋转的韵律,衬托主角九龙的舞动,富有美感。

  反观民国各式古月轩龙纹瓷,画面整体布局缺章法,纹饰随意堆砌,底色是不经意的生硬留空或以欺世的繁密纹饰作地,施彩随心所欲,画面无主次远近虚实,花里胡哨尽显散乱。

  九龙图龙纹另一重要特征是造型严格遵循象征帝皇权威的九五之律,除龙足皆五爪外,龙发分束数、尾鳍数皆为九、五之数,画师用笔虽松动洒脱,此律不敢丝毫疏忽。(见右上图)

  珐琅彩器小,其功能主要是供帝皇手持把玩观赏,九龙碗利用采光的光影变幻,更是将观赏把玩的魅力发挥到极致。诸如若布光得当,中心象征帝皇权威的正面龙周围,会呈现完美金圈。龙眼因施彩特厚而凸起,合适角度采光,玻璃质彩面上会形成高光,龙眼炯炯有神。

  九龙图画在一个直径仅14厘米的深碗内壁,画师须高执笔,与在外壁绘画相比难度大增。仅长数厘米的龙纹能画得如此生动精致绝非易事,精彩绝伦的画珐琅技艺,令人叹为观止。

  龙纹是宫廷最重要的装饰纹饰。乾隆承袭雍正强烈的企图心,谕宫中造办处制品须摒除“外造之气” 以达“内廷恭造”。宫中烧造的珐琅彩龙纹更需与宫外有别。宫内珐琅彩龙纹造型可谓对外保密,为帝皇独享。直至清末宫中持九龙碗谕景德镇御窑仿制,宫中龙纹造型才外泄,导致景德镇官、民窑竞相仿效,景德镇清末民初瓷上龙纹竟为之一变。但绘瓷工匠水平有限,仅得皮相,难望真器项背。

  乾隆朝珐琅彩龙纹不为宫外所知,其精彩已提升至中西合璧、色彩丰富、雄健生动、严谨的高水平。

  画师身怀画珐琅绝技,在深碗内壁挥洒自如画出精彩的九龙图,必定画过不少龙纹珐琅彩,但九龙碗却是存世的孤悬一器,究其原因令人深思!

  笔者认定,九龙碗绝非民国伪器,恰是清末宫中持器谕景德镇御窑仿制的原件。

  附注:笔者对乾隆御制款薄胎九龙碗的胎、釉、色、款、器形等特别是纹饰作了详尽研究,均以图像方式作比较鉴别,并兼以论述,历时数十载,资料长达五十余页,有兴趣者可于微信公众号“九龙碗鉴定”浏览、下载。


美术报 专版 00015 乾隆御制款薄胎九龙碗鉴赏 2024-03-02 美术报2024-03-0200009 2 2024年03月02日 星期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