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术报 数字报纸


00006版:要闻

天地为师 山河为友——纪念李可染写生七十周年

  李可染于1907年生于江苏的一户平民人家,与近现代许多出生于书香门第的艺术大家不同,在他的童年时期,街头巷尾的乡土文化与地方戏曲构成了他对艺术的最早认知。李可染也很早就展露了艺术天赋,在乡间土地上的信手涂鸦也是他最早的艺术启蒙,而这种画所观、师所见的经历也是李可染后期坚持写生之路的朦胧启发。

  上世纪50年代初,中国画面临生存的危机。李可染意识到了这个问题,率先提出要挖掘中国画之源泉,“用最大的功力打进去,用最大的勇气打出来”,在重入自然中探寻中国画发展的新路。

  1954年,李可染与张仃、罗铭决心南下写生。靠着从《新观察》杂志社预支的一百元稿费,随身携带“可贵者胆”、“所要者魂”两枚印章,面对烟雨氤氲的江南春景,在条件艰苦的三个月时间里,李可染思索着中国画之新法,并于笔尖呈现出另一番天地。回京后,他的写生作品备受赞誉,更坚定了他回归自然、写生山河的信念。

  以自然为师营造空间,以山水为友揣摩意境。此后,李可染秉持着回归自然的艺术理念,将写生视为自我艺术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接下来的几十年中,他不断出发,足迹遍布祖国的大江南北。下江南,赏朦胧烟雨;攀高山,画云海险峻;游漓江,绘江水秀峰……在这条写生路上,李可染不仅画景,也画人、画生活,更画时代。

  晚年的李可染因身体原因无法外出写生,但是早年写生的经历已融入了他的艺术创作。以天地为师,与山河为友,李可染的艺术自成一派,开创“李家山水”。在这条漫长而艰苦的艺术探索之路上,他以中国人的哲思重绘自然,现代水墨的意境深远,笔墨磅礴,充满着生机与活力,满怀人文与家国情怀。在他的笔下诞生出一大批美术史上的经典名作,开创山水画新的审美意境。

  李可染的山水探索,不但推进了中国画的现代化转型,更开创出屹立世界艺坛的民族风格。他一生都处于中西文化交汇与碰撞的年代,他在学习与创作中吸纳、融合中西文化,借西方艺术元素丰富自身创作形式,但他始终满怀着对中华传统文化的热爱,自豪于中国文化的内涵,自信于中国画之精神。他曾写下:“有人谓中国文艺传统已至穷途末路,而我却预见东方文艺复兴曙光,因借东坡赤壁赋末句四字‘东方既白’,书此存证。”在他眼中,中国艺术这颗蒙尘之珠正亟待今人、后人还其璀璨光芒。他晚年的自用印“八风吹不动天边月”正是他所恪守的艺术与人生之箴言。


美术报 要闻 00006 天地为师 山河为友——纪念李可染写生七十周年 2024-04-13 美术报2024-04-1300012 2 2024年04月13日 星期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