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术报 数字报纸


00011版:论说

师严道尊

  值此金秋九月之际,我国即将迎来第40个教师节。在这个属于全体教育工作者的温馨节日前夕,社会各界再次将目光投向了教育的基石——师德,它不仅是教师职业的灵魂,更是引领下一代健康成长、塑造国家未来的灯塔。重申师德,意味着要持续深化对教师职业道德的理解与践行。这要求每一位教师都能坚守教育初心,牢记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将爱生如子、诲人不倦的精神内化于心、外化于行。

  ——编者按

  “尊师重道”“师道尊严”,这两句话流行于今天,为人们所耳熟能详,它们都是对学生讲的。意为做学生的,必须尊重每一个老师,道统才有它的尊崇地位。但它们的出典,却在《礼记·学记第十八》的“师严然后道尊”,却是对老师讲的。全文为:

  凡学之道,严师为难。师严然后道尊,道尊然后民知敬学。是故君之所不臣于其臣者二:当其为尸则弗臣也,当其为师则弗臣也。大学之礼,虽诏为天子,无北面,所以尊师也。

  这段话的意思,是说教育工作的实施,最难的是以严格的标准选择老师,主政教育者对老师的考核严格了,老师对自身的要求严格了,道统才有它的尊崇地位。道统的地位尊崇了,人们才知道敬畏学习。所以国君对他的臣民不以臣民的礼节来对待的有两种情况,一种是当其为尸(古代祭祖时代表先人接受祭祀的人)时,另一种便是当其为师时。大学中的礼节,即使是给天子讲课,老师也不是北面而座,就是为了表达对老师的尊敬啊!

  但汉代的郑玄注“严师为难”的“严”为“尊敬也”,于是便衍变为“尊师重道”和“师道尊严”,老师被摆在道统之前至少也是与道统并列的地位,作为学生乃至全社会都应该尊敬的对象——这,显然是讲不通的。

  我认为,这段话里由“严师”而“道尊”而“尊师”的逻辑关系,当指经过严格考核或自律的老师保证了道统的尊崇,讲授尊崇道统的老师值得我们的尊敬。而不可能是:因为我们尊敬老师,道统才有它的尊崇,老师才值得我们尊敬。

  按《礼记》认为,教育是与政事(政治、经济、军事、外交)并列的两件国家大事,“古之王者,建国君民,教学为先”。因为,政事是“用民以经世”,而教育则是“化民成俗”。如果不通过教育的“化民”,则虽“发虑宪,求善良……就贤体远”,无可用之民,则奈经世何?而“教不严,师之惰”,所以教育工作的保证,尤重择师。“学记第十八”所讲的,除了做学生的应该如何对待学习,重点的篇幅尤在当老师的应该如何做好“传道、授业、解惑”的本职,所以特别强调了“择师不可不慎也”。显然,“择师不可不慎也”正是“严师为难”的意思。只有以严格标准选择出来的老师,才真正是值得学生乃至全社会尊敬的。如果不论贤不肖,只要是老师,我们就一概尊敬他,不仅不能使“道尊”而“民知敬学”,反而会导致道统的衰败、民众的厌学。

  那么,“严师”的考核标准或自律要求又是什么呢?我认为便是北京师范大学的校训:“学为人师,行为世范。”这两句话的前后次序,当为嵌名“师范”的缘故;如果论主次的关系,理应以“行为世范”为主,“学为人师”为从。够格的老师,首先是他的品行足以当得起全社会各阶层的模范;当不起,甚至品行低劣的,就没有资格做老师。其次,作为某一专业的老师,虽说“教学相长”,但如果你只有初中的数学水平,要去教大学数学系的本科生,显然也是不够格的。

  虽然,品行高尚、学术精湛是优秀教师的基本标准,但二者不可兼得,“德成而上,艺成而下”。学术的标准不妨稍微放低,品行的标准绝不松弛姑息。韩愈《师说》认为,道统的“传道授业解惑”是“无贵无贱,无长无少,道之所存,师之所存”的,只要他品行高尚,我便以他为师,“吾师道也”。至于学术的传授,则如“彼童子之师,授之书而习其句读者,非吾所谓传其道解其惑者也”。关于教育的问题,我多次讲到并强调,成人是社会稳定的基础,成才是社会发展的引领。由于常人总是绝大多数,而人才总是极少数,因此,中小学的教育当以成人为旨,保证社会的稳定;大学教育才应以成才为旨,庶几为社会的发展提供引领。如果中小学教育以成才取代成人,则绝大多数学子即使被拔苗助长了,最终还是成不了才,且荒废了成人;而极少数即使成了才,因为没有成人,最终也很难为社会的发展做引领。

  同样,对于教师的考核自律,尤其是对于大学教师的考核自律,品行高尚是教育稳定的基础,学术精湛是教育发展的引领。如果教师的考核自律,重学术而轻品行,甚至只有学术而没有品行,那么,被考核的教师学术再精湛,必然疏于品行的自律甚至沦为品行低劣!师不严而道不尊,道不尊而民不敬学,教育稳定的基础丧失,则再精湛的学术也无法为教育发展做引领。更何况这些所谓的“精湛”学术,不过是“以艰思之辞,文浅易之说”(苏轼语)、“横放于天下,圣人之说益不明”(苏辙语)的“为学术而学术”,而完全偏离了由孔孟到韩欧一脉相承的经世致用之学术。

  韩愈说:“吾从而师之,吾师道也。”同理,我们尊师,根本是尊道。而道统的尊严,并不是因为学子们乃至全社会不问贤不肖的尊师,而是维系于老师的师德。品行低劣的教师,不仅不值得我们的尊敬,而是应该为我们所唾弃,这样的“鄙师”才是真正的重道;反之,如果因为他戴着“老师”的光环而继承尊敬他、荣誉他,这样的“尊师”实为毁道!

  那么,师德的品行高尚是不是很难做到呢?并不是的,相比于学术的精湛,它非常容易做到,无非是我们愿意不愿意去做的问题。孔子说:“仁远乎哉?吾欲仁,斯仁至矣。”其实,只要做到了“小学生守则”,我们便达到了高尚的道德标准。韩愈说:“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如是而已。”一位老师,即使他的学术已不如他曾经的学生了,只要他的品行高尚,依然值得他的学生“一日为师,终身为父”的永远尊敬。而如果老师的品行低劣,无论其学术如何精湛,作为学生,也应如《礼记》的论“君臣一朝,父子终身”:臣之事君也,“三谏而不听,则逃之;子之事亲也,三谏而不听,则号泣而随之。”

  孔子说:“行己有耻。”孟子说:“不可无耻。”光荣的教师节,我们不能只是简单地要求做学生的对老师表达爱戴和尊敬,更应该严肃地要求做老师的对师德加强反省和自律。

  (作者为上海大学上海美术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


美术报 论说 00011 师严道尊 2024-09-07 27077241 2 2024年09月07日 星期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