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笔,助我坦然面对人生的不确定
■夏一丹
大约五岁时,母亲领着我来到收拾一新的书桌前,带我握起毛笔。那时还太小,并不清楚她这么做的原因,当然也不知道将来那支毛笔对我的意义。
为了让我有共学的伙伴,九岁那年,母亲成立书法工作室。从篆书开始,每天的日课练习必不可少,除了书写,她同时要求我们熟读各类文史经典,练习自己作文作诗。用她的话说,字在字外求,书文必须并重,才能写出好字。
书画同源,有了书法基础,我很顺其自然地开始学习水墨画和篆刻。与书法相比,绘画和篆刻更加具象,更富有趣味,像是一种跟自己玩耍的游戏,每当在写字感到枯燥乏味的时候,我就用画画和篆刻来消解。母亲也总是鼓励我们自由发挥,大胆下笔,尽可能从喜欢的内容入手,在临摹的基础上,逐渐学会独立创作。而古人的典籍字帖、画作印章,都是可以借鉴参考的学习资料。
十二岁时,我的书法进入第一个瓶颈期,母亲看我写字,看一次扔一次,扔一次重写一次……那段日子印象极深,我甚至想过干脆再也不要写字。虽早有心理准备,作为女儿又是学生,母亲会对我格外严厉和苛刻。但还是会感到委屈和沮丧。我对书写失去信心,开始自我怀疑和否定。母亲却说这是必经之路:成长不可依赖于他人的赞扬,做任何事都一样,不可能一直顺利,会遭遇困难和挑战,有困惑和动摇的时刻。放弃很容易,却意味着前功尽毁;只有在忍耐中坚持、不断思考和调整才会有所突破。
就这样,不断忍耐,不断坚持,不断等待,不断突破……当我突然发现母亲不再扔我的作品,甚至开始要求我完成更多时,原来轻舟已过万重山。初中毕业后,我独自创作出一批草书作品送给喜欢的老师和同学。那一刻很有成就感,功不唐捐,感谢没有放弃的自己,所有的付出都值得。
十年如一日的练习,有了今天的些许成果,但我知道,这仅仅只是入门的开始,学无止境,作为中国人,写字是一辈子的事。而每一次突破自我的经历,会帮助我坦然面对人生的不确定。我想,这才是毛笔于我最大的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