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部教科书式的书画通史展”
上海博物馆书画“国宝展”重磅回归
本报讯 叶芳芳 通讯员 孙路遥 季沁园 11月13日,上海博物馆东馆八部“中国古代艺术史教科书”中尚未亮相的最后两部——中国历代绘画馆、中国历代书法馆正式向公众开放。
为保护古代书画文物在展陈环境中的完整性和稳定性,上博自主研发并建设了一套书画恒温恒湿系统。展厅采用全球顶级恒温恒湿技术,可以确保书画作品在六个月内完美保存,一些最为脆弱、需要考虑曝光度的展品也至少能够保证三个月的展期。
据了解,此番上博拿出了“压箱底”的国宝级藏品。首轮展品中,《苦笋帖》《上虞帖》《高逸图》《雪竹图》《望贤迎驾图》五件作品仅展出三个月,轮换后的作品皆为唐宋元书画精品。
01|“连续剧”式的通史展,
让观众看足三年
经过全面升级、创新改陈后,书法馆、绘画馆、海上书画馆及书画特型馆总展陈空间面积达到4000平方米,是人民广场馆书画常设展的两倍多。首展全开总计展出共315件(196套)作品,其中一级品总计137件(书法馆19件,绘画馆76件,特型馆22件,海上书画馆20件)。不少国宝级书画珍品和多年未公开展出的名家代表作将重现眼前,迎来书画“国宝展”睽违20年后的重磅回归。
展厅内按参观动线设置“书画馆八景”,使书画欣赏从二维平面走向多维立体。展线亦进行了扩充,新增的现代板块使得上博书画通史更趋完整。“首轮展出的文物,超70%为全新亮相。”上海博物馆书画研究部主任凌利中表示,上博中国历代书画展陈准备了6套方案以备轮换,将每半年更换一次展品,总计展出1200余件珍品,以“连续剧”式的通史展,让观众在3年里常看常新。
02|书法馆:东晋王羲之、王献之
父子珍品同台展出
步入书法馆序厅,首先映入眼帘的便是充满诗意的种蕉厅,这既是一个装置作品,又是帷幕隔断。其设计灵感来自唐代书法家怀素的传奇故事,相传怀素因无纸可用,便在芭蕉叶上挥毫创作。
展厅显眼处陈列的《苦笋帖》,是迄今传世怀素作品中唯一没有争议的真迹。前有宋徽宗的瘦金体题签并钤“宣和”印,后有乾隆帝于引首题写“醉僧逸翰”。该帖共14字:“苦笋及茗异常佳,乃可迳来。怀素上。”精练流逸的笔法和行云施雨、走蛇舞龙般的线条之美,溢出纸面。
作为上博的镇馆之宝之一,东晋王羲之的《上虞帖》时隔22年,与王献之《鸭头丸帖》再次同台展出。两封日常书信,颇具生活气息。《上虞帖》是王羲之写给亲友的一通草书,他因腹痛未能与友人相见而写便条说明理由:“得书知问。吾夜来腹痛,不堪见卿,甚恨。想往复来。修龄来经日,今在上虞,月未当去。重熙旦便西,与别,不可言。不知安所在。未审时意云何,甚令人耿耿。”
《鸭头丸帖》则抱怨新制的药丸不好用。王献之写道:“鸭头丸,故不佳。明当必集,当与君相见”,短短十五字在章法上有萧散舒朗之韵。
许多过去只能局部展出的长卷也首次全卷打开、完整展出,包括米芾《行书多景楼诗册》、全长约7米的祝允明《草书前后赤壁赋卷》和董其昌《行书临颜真卿裴将军诗卷》等。一批此前未曾亮相的书法也将与观众见面,赵孟頫名品《行书手札册》十二册就是其中之一。这是赵孟頫写给朋友费拱辰、吴瓘等人的信札,观众不仅能欣赏书法,也能从中更新文史知识。此外,还有苏轼的《楷书祭黄几道文卷》、文徵明的《行书寿华君序》、王宠的《古诗十九首》等悉数亮相。
书法馆在呈现古代经典的同时,还特别新增现代书法版块,以展示近现代书法家的传承与创新。首轮现代书法部分主要展出罗振玉、梁启超、弘一法师、黄宾虹、沈尹默等人的近十幅作品,均为首次露面。这些作品将阐释20世纪以来书法艺术的发展历程,使得上博书法通史更趋完整。
03|绘画馆:罕见唐宋
珍品尽数登场
走进绘画馆,占据视线C位的是唐代晚期著名画家孙位的《高逸图》。此画曾为宋徽宗内府收藏,2002年曾在“晋唐宋元书画国宝展”上展出,暌违20余年再次与观众见面。
五代徐熙《雪竹图》、五代董源的《夏山图》、南宋佚名《望贤迎驾图》、北宋赵佶《柳鸦芦雁图》、元代钱选《浮玉山居图》等珍罕名迹亮相绘画馆;同时还集结了赵孟頫所绘《兰石图》,“元四家”中王蒙的代表作《青卞隐居图》、倪瓒的代表作《六君子图》、吴镇的代表作《渔父图》;“明四家”的代表作如沈周《临戴文进谢安东山图》、文徵明《真赏斋图》(上博本)、唐寅《春山伴侣图》等,以及戴进、吴伟、董其昌、崔子忠等名家作品;清代人才辈出,梅清、弘仁、髡残、石涛、八大山人的作品尽数登场。
在绘画馆中,上博特地打造“馆中馆”——书画特型馆,为巨幅的书画提供特殊的展示场地,将一般陈列中因受展柜体量限制而无法展出的书画精品,以主题特展的形式呈现给广大观众。长约二十五米、高约五米的超长展柜,无论是超级长卷还是巨幅立轴,在此都有全幅舒展的机会。特型馆首个主题聚焦清代画家王翚的绘画艺术。其重要代表作、长达18米的《重江叠嶂图》与《小中现大图》册完全展开。
绘画馆的展陈时间线相较于人民广场馆时期进一步延伸至近现代绘画板块,徐悲鸿、刘海粟、张大千、齐白石等名家名作将悉数呈现,上博绘画通史展示也由此更为完善。
04|一公里的观展动线,
隐藏诸多“彩蛋”
中国历代文人雅士题名景观,形成了中国特有的山水园林文化。上博东馆书画馆在展示方式上进行创新,从馆藏文物中提取视觉造型,汲取园林造景元素和工艺,注入江南文化、海派文派精髓。
凌利中表示,“展厅按书法馆、绘画馆、海上书画馆的顺序,设计了长达一公里的观展动线,当中以传统书画文化为本,汲取园林造景元素,设有种蕉厅、五合廊、六法亭、双清桥、与可道、石库门、海派书房、画禅室,组成‘书画馆八景’,令观众身临其境,领略古代艺术的诗情画意,同时提供小憩身心的休闲空间。”
展馆设计也有策展人的巧思,诸多彩蛋隐藏其中。在绘画展厅现代板块的尽头,是一片琉璃打造的“竹林”,叶影在空间中摇曳。这里被称为“与可道”,取自苏轼的表兄、擅长画竹的宋代画家文同的字“与可”。居中一株竹子下部有篆文倒书“此竹价重黄金百两”八字。
这个“彩蛋”对应的正是展厅入口处的《雪竹图》轴,画中一株竹子的下部就有这样的文字。而“与可道”也和中国园林布置相似,看似走到展厅尽头,实则“曲径通幽”,连接着展厅内的“馆中馆”书画特型馆和海上书画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