阴影
阴影 阴影
第00012版:画家
3  4  
PDF 版
无标题
无标题
无标题
无标题
无标题
无标题
无标题
无标题
似云·似海·似山
收藏 打印 推荐  更多功能 
zjrbneirong
返回主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下一期  
浙江日报报业集团主办      
3上一篇  下一篇4  
2006年1月7日     收藏 打印 推荐 朗读 评论 更多功能 
似云·似海·似山
钟章法:云法造境——我的创作心路
  “云法造境”,顾名思义就是从大自然的云雾中提炼创造新的表现技法,营造出具有新的内涵和意境的艺术作品。

  构成大自然的主要物体是天和地。大地上的山川、海洋,天空中的星辰、云海,她们在生生不息地运动演化中,传递出形态各异、内涵丰富的美的信息;她们既给人类提供了生存的空间,也给人们的精神文化——艺术的创造,提供了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源泉。云雾是大自然中形态最活泼、容量最大、动感最强的物体。云雾运动的节奏、旋律蕴含着大自然的神奇造化,体现着宇宙空间生命和力量的律动;云雾吞吐天地间的气度,与人的一呼一吸相融合拍,从一个层面展现着人类自身的本质力量。应该说,云雾包含的容量是大自然中的花卉、草木难以相比的。但是,从古到今,画山石花鸟的画家比比皆是,而表现云雾美的画家则屈指可数。大自然中的“云雾”,为什么没能作为单独的题材和内容去挖掘和表现呢?归纳起来,存在以下几方面的制约因素。

  一、中国画是非常讲究技术的,对技巧有很高的要求。有经验的画家十分清楚,由于受材料和工具的限制,在中国画创作中,实的物体容易表现,虚的物象难以把握。云雾看得见、摸不着。要在画面上固定她变幻莫测的形态是非常困难的。虽然历史上有画家在对云的观察中提炼出了一些表现技法,但要真正表现大自然中云雾的千变万化,仍显得十分的单薄和不足。要总结提炼出表现不同云海的笔墨语言是一项艰巨的工作,想有所突破,有所创新,没有长年累月全身心的投入,是绝对不可能的。

  二、传统山水、花鸟画经过长期的发展,从题材内容到表现技法,都有一套完整的模式。画家在老师的指导下,临摹古人作品,掌握一些技法,只要勤学苦练,都有可能画出人们喜闻乐见的作品。但在中国画易入门的表象下,却隐藏着阻碍中国画发展的因素。一般的画家目光容易禁锢于传统山水、花鸟画的题材内容。陈陈相袭于旧时作品的情调,而在表现技法上要么一成不变,要么是东抄“李家山”,西搬“王家水”的拼凑。造成创作上大同小异、千篇一律的不良现象。

  三、从题材内容的人文精神上看,古今文人墨客留下的大量诗词曲赋为传统山水、花鸟画提供了象征寓意的参照。而对于云雾,从古到今能够借鉴参照的经验非常少。这给画家在人文精神与大自然的融合上,带来了创作上的难度,但同时也给画家提供了一个更广阔、更自由的创新空间。

  中国美术史是一部中国人发现美、创造美的发展史。作为一个当代画家,对于中国画这一民族艺术,是沿着旧有样式走下去,还是努力开创一个新局面?这是每一个具有使命感的画家必须思考的问题。前人的成就只能属于过去,当代的作品应该在前人的基础上,挖掘历史上忽略或没能达到的艺术领域,不断地创新发展,才能使中国画在表现内容与创作技法上更加丰富起来。

  我在黄山海拔1600多米的西海、北海潜心创作9年,对大自然“天地有大美而不言”的古老启示有了较深的理解。我认为:中国山水画家对大自然美的表现、提炼还是远远不够的,甚至有一些很熟悉、很亲近的景象,我们都没有真正深入地表现过。艺术家有责任深入生活、贴近自然,把大自然蕴藏的美充分地提炼出来、展示出来。

  面对云海蕴涵的“大美”,我们是否可以独辟蹊径,把它作为画面的主体来表现,也像花鸟画中的竹、兰、松、牡丹等一样,把云海作为一个独立的创作元素,一改传统山水画以画山为主,画云为辅,把云作为陪衬来处理的旧有模式,进而从中摸索、提炼出新的表现技巧,开创出一条新路,扩大民族绘画的表现空间和艺术境界。

  要把艺术理想转化为成功的艺术作品,是非常艰难的。但我深刻地体会到:艺术的创新是没有成法的,她不受时间和空间的约束,也不受人类已创造的文明成果的限制。正如石涛所说“古人未立法之先,不知古人法何法;古人既立法之后,便不容今人出古法,千百年来遂使人不能一出头地也。”李可染先生也说得好:“新的创造是作者在大自然中发现了前人没有发现的新规律,通过思维实践发展而产生新的艺术境界和表现形式……离开了大自然和传统就不可能有任何创造。”也就是说,“创新”是在包罗万象的大自然里以敏锐的观察加丰富的想象力去寻找、发现和创造新的艺术形式。

  在对大自然多年的观察体验中,我认为:山水画既可以有静态情调的描绘,也应该有运动美感的展示;既可以有传统形式的表现,也应该有开拓性的追求。面对不停地在凌空中旋动的似云、似海、似山的大自然纹理和生生不息的宇宙精神,中国画家不应只表现一山、一石、一景,更应该关注大自然生生不息的整体与宇宙的神奇演化。通过多年画云的摸索,我从宏观的整体感受中,抓住体现全局的具体特征,又从微观表现客观整体中,提炼出一条统管全局的线,将云、山、海视为一个有机体,创造出一种能表现似云、似海、似山三位一体的皴法,力求表达“山与云共舞、海与山同韵”的艺术境界。作品《波光》、《大象无形》、《沧浪歌》、《黄海之歌》等就是这方面的探索。在长达10多年的艺术实践后,2001年,“云法造境”第一系列《黄海之歌——钟章法水墨云海画展暨学术研讨会》在中国美术馆举行,美术界对“云法造境”的创新给予了比较高的评价。目前,第二系列已创作了近5年,准备2006年在北京推出。

  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云法造境”是我从事艺术创作几十年来,尤其是立足黄山9年中,深入观察大自然、贴近大自然、师法大自然后所找到的一个突破口,是立志创新的一个新课题,也可以说是我这一生的奋斗目标。它需要我这一生的投入,而且是全身心的投入。真正的艺术创造是要付出代价的。尤其是在这物欲横流、价值混乱的环境下,更加显得艰难。但是,我始终相信这一句至理名言:“这世界上本来没有路,路是人走出来的”。

  乙酉年冬于北京怡乐园云法造境创作室

3上一篇  下一篇4  
收藏 打印 推荐 朗读 评论 更多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