阴影
阴影 阴影
第00028版:展事
3  4  
PDF 版
墨彩春秋
变革中充实 求新中发展
收藏 打印 推荐  更多功能 
zjrbneirong
返回主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上一期  下一期  
浙江日报报业集团主办      
3上一篇  下一篇4  
2006年1月21日     收藏 打印 推荐 朗读 评论 更多功能 
变革中充实 求新中发展
贺杭州画院20周年院庆兼评在新加坡的院庆展
■高松年
  到2005年底,杭州画院已度过了20个风雨春秋。20年来,该院画风坚持以浙派为基础,又在艺术观念上积极吸收新鲜营养,不断在变革更新之中充实自己,在与时代同步的发展之中追求新的艺术定位。在院庆20周年之际,画院在新加坡新闻与艺术部的雅殿展厅,隆重推出了该院20周年院庆的作品展,向世界展示了该院的一批最新成果,显示了该院画师们在创作中与时俱进的多彩风格和经年积累的雄厚实力。

  杭州画院成立于1985年。众所周知,20世纪80年代中叶,当时由于西方绘画观念和思潮的大量涌入,使得一直在传统笔墨观念的影响中延续和发展的中国绘画受到了猛烈的冲击。积郁了几千年的传统审美习惯在这种外部力量的冲刷下开始出现出血和裂变。所以,就在这种外来思潮的侵入下所营造出来的全新的绘画氛围之中,使杭州的艺术家们在走进画院之初,也随即面临了一道由艺术观念的变革而导致的在艺术笔墨上如何创新的试题。我们看到,杭州画家交出的答卷是,既不是闭目塞听、固守传统、一成不变;也不取全然摈弃传统,盲目追随西方思潮,亦步亦趋古法。他们在执守浙派画风的基础上,不断调整和更新自己的创作观念,将西方绘画的艺术营养有机地融入到了传统的笔墨之中,从而,使得他们的绘画在民族传统的笔墨风韵之中,又让人看到现代审美意识的明显渗透。这种变化,在画院当时尚处中年的包辰初、吴声、古仪、蔡衍、郎承文、曹文驰、周文清、李觉等几位画家的画风中表现得尤为突出。如,在1986年以前,吴声的古代诗意画所追求的是诗意形象的精细准确,笔墨运用的流畅传神,而此后,则开始洒脱起来,恣意纵横的构图所传递的是一种“象外的抽象意味”,古典主义的客观反映,转向了充满现代意味的主观理想传导。包辰初的山水画在20世纪80年代中期以后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在他的大泼彩、大色块、墨破色、色破墨的颇具抽象意味意象奇特的山水画中,既让人感受到一种传统的文人情调,又可明显地看到现代色彩元素的介入。郎承文的山水画也有着新的突破,一方面,在保留诗化意境的基础上转入了对于神秘、亘古的追求,同时开始关心画面的构成美,在形式语言上有了新的探索。周文清则在探索现代书法的路子上,开创出了一套属于他自己独特的灵动之中见刚劲的书法语言。作为女性画家的古仪,在她充满东方情调的女性造像之中,让人领略到的是一种对于现代女性主义绘画风格的独特追求。画院的老一辈画家和从事西画创作的几位画家,当年在这种画风上的求新变革,虽然不如中年画家那样明显,但我们从王伯敏、李明,和王庆裕、林亦香等画家历年的创作来看,同样可以感受到因现代艺术思潮的影响,而在画风上所透发出来的某些新鲜气息。著名学者王伯敏时任该院院长,他除了在治学上积极吸纳新鲜营养以外,在他的山水画创作中的主观理想色彩和文化气息,也因观念的更新而有了明显增强。继任院长王庆裕主治油画。20世纪80年代中叶的现代美术思潮对中国的油画界同样形成不小的冲击。面对新潮滚滚,王庆裕油画的新变,主要不在形式技巧上,而是在内涵上对于传达文化精神上的努力,写实之中的主观理想色彩明显得到强化。画院的年轻画家,以张子翔为代表,以及后来进画院的张伟平、吴洪晖、缪宏波等,在他们的画作中,则更加可以看到在弘扬浙派传统的基础上而对于现代审美观念的趋同。这些年来,画家们观念的更新,画风的充实,虽然都是在各自不同的风格追求之中行进的,但在画家们以积极的审美态度的共同努力下,使得杭州画院在浙派传统之中的多彩画风日臻成熟。在这次新加坡的院庆展中,我们可十分清晰地看到经过这些变化后所产生的新成果。

  由此可见,20年来,杭州画院是在变革中充实,在求新中发展的。这些年来,他们所走的是一条变革之路,充实之路,求新之路,发展之路;是一条在变革、发展之中使浙派艺术一步步走向时代前沿之路。

  新近,因有了姜宝林、何加林等画家的加盟,杭州画院从而变得实力更加雄厚,画风更加多彩。这次在新加坡推出的20周年院庆作品展,就是对浙派画风的多种风格和画院画家雄厚实力的一次集中展示。这次展出的画院老中青三代画家的中国画作品112件,虽然风格各异,但是,从不同的笔墨追求之中,所透发出来的,则都是对于浙江地域独特人文精神的一种阐发,是对浙派艺术“大刚大柔”、“大雅大俗”、“大空大实”境界的一种诠释。因此,也可以说,这次展览,也是对发展中的浙派艺术最新成果的一次大展示。

  作为该院新任院长的姜宝林,虽然出身山东,但从学生时代起就深受浙派艺术的熏陶,黄宾虹、陆俨少等浙派大师笔墨技法、艺术思想一直都深烙在他创作的笔墨之中。从他参展的《西部山石》之中,我们从准几何形画法的山水笔墨中,可看到气势,看到书法意韵,可感受到现代艺术的装饰美、重复美,感受到笔墨疏密变化带来的冲击力。而进一步看,又不难发现,这其中与黄宾虹的积墨、宿墨技法和陆俨少山水的云水图像之间有着某种不可分割的渊源关系。而且这种瑰丽之中的刚健,大空大实的布局,又都是在浙派艺术的本义之中。从何加林的参展作品《太行暮雨》、《宝石暮雨》中,更可以看出这是画家对于浙派笔墨的一种自觉张扬。作品在精细之中透发着豪气,在秀丽之中隐含着刚健,在灵动之中又表现出老气,在画家墨色淋漓的画风中,让人感受到的是江南文人的一种忧郁气息。

  但综观整个画展,画风并不沉闷,而是多姿多彩的。除了上面介绍到的部分画家以外,参展的青年画家的作品多数色彩明丽,风格开朗。如张子翔的《金满地》、《倾心向阳》,吴洪晖的《秋阳》,缪宏波的《荷梦俱香》等一些作品,均是在对于传统继承之中,寻觅着色彩安排的现代感觉,从而使他们的画,来之于传统,又不同于传统。

  从展览中可看到,杭州画院的艺术家们已取得了可观的艺术业绩,这个院庆展几乎已囊括了浙派画风的各种笔墨风格,办得是有分量的。希望他们继续努力,为推进浙派艺术的新发展而作出更大贡献。

  2006年1月12日于邻农斋

3上一篇  下一篇4  
收藏 打印 推荐 朗读 评论 更多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