阴影
阴影 阴影
第00024版:赏析
3  4  
PDF 版
· 盈寸珍玩 气象万千
收藏 打印 推荐  更多功能 
返回主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上一期  下一期  
浙江日报报业集团主办      
3上一篇  下一篇4  
2006年4月29日     收藏 打印 推荐 朗读 评论 更多功能 
盈寸珍玩 气象万千
■叶 玉
  鼻烟壶顾名思义为盛放鼻烟之瓶,学者王士祯在《晋祖笔记》中写着:“鼻烟以玻璃为瓶贮之。瓶之形象种种不一,颜色具红黄紫白黑绿诸色,白如水晶,红如火齐,极可爱玩,以象齿为匙,就象鼻之,远纳于瓶”。源自美洲古代印地安,他们借用烟草的刺激来提神祛病,而且还运用于重大的典礼仪式之中,在玛雅文化中有石刻《祭司抽烟》。鼻烟16世纪末即明万历年间经由吕宋(今菲律宾吕宋岛)流传到中国的福建,清赵之谦在《勇庐闲诘》中说鼻烟“明万历九年(1581)利玛窦泛海入广东,旋至京师献方物,(烟草)始通中国。”当时叫做淡巴菰,也可以溯源到美洲印第安语tabasco(烟草)的译音;其后鼻烟逐渐在中国流行起来,鼻烟则是可供吸嗅的烟草制品,在研磨极细的优质烟草末中,掺入麝香等名贵药材,并在密封蜡丸中陈化数年以至数十年而成。鼻烟有紫黑、老黄、嫩黄等不同颜色;鼻烟气味醇厚、辛辣,具有明目、提神、避疫、活血之功效。鼻烟传入中国后,人们先是利用传统药瓶盛放鼻烟,在此基础上利用了多种材质和制作工艺来完善鼻烟的盛具。

  鼻烟壶的制作在中国至今已有400多年的历史。为了更好地保存气味,瓶子的造型改变成口小腹大能够保证烟质,以软木为塞,塞下置象牙、翡翠、竹签或名贵金属制成的小勺,伸入壶内以挑盛鼻烟,用后立即还纳瓶中,不仅更好地保持气味,而且携带方便,加之样式具有中国传统的美感,因此受到鼻烟烟民们的喜爱。鼻烟壶不仅外型小巧玲珑、别致可爱,令人爱不释手,而引起人们注意更多的是那气象万千、耀人眼目的景象。繁多的品类都闪现出流光异彩,凡玻璃、漆器、瓷器、玉石、松石、水晶、玛瑙、琥珀、金属、竹木根茎丝匏等等,取材种类可谓五花八门、应有尽有。其式样纹饰千姿百态,变化多端。而至中国清代,吸闻鼻烟风靡全国上下,从高官达人至寻常平民百姓。康乾时期吸闻鼻烟嗜好的广泛传播更加促使了生产工艺规模的扩大,鼻烟壶的制作工艺成熟,达至顶峰。以皇帝为首的封建贵族,奢靡至极,他们使用的鼻烟壶往往搜集名贵的材料,技艺精湛的工匠为他们设计、制造的。皇宫专门有为皇帝制作烟壶的“造办处”,民间也有制作各种烟壶的作坊,在京最著名的有辛、勒、袁三姓的艺人,他们原来都是宫廷匠师。

  不同材质的鼻烟壶各呈异彩,别具一格。就玻璃而言,其本身玲珑剔透,奇巧虚幻,如彩作画的玻璃珐琅彩鼻烟壶,色彩绚丽,如金星玻璃鼻烟壶,通体黑地上点缀簇簇色彩缤纷的星状装饰,恰似满天星云,奇幻幽邃,令人拍案称奇,配以铜镀金錾花盖象牙匙,工艺精湛。金属的珐琅彩鼻烟壶则又别有风味了,中西合璧之物亦是多见,釉色纯净多变,图纹丰富多彩,西洋风景和人物也时时闪现其中。人物景色真实生动,远山近水,慈母顽童都惟妙惟肖,充满异域气象。一个质地精良的玉质鼻烟壶壶体一天然黑色斑纹,仿若水中一叶扁舟,渔人立于船尾撒网捕鱼,远处水天相接,水光潋滟,一幅自然天成的水墨写意画,方叹天然奇妙,美不胜收,却映入眼帘的是借天然之色,顺势雕琢成一伏状蟾蜍,口吐祥云圆月,线条宛转流动,刻画出神入化。瓷器烧造的无论是康熙朝的青花瓷还是雍正朝出现的釉里红、五彩、粉彩、珐琅彩,在鼻烟壶中都有运用。如乾隆朝的一款瓷制鼻烟壶,坚白细润,外廓线条清晰,胎薄均匀体轻,一面饰绘《玉兰牡丹图》,一面《菊花图》,寓意富贵长寿,花卉色彩秾丽,线条流畅,构图雅致和谐,壶形与图像相得益彰,堪称佳作。

  另有“鬼斧神工”之誉的则是内画鼻烟壶,把中国独特造型艺术与传统的书画艺术巧妙地融合一体,为清嘉道年间由民间创造的一个新的工艺品种。艺人们用铁砂和金刚砂加水在鼻烟壶的内面来回的摇磨,使鼻烟壶内壁呈乳白色的磨砂玻璃,细腻而不光滑,易附着墨色,效果似宣纸,用竹签削成钩蘸墨在不到方寸之间反向画出人物山水,飞禽走兽,亭台楼阁等,笔墨精当,气韵生动。清代山东博山的料鼻烟壶,特别是内画壶,曾经在欧洲名噪一时。民国初在京著名四位内画艺术大师有周乐元、马少宣、丁二仲、叶仲三,周的文人气息浓厚,马以纤细工整著称,也则多取材名典,丁的吉祥题材,博雅不凡;发展成为诗书画并茂艺术精品,历百年经久不衰,当今仍有许多名家能手在继承前代艺术风格的基础上前行创作。

  中国鼻烟壶可以说是中国文化艺术的缩影,它涉及的知识极其广泛,天文地理、医农手工业、经济、中外交流等多个方面,小小的鼻烟壶融会文化艺术精华于一炉,汇集了绘画、书法、雕刻、镶嵌以及玉石、瓷器、料器、漆器、匏器、珐琅、金属等多种工艺于一身的艺术结晶,集中国工艺美术之大成的袖珍艺术,是富有创新精神的中国人的又一精彩之笔。

3上一篇  下一篇4  
收藏 打印 推荐 朗读 评论 更多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