阴影
阴影 阴影
第00032版:画家
3  4  
PDF 版
· 志在高山意自闲
· 汪志高
收藏 打印 推荐  更多功能 
返回主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上一期  下一期  
浙江日报报业集团主办      
3上一篇  下一篇4  
2006年5月6日     收藏 打印 推荐 朗读 评论 更多功能 
志在高山意自闲
□俞建华
  一位生长、生活在江南水乡的人,却具有“志在高山”的情怀,揽胜迹、画山水,成了他生活中重要部分。

  汪志高先生就是这样的人。水乡风光虽也常入他的笔下,但对高山大壑、急流飞泉却是备感兴趣。于是,硬是凭着他甘于清贫的精神和“搜妙创真”的毅力,五上黄山,三登雁荡,重点借助那儿的风云雨露来砥砺自己的画笔。为了进一步拓展视野,他的行踪又遍及了庐山、三清山、井冈山、九寨沟以及长江三峡等地。山川形势在他的笔底日见俊美,笔墨功底在他的腕底也日趋成熟。在当今书画界取得了广泛的好评。

  我一直认为,山水画的题材主流,应当是层峦叠嶂的壮美景象,而山水画的核心技法无疑非皴法莫属。纵观中国山水画史中的五代宋元时期,成为经典画家的,无不都以创造皴法为其经典标志的。因此,“志在高山”,皴法这个课题,是难以回避的。尽管在山水画中因对幽美境界的追求而淡化、虚化山峦的表现,不失为也是山水画中的一体,但总难以取代层峦叠嶂的堂堂气局。所以,从另一个角度来说,“志在高山”的,即是志在这令人精神振奋的堂堂气局。而层峦叠嶂的堂堂气局表现,必须仰仗皴法。

  中国画人物、山水、花鸟三科的技法,不仅仅只具有“应物象形”的造型构景功能,只有加上其他两项功能的内涵,才能把种种技法提升到笔墨的高度:即是走毫驰墨的遣情功能和“骨法用笔”的生命承载功能。特别是第三项功能,纵是不经意的一点、一画,无不具有相对独立的审美价值而使画家的生命永驻。在山水画中,正集中体现在皴法的表现中。志高画大山大水有年,我想一定有此会心的。

  随着画家的年事渐高,行万里路已不复合适,而曾经行过的千里、万里路中,必有最能感动自己的片段,我希望志高本着石涛所说的“山川与余神遇而迹化”的精神,能在这感动人的片段中,迹化出自己的笔墨结构,特别是皴法的表现,从而更加自由地营构出自家的天地来。走马观花式的游览,照相机式的写生,是难以与山川“神遇”而导致笔墨“迹化”的。

  “志在高山”,可以使人胸贮丘壑而卧游畅神,这对于志高来说,无疑是大有益于益寿延年的。

  丙戌三月于西溪庸福斋

3上一篇  下一篇4  
收藏 打印 推荐 朗读 评论 更多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