阴影
阴影 阴影
第00026版:画家
3  4  
PDF 版
· 众里寻他千百度
收藏 打印 推荐  更多功能 
返回主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上一期  下一期  
浙江日报报业集团主办      
3上一篇  下一篇4  
2006年5月6日     收藏 打印 推荐 朗读 评论 更多功能 
众里寻他千百度
著名山水画家程华的艺术探寻
■伯 瀚
  程华的挚爱

  在程华的眼里,最爱莫过于祖国的悠久文化和秀美的山河。这些像是一眼永不枯竭的清泉,汩汩流动,有着无尽的空间和活力。而程华正是从中汲取营养,不断成长。程华爱山水,爱草木,爱树石,爱大自然,对祖国的一片丹心都体现在他的画作之中。

  程华多次到祖国各地写生。21岁时赴云南采风,在西双版纳景洪客居一月,经重庆坐船返回,途经长江三峡武汉三镇,一路观光采风,积累了大量的写生素材,为自己以后的创作打下了基础。

  1980年,程华与内弟、画家陈培生登八达岭长城写生。两人带着干粮和水,整整画了一天。夜宿火车站候车室,意犹未尽,又画了一夜的墨稿,可见当时兴致之高。同年,程华又一人去游览鹫峰、十渡、龙庆峡等地,后来创作出水墨《鸷峰》、《燕山夕照》、《十渡风光》等。去北海写生并创作国画《琼岛春荫图》(后捐献给北京市残疾人联合会)。

  1996年秋,程华游览京郊云蒙山国家森林公园,创作了《云蒙山瀑布》,《京郊即景》等近20幅作品;1997年北京电视台“色彩空间”栏目专题报道。

  1998年,与夫人赴安徽亳州市采风并进行艺术交流。游览秦始皇运兵道、华佗故居、花戏楼等名胜古迹。同年底,与画家高清桂、李树等一行五人赴云南参加新春笔会,游昆明民族园、西山龙门石窟、滇池。

  1999年,游杭州西湖、苏州拙政园、上海城隍庙等江南景色。

  20世纪80年代至20世纪90年代初,程华在家闭门研习,探寻中国画传统与现代的统一,并逐步形成了自己的风格。

  程华的憎恨

  程华最憎恨的就是作假画。因为程华年轻时临摹学习过郭传璋先生的画作,后来曾经有人出高价让他画几张郭先生的画,被程华一口拒绝。程华后来回忆起这件事说,能聆听郭先生教诲已经是自己的幸运,怎么能做欺世盗名之徒?况且假画出来,不仅欺骗别人的钱财,更重要的是把自己的名声也糟蹋了。

  程华对那种投机取巧忘恩负义的人很是鄙夷。有些人刚开始跟随一个没有多少名气的老师学画,后来有了一点成就,就说自己是某某大家的弟子,而闭口不提原先的老师。在程华看来,“一日为师,终生为父”,他对自己的恩师魏寿松先生一直感激。程华说,别说现在还没有太大的名气,就算是将来有一天,自己成名了,有所成就了,也决不敢忘记老师对自己的教诲。

  程华看不起极端的艺术,比如说流行的行为艺术。现在人们对传统的艺术形式不屑,却热衷于追赶极端的新艺术形式。一些年轻人在国外学习后,回国就大谈特谈中国自己的艺术如何落后,国外的艺术理念如何先进等。这些人恰恰忘记了中国几千年的传统和文化,说他们数典忘祖都不过分。据说当年国画大师张大千在欧洲拜会毕加索,两人讨论起东西方文化,毕加索拿出了自己临摹的中国画请大千先生看,张大千看到后很惊讶,问毕加索为什么会临摹中国的古画。毕加索回答说,“很多中国的留学生问我,真正的艺术在哪里,我乐意明确地告诉他们,真正的艺术在东方,在中国。”程华坚信“真正的艺术在东方”;坚持在继承的基础上不断创新;力争“中国画”坚挺世界艺术之林。

  程华的记忆

  对程华影响最大、最具震撼的一件事,是在山东的一次画展。

  山东、浙江义乌和江苏徐州是字画最“热”的三大地区。这些地区的人们对字画极推崇,家家以有字画、甚至送礼都要送字画才上档次,够品味。程华满怀希望带着自己的画作来办展销,结果6天过去,一幅画也没有卖出去,为什么?他百思不得其解,细打听,才知道不是自己的画作水平不行,而是人们看画,是以是不是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和理事作为评判画作水平高低的标准。画商对程华说:“这还不容易,印些中国美协会员的名片就好办了,我保证让你把画卖出去。”程华说,“那可不行,我绝不在这上面作假,要做就做真正的中国美协会员。”

  在两年时间里,程华多次参加全国画展,终于三次获奖,达到了中国美协的入会标准,如愿以偿成为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

  另一件事,对程华算是一个转机,那是给国旗护卫队作画,一张由护卫队永久收藏,另一张画稿在家。一个浙江义乌的朋友很喜欢收藏书画,来向他求购这张画稿,最后以3000元成交。这些钱在别人看来不算多,但对当时名不见经传的程华来说,价值却非同寻常。它成为程华奋勇搏击的“加油站”。从那以后他的创作激情一发而不可收。程华画作的价格一路攀升,得到圈内外的认可。

  程华的生活

  程华与夫人青梅竹马,相濡以沫。夫人陈桂英女士生长在一个艺术家庭,父亲是一个有名的京剧鼓师,其长子(即陈女士的大哥)跟随李苦禅、王雪涛、刘继卣等大师学画,程华在大哥的影响下从小就酷爱国画,跟着大哥学习国画一直到十三四岁,这段经历对程华以后的艺术成长影响非常大。平时程华作画,夫人在一旁帮忙,完成草稿后,程华的夫人都会提一些意见,两人为画的优、缺点争执不下,经常闹得脸红脖子粗,甚至几天不说话。夫人一方面对程华的画作提尖锐的批评意见和建议,另一方面在生活上无微不至地关怀,她挑起家庭生活的全部担子,这样宽松的“待遇”才是程华一心钻研,屡出成绩的重要原因。这正验证了“一个成功男人的背后,一定有一个坚强的女人”。

  生活中的程华就是一个普通的北京人,到了周六周日,他和夫人有时一起去景山或香山游玩,出去玩还带着照相机,速写本,随时不忘记录下大自然中最美的东西。有时二人要去北京的“大碗茶”、“湖广会馆”、“老舍茶馆”等有名的京剧票房,来上一段。现在两人已经是圈子内的“名票”了。每每登台,都会有一阵掌声。

  程华十分热心于公益事业,他始终没有忘记用自己的所学来回报社会。多年来为抗洪救灾,为扶贫助学,为振兴京剧艺术,为帮助残疾人和下岗工人再就业,程华先后捐赠画作百余幅。最近,程华正在和朋友们忙着“2003西部扶贫中国书画精品大展”,这次活动计划在杭州举办,展会最后一天进行画作拍卖,所得款项将全部捐给广西贫困地区。

  程华的品质

  看程华的作品,真的是风格万千。《莽原寻梦》、《大气磅礴》,有的是一种气势磅礴的恢弘;《云壑松涛》、《佛地》则给人一种华美秀丽中还透着脉脉的细腻精致的感觉。《莽原情》那样的厚重朴实;《梦里家乡》的清秀率真,会勾起人淡淡的情思;尤其是画中对云雾的处理,影影绰绰,飘渺缭绕;有虚有实,有远有近,有重有轻,有淡有浓,已经成为程华作品的特色之一。看着看着,观众一时间仿佛置身于超凡脱俗的人间仙境。

  几分耕耘,几分收获。20世纪80年代程华与董怡如、魏寿松教授在京举办“赴日前师生书画展”,以后年年参加全国的画展和各种艺术沙龙。1995年所画《江山胜迹》获中国首届“书圣杯”国际书画大赛银奖;1997年北京电视台推出程华作品专题片;同年作品《山河壮丽》被天安门国旗护卫队珍藏;1998年作品《撑船图》参加北京大学百年校庆全国书画展,被北京大学永久收藏;同年9月,画作《峡江潮涌》在中国美术馆参加海峡两岸名人名家书画展;作品及业绩被编入《当代中国书画名人图录》、《中国人才世纪献辞》大词典。2001年被北京教育学院艺术系聘为客座教授;2002年9月程华被中国美术家协会批准为正式会员。

  面对赞誉和掌声,程华以平常心冷静对待,依旧是实实在在做人,认认真真作画。“程华为人厚道大方,谦虚谨慎且从不自满”。这是他的老师何镜涵先生的评语。程华对自己要求十分严格,作画甘于寂寞,常常数日沉迷于其中。几十年面壁纵情挥洒,坏画撕掉,只留下精品送人。老画家愿意与他结为忘年交,年轻人也愿意结识他这个老大哥。古人说,“人品高,画品高”。这话放在程华身上十分合适。他的画中有古人、有师长,但更多的是他自己。他的画作是张张求变,幅幅出新。2003年3月刚刚出版的《程华作品选集》,是程华最新的心血结晶。画集由何镜涵先生题封面,黄均先生书扉页,刘大为等先生作评述,画集共收录新作20余幅。

  如今,程华已经56岁,人到中年是画家精力最旺盛、功力、学识最成熟的时候,是创作的最佳时期。如果能为祖国和人民留下点作品,一个画家就可以无怨无悔了。山水画大师李可染在自己的80高龄举办的画展上说:“如果让我再活一百年,我的作品可能会比较好一点,在今天展出的作品中,我满意的只有七八件。”而那次画展,大师展出的是近200幅作品!李可染这样的大家尚且如此,程华更是以这件事鞭策自己,时时刻刻提醒自己,不断地否定自己,对传统抱着扬弃的态度,在继承的基础上有所突破,有所创新,永不回头,永不停步。

  用程华自作诗来结尾是最恰当不过了:“丹青与我有奇缘,灯火阑珊不夜天。绘事多经千万劫,半分成就几多年。光阴时恐催人老,勤奋方知嚼蜡甜。何日敢言功力到,精求深识艺无边。”

  (此文本报略作删改)

3上一篇  下一篇4  
收藏 打印 推荐 朗读 评论 更多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