阴影
阴影 阴影
第00023版:书家
3  4  
PDF 版
· 书法—中华艺术之瑰宝·我的学书历程
收藏 打印 推荐  更多功能 
返回主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上一期  下一期  
浙江日报报业集团主办      
3上一篇  下一篇4  
2006年5月20日     收藏 打印 推荐 朗读 评论 更多功能 
书法—中华艺术之瑰宝·我的学书历程
■裘于默
  六岁那年,父亲请来一位前清的秀才为我开笔。我坐在他的膝上,他把着我的手,一笔一画地写将起来。这是我用毛笔写字的第一课。小学阶段,我临写柳公权的“玄秘塔碑”。高小时,偶尔也会离帖书写。记得那时我最喜欢写“黄昆”二字。因为我每当写这两个字时,老师总会在上面用红墨水画上两个大圈。我受到鼓励,于是就写得更多。然而,直到有一天,老师在上课时,当着全班同学的面说,如果以后我再写这两个字,就不给画红圈了。这竟没趣地引来了同学的一片笑声!国文方面,我学了《古文观之》和《论语》。中学期间,我临写虞世南的《夫子庙堂碑》。我喜欢它那内含刚柔,不露筋骨,有着晋代遗韵的字体。仿佛一个温文尔雅的谦谦君子,陶冶着我的性情,增进了我的内涵。上国文课时,我学习了《孟子》和《左传》。1951年考入中央美术学院华东分院(今中国美术学院)后,除了学习绘画外,我开始将书法作为一门艺术的科目来欣赏和学习。特别是在中国画系(时称彩墨画系)读研期间(1955—1957)和以后任教的时日里,我陆续购买了数十种碑帖。其中使我最为喜爱并临写得最多的有:晋代王羲之书《兰亭序》、相传唐之怀素书《自叙帖》、唐代颜真卿《裴将军诗》、宋代黄山谷书《七祖山诗》、三希堂法帖第十五册米芾行草书、元代赵孟頫书《妙严寺记》、《洛神赋》,杭州《福神观记》、清内府藏书,元代倪云林书诗真迹、明代文征明书《王勃滕王阁序》、唐寅书《落花诗帖》、董其昌书《秦观满庭芳词》。隶书则是临写《孔宙碑》和《史晨碑》。与此同时,我通读了《中国文学史》,并作了详尽的笔记。还购买了许多专集来研读。我深深体会到,书法与中国文学的关系是那样的密不可分。历史上著名的书法家又都是学养很深的官员、高僧、文学家、诗人和画家,他们的诗文不可不读。过去的文人无论是参加科举,或是信札往来,诗文唱和,都是用毛笔来书写的。他们承先启后,代代相传,不断提高自己的书法水平,从而为我们留下了宝贵而又丰富的文化遗产。

  记得在美术学院研读期间,曾多次聆听潘天寿先生的书法篆刻课。有一天,我在教学大楼的走廊上遇见潘先生,向他请教一个书法方面的问题。他就此问题铺了开去,讲了许多相关的知识。就这样站在走廊上足足讲了一个多小时。特别提到宋、元、明、清四个朝代的著名书法家及他们的代表作品,且发表了自己对他们的看法,只听他娓娓道来,如数家珍,这使我非常感动,也让我感到学无止境的道理。从此,促使我更加钻研书法知识,勤学书法。这次在走廊上的一堂课真使我终生受益。

  中国的书法,是世界上独一无二的艺术。它通过抽象的线条直接地传达书者的情感,可以使读者深受感染。当我们看到相传唐朝怀素书《自叙帖》中,写到窦御史对他的赞语“粉壁长廊数十间,兴来小豁胸中气,忽然绝叫三五声,满壁纵横千万字”时,我们似乎可以听到他的呼叫和疾笔书写时的声音和气势。使相隔一千多年后的我们受到震撼。又当我们读到唐颜真卿的《祭侄文稿》时,也能从字里行间感受到,他书写时的那不可抑止的悲壮之情,不禁使我们感伤不已!

  书法用笔抑扬顿挫,中锋侧锋、悬针垂露,顺逆转折,牵丝飞白,刚柔互济。这些前人早已总结了的一整套研究书法结体之美的规律,可供我们学习、借鉴。书法还可以体现书者的个性涵养,或雄健、或娟秀、或因抒发内容而变化,可谓层出不穷。

  所谓“心正则笔正”,更是把书法和操行联系起来。书法中的“如折钗股”、“如屋漏痕”,强调用笔的沉稳,成为行书的必备要素。书法不仅要有金石气,而且要有书卷气。这就要求我们既要研究碑学,还要研究帖学。读书万卷始通神,学书必须多读书。

  1984年我赴美定居后,即参加了美洲中华书法学会。作品入选历届书展,并被选送加拿大多伦多中国美术馆展出。我也多次参加世界日报文化艺廊赈灾书画义卖展,书法作品均为收藏者所订购。

  1993年4月25日,我也曾应纽约国际华人艺术协会之邀,举办了一次书法讲座。系统地介绍了中国书法史,以及各个朝代的著名书法家及他们的作品。我也在现场作了挥毫书法的演示。

  1996年4月,我到大都会艺术博物馆参观台北故宫博物院“中华瑰宝赴美展”。有幸亲睹颜真卿所书《祭侄文稿》、王羲之所书《平安》、《何如》、《奉橘》三帖;相传唐代怀素所书的《自叙帖》、苏轼的《寒食诗卷》、米芾的《蜀素帖》以及黄庭坚的《书寒山子庞居士诗卷》等真迹。真是美不胜收,留连再三,不忍离去……

  2000年9月,我又去大都会博物馆参观了意大利裔中国书法收藏家约翰·埃里奥特的收藏品展览。见到黄山谷《张大同书》。他的行楷竖横挺拔,撇捺舒展,有一种傲然之气。我当即购买了一本厚达450页的印刷精良的书法专辑,里面包括着历代名家的书法。其中有王羲之的楷书《行穰帖》、苏轼书《寒食诗》、宋克的章草《孙过庭〈书谱〉》、文征明的楷书《醉翁亭记》。祝允明的楷书《曹娥碑》、草书《蜀道难》、《箜篌行》。沈周的行书《赏月诗》等。使远离祖国多年的我,仍然可以游弋于中国书法的历史长河中,体验古人的情致,尽享艺术的美感。

  从1999年到2002年的每年春节期间,在参加纽约市的中国书画展览的同时,利用周末两天,每天下午一到四时,我都会应邀参加义务书写春联的活动。来索书的民众很多,他们有的拿着红纸,但更多的是拿着宣纸前来。人多时还要排队。他们会自己想好句子,提出想要书写的字体。一忙就是三个小时,但为了弘扬中华文化,我也乐此不疲。他们中间的有些人,如今已成了我的学生。有的则引荐自己的子女前来学习。经过几年的努力,他们的书法已有了明显的进步。

  书法是中国画用笔的基础。书法中的很多笔法,可以在中国水墨画的创作中得到发挥。前辈画家吴昌硕、黄宾虹、潘天寿、齐白石无一不是精通书法并将其运用在作画上的。

  我虽旅居海外,但仍以自己是中国人而自豪。中国的数千年文化哺育了我,与我的思想感情有着割不断的联系。我要在海外继续推广中国的书法艺术,并传授给年轻一代,使这门灿烂的艺术瑰宝,发扬光大,直至千秋万代,永不止息。

3上一篇  下一篇4  
收藏 打印 推荐 朗读 评论 更多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