阴影
阴影 阴影
第00011版:潘天寿诞辰110周年
3  4  
PDF 版
· 年表简编(1960—1966)
收藏 打印 推荐  更多功能 
返回主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上一期  
浙江日报报业集团主办      
下一篇4  
2007年12月8日     收藏 打印 推荐 朗读 评论 更多功能 
年表简编(1960—1966)
  1960 庚子 64岁

  8月9日,在全国美协二届一次理事会议上当选为中国美术家协会副主席。后被推举为浙江美协筹委会主任,并重游雁荡山和天台山。在京开会期间,与康生会面。潘天寿“自述”这样记述了此事:“大概到了六○年吧!我在北京开会,康生先生老叫秘书打电话给我,说‘康老想来看你’,我和康老向来没有见过面,他年龄比我大,并且很忙,不如我去看他好……到了康老家里,他拿出几张收藏的古画挂起来并说请我看看。都很精彩。接下去又说:你可以来北京开一个展。我说家里留存的作品很少,也没有好的。他说你计划一年时间,如家中创作不静便,我可代你在北京找一个地点画它一年,好吗?……大概康老对我作品的看法,大概认为我接受传统方面还有点基础,对于创新方(面),也有些苗头,故特别叫我开一个展,鼓励努力创作以求进步。我觉得他的用意是深厚的,我就接受了。我当时回答说:好的。我家里画还方便,我决定试试看。”

  11月12日,与高培明等5人随“浙江省美术作品展”赴广州,期间到广州美术学院讲学,并示范作品《兰花石榴图》、《鹫石图》(现藏广州美院)。

  本年,作《秃笔兰石图轴》、《黄山松图轴》、《竹石图轴》、《兰石图轴》、《堪欣山社竹添孙图轴》、《夕阳山外山图轴》、《接天莲叶图》(又称《映日荷花别样红》)、《小龙湫一截图》等作品。继续尝试创作山水与花鸟结合的新作。

  1961 辛丑 65岁

  4月11日-25日,出席在北京召开的全国高等学校文科和艺术院校教材选编计划会议,提出“中国画系人物、山水、花鸟三科应该分科学习的意见”,认为中国画早有人物、山水、花鸟三个独立的大体系,都受到广大人民群众的喜爱,三科的学习基础各有不同的特点和要求,为了专、精地培养人才,三科必须分开教学。会议上他展示了浙江美术学院中国画系的教学方案,得到上级的首肯和兄弟院校的赞扬与支持。此后,逐渐形成了全国性的中国画分科教学的局面。

  5月7日,潘天寿向党委成员和各系领导传达全国文科教材会议精神,12日向全院教职工传达。

  6月,《美术》第2期发表作品《初晴》,第3期发表作品《花卉》,第3期同时发表倪贻德的文章《读潘天寿近作》,认为以绘画为中心结合着诗、书法、篆刻的综合性的艺术修养和表现方法,是中国画——特别是近代优秀的文人画的主要特点。而这种特点在潘天寿的作品上很明显地表现出来了。

  7月30日,浙江省美协成立,潘天寿被选举为浙江美协主席。后重游太湖。

  秋,邀请山水画家陆俨少来院主持中国画系山水课教学。

  12月15日,在浙江美术学院来宾接待室接受夏承焘教授的学生的采访,谈话达三小时,着重讲述了自己的从艺历程。

  本年,游黄山,为“狮子林”主人作大幅横披《寿松》,题款一题再题,达六七处之多。

  本年,作《竹荷图轴》、《小亭枯树图轴》、《晴峦积翠图轴》、《雨后千山铁铸成图轴》、《西湖碧桃图轴》、《盆菊图轴》、《西风黄菊图轴》、《少陵诗意图轴》(指墨)、《灵鹫磐石图轴》、《松鹤图轴》(指墨)、《松鹰图轴》(指墨)、《花狸奴图轴》(指墨)、《微风燕子图轴》(指墨)、《梅花芭蕉图轴》(指墨)、《梅兰夜色图轴》(指墨)、《抱雏图轴》(指墨)、《松鹤图轴》(指墨)、《雁荡写生图卷》(《写雁山所见》)、《水墨花石图卷》、《野塘清趣图卷》、《铁拐李图卷》、《烟云飞帆图轴》(指墨)、《老鹫图轴》(指墨)、《睡鸟图轴》、《灵鹫远望图轴》(指墨)、《鸟石图轴》、《晴霞图轴》(指墨)、《翠鸟图轴》、《携琴访友图》等作品。

  1962 壬寅 66岁

  6月前,潘天寿从杭州大学调陆维钊先生来院任教。

  6月10日,主持其师姜丹书追悼会。

  6月12日,由文化部主持的全国美术教学会议在杭州饭店举行,主要讨论了教材编写问题。浙江美术学院承担《中国绘画史》、《诗词》、《篆刻》的编写。潘天寿在这次会议上提出:“目前老书法家寥寥无几,且平均年龄在60岁以上了,后继无人,前途堪忧。我建议在美术学院设置书法专业,包括金石篆刻,以便迅速继承。”此建议受到文化部的重视,旋即批准浙江美术学院中国画系增设并试办书法篆刻专业。潘天寿即委托陆维钊教授主持筹办。筹备组包括潘天寿、吴茀之、陆维钊、诸乐三、沙孟海、朱家济、刘江共七人。

  8月5日,作为进京展的预备展,“潘天寿画展”在杭州开幕,共展出作品79件。

  8月31日,主持院第四十二次院务扩大会议,讨论决定下半年中国画系筹备成立书法篆刻专业。

  9月30日—10月21日,在康生的提议和支持下,全国美协和浙江美协主办的“潘天寿书画展”在京帅府园美协美术馆开幕,展出作品91件;展览期间,中国美术家协会举行了座谈会,出席座谈会的有叶浅予、秦仲文、吴镜汀、李苦禅、王铸九、唐兰、罗工柳、张安治、邹雅等40余人。会上有人提到,潘天寿解放前的画风比较冷僻、枯涩;解放后画家心情舒畅,热情高涨,画风转变了,作品中流露着欣欣向荣、生气勃勃的气息,反映出画家热爱社会主义祖国和热爱大自然的开阔胸怀。与会者认为,画家对传统艺术有着浓厚的修养,他吸收了徐青藤、八大、石涛、吴昌硕等名家的长处,独辟蹊径,自成一体。有人对他的作品的特点和艺术成就作了具体的介绍。认为:他的笔墨泼辣雄健,笔法取法于屋漏痕、折钗股,所以能“无往不复,无垂不缩”,力透纸背,有很深的功力。他的用色不多,既淡雅又时有妩媚清新的韵致。从取材来看,有时掇拾山间野草杂花,青蛙、睡猫等等,都极平凡,但在他画来却意趣清新,具有艺术魅力。立意常出奇制胜,善于利用“以虚写实,知白守黑”的手法。他还常融冶花鸟山水于一幅之中,开拓和丰富了山水花鸟的境界。此外还强调诗、书、画的结合,作品有诗意。还有人认为,传统中国画山水花鸟是有明显的界限的区分,但两者可以结合,并认为潘天寿在这方面有所创新。康生为展览题词“画坛师首,艺苑班头”在《光明日报》发表。

  本年初冬,潘天寿以全国人大代表的身份回家乡宁海视察,与家乡人叙旧。入住宁海南溪温泉疗养所,作画《兰石图》(47.7×175.5cm)和书写《行书横披》(46.8×174.5)各一幅赠疗养所。《兰石图》题跋云:“南溪山中盛产兰惠,花叶茁壮,开时香溢涧谷。即拟写之,未知有所似否?南溪温泉疗养所补壁。六二年初冬,寿者。”《行书横披》云:“踪迹十年未有闲,喜今便向故乡还。温泉新水宜清浴,爱看秋花艳满山。南溪温泉口占。南溪温泉疗养所补壁。六二年初冬,寿。”

  12月14日,浙江美院举行“素描教学问题学术讨论会”,潘天寿作了题为“关于中国画的基础训练”(1979年6月出版的上海人美《美术丛刊》第七期发表此文时名为“赏心只有两三枝——关于中国画的基础训练”)的发言,明确反对“西洋素描是一切造型艺术的基础”的提法,以及“绘画全是从自然界来的”和“西洋素描就是摹写自然最科学的方法”等观点,强调中国画一定要建立自己的造型基础,主张摒弃以明暗素描作为中国画基础训练的教学方法,而代之以传统的白描、双钩练习,吸收西洋素描的速写作为基础训练内容之一,并加强写生、临摹、默写等训练。由此,中国画教学出现新的面貌。

  本年,作《欲雪图轴》、《菊竹图轴》、《芍药图轴》、《葫芦菊花图轴》、《兰菊图轴》、《设色兰竹图轴》、《石榴图轴》、《秋夜图轴》、《秀竹幽兰图轴》、《八哥崖石图轴》、《记写雁荡山花图》、《松石横空图》、《夏塘水牛图》、《雁荡花石图卷》、《雨霁图》、《黄山松诗画卷》、《青绿山水图轴》、《南天秋雁图轴》等作品。

  本年,与吴茀之等重游黄山。

  本年,《谈黄宾虹山水画的成就》一文发表于《东海》1962年10月号。

  本年,赴雁荡山写生。

  1963 癸卯 67岁

  元旦,由上海美协、中国画院主办的“潘天寿书画展”在上海美术馆举行。结束后去南京、广州、香港展出。

  3月,参加浙江省政协文教座谈会并发言,其中谈到:“基本功不实,要古为今用很难。国画要服务于政治,首先要有传统基础,学古人要登堂入室,先钻进去,再跳出来,才有为现实创作的条件。”

  4月23日,应杭州大学语言文学研究室邀请,作“中国画的欣赏”讲座。

  5月11日,浙江美院第四十三次院务扩大会议决定,设置书法篆刻专业,自下半年开始招生,暂隶属中国画系;成立由潘天寿为主任委员的院学术委员会(委员包括倪贻德、史岩、肖传玖、邓白、赵延年、方增先、舒传熹、谭永泰)。

  5月31日,院务委员会第四十四次扩大会议决定,组成潘天寿(主任委员)、陈陇、高培明、黎冰鸿、邓白、费以复、方明、史岩、刘苇、周一华、肖传玖、陆维钊、李嵩、赵延年、盛清渭等15人的院务委员会。

  8-9月间,应邀赴山东讲学,并游泰山。在山东期间,与李苦禅在青岛相遇(这是他们最后一次会面),潘天寿看着李苦禅的画说:“嗯!苦禅的,这才是苦禅的!”并为山东收藏家孙长林收藏八大、青藤字画题字。在游泰山时发表了对中国画的意见:“中国的艺术风格与世界任何各国不同,极其丰富、灿烂。代表我们民族的绘画,中国人民是热爱的,对祖国的民族遗产是热爱的。对外来的东西,也必须研究、吸收,但不能做为基础。只有在自己民族的优良传统的基础上,才能更好地吸收外来的东西。如果把基础放在外国的形式风格上,那是本末倒置,就会割断历史。”又说:“绘画表现形式,不外点、线、面三者。中国画以线为主,用点、面较少。线为骨,面为肉,点为装饰。在几何学上说,物体是由面组成的,不是线。但艺术不能等同于科学,是可以用线的。当然,西方的油画也是成千上万的画家在辛勤劳动中创造的,以面来表现对象,是有成就的。站在东方艺术的角度来说,他们也是特殊风格。但他们的成就和风格同中国是两回事。在艺术上,各有各的办法,各有各的路子。”

  9月,在浙江美术学院中国画系创办国内第一个书法篆刻专业,开始招收本科生,因试办,故只在本院附中招收2名学生:李文采、金鉴才。由陆维钊负责,诸乐三任导师,沙孟海、朱家济、方介堪任兼任导师。潘天寿与陆维钊、诸乐三、沙孟海一起为此做了大量工作。课程设置和教师为——书法、书史、书论:陆维钊、朱家济;篆刻及其史论:诸乐三、方介堪;文字学、印学:沙孟海;古代汉语言学:陆维钊;写作:朱家济;助教:刘江、章祖安。

  10月25日,西泠印社建社60周年社员大会在杭州召开,潘天寿当选副社长。

  11月21日,任中国书法代表团副团长访问日本,团长陶白,成员还有顾廷龙、王个簃等。在交流过程中,认定必须加紧筹办书法篆刻专业。

  12月,回国后在谈到访问日本的感受时说:“日本大学小学都开设有书法课,临写的范本,却都是我国的颜真卿、柳公权的字帖,全国的业余书法学校也很多,多是师徒式的集体授课。每年都有国家举办的书法展览……日本非常称赞与重视中国书法的研究与学习,常说:‘中国书法是日本书法的父亲,日本书法是中国书法的儿子……’。这些话讲得有点过分客气,但对日本的书法影响确实不小。反过来也应引起我们的深思,书法是中国数千年的优秀文化传统,现在我们不重视,能对得起祖宗吗?又怎能向未来的子孙交待?”他不无担忧地说:“书法和篆刻是我国的传统艺术,有很高的成就,但是现在年轻人研究的不多。而日本搞书法篆刻的倒很多,很活跃。我们再不重视,人家就会跑到前面去。我一直希望在有条件的美术学院国画系分设书法篆刻科,学生少一点也可以,但不能后继无人。”他展望中国书法的未来说:“现在我们国家经济还不发达,将来全人类经济生活提高了,大家都需要有丰富的文化生活,不仅中国人要学书法陶冶情操,也许有不少外国人也会学习东方的艺术,学习书法。日本现在的情况,不就是一点很好的证明吗!”

  本年,整理《听天阁诗存》。

  本年,潘天寿著《潘天寿画集》由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出版,共收入作品84件。

  本年,作《灵鹫俯瞰图轴》(指墨)、《幽兰扇面》、《听天阁图卷》、《墨梅图轴》、《鱼乐图轴》、《小龙湫下一角图轴》、《新放图轴》(指墨)等作品。

  本年,接全国美协通知要求创作毛主席诗词画,为此创作《先春梅花图轴》(《独俏一枝春》?)、《无限风光图轴》(《无限风光在险峰》?)两幅作品(潘天寿“自述”称:“大约一九十(六)三年,全国美协通知各省美协作家,要创作毛主席的诗词画,也作了两件作品。一张《独俏一枝春》,一张《无限风光在远(险)峰》(这幅作品曾发表于《人民日报》)”。

  本年,撰写《关于构图问题》一文。

  据浙江美术学院统计,从五十年代末至六十年代初,潘天寿创作的作品达750余幅。(高培明:《忆潘天寿先生》,潘天寿纪念馆卢炘选编:《潘天寿研究》,浙江美术学院出版社1989年12月版)

  1964 甲辰 68岁

  1月,当选第三届全国人大代表,并出席第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

  春,作《雷锋品质》。

  5月3日,与本院23位老教师参加上虞农村社教工作队,体验生活,17日返校。回校后发现有人说书法篆刻专业是“复古”、是“为封资修培养接班人”,因而主张停办,并要学生转专业,十分气愤,说“此事我怎么不知道?书法专业试办是文化部来的文件,不能随便拆散。是要办下去的,不能半途而废。”又说:“过去从没有办过的专业,既然试办嘛,又怎能没有缺点呢?有了缺点就设法改正。”

  9月26日,文化部和全国美协主办的第四届全国美展(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十五周年全国美术作品展览)在北京中国美术馆开幕,潘天寿曾创作六件作品参展,但未入选(潘天寿“自述”记载:“一九六四年,全国美展,我也作了六幅参加,其中有《暮色苍茫看迳(劲)松》、《独揽春风》(牡丹)、《无边海色漾春晖》、《满堂红》、《红宫灯》、《菊花》(是庆祝(国)庆的),均未入选。也就是说主观愿望是想画好这些作品的,但因政治水平低,配合的技巧不适合,一直客观效果未能得到观众的期望。这是我各方能力限制造成,因之心里也颇彷徨,也很心急,因曾刻未能陈言务去的图章以为警(示?)”)。

  本年,潘天寿书画展在香港举行。应香港方面要求,并经对外文委同意,潘天寿卖画得港币1200多元,他本打算将钱捐献国家,但因不知何处受理而将钱悉数存银行而一直未动。(见潘天寿“自述”)

  本年,作《泰山图轴》(指墨)、《劲松图轴》、《暮色苍茫看劲松》(指墨)、《朝霞图轴》、《映日图轴》、《红荷映日图轴》、《雄视图轴》(指墨)、《暮色劲松图轴》、《松石梅月图轴》(指墨)、《光华旦旦图》、《蛙石图卷》等作品。

  1965 乙巳 69岁

  春,与吴茀之、诸乐三、陆抑非、潘韵等许多老画家到上虞东关镇参观农业生产,当地盛情接待,并要求以诗画形式歌颂开展社会主义教育成果。经思索,集体作画《报春图》一幅,潘天寿当场赋诗一首:“今日农村新事多,地翻天覆改山河,山歌要唱一双手,斩棘披荆入画图。”

  春,赴上海看画展并访上海画院(潘天寿“自述”云:“一九六五年春,我与陈院长同到上海去看画展,特访上海画院,请画院召集院中的老国(画)家讨论国画花鸟画创新的问题,讨论的结果大家说:目前还没有好样板出来,还要大家努力来创造。多一点时间,总能创造出来。的确到今天为止,全国的画家对花鸟的创新性问题,还没有解决,这是我们的无能。今后要急起直追的努力。”)

  本年,去湖州作画。重游太湖。

  本年,作《春窗清供图》、《竹兰图轴》、《菘菜图轴》、《红菊熏风图轴》、《黄荷图轴》、《水仙图轴》(指墨)、《赠传熹灵鹫图轴》(指墨)等作品。

  1966 丙午70岁

  3月,(农历二月十二日),潘天寿第一次过七十寿辰,作对子两幅:“笔砚永朝朝,流离真岁岁”,“七十春来何所得,古稀年始颂升平”。

  5月,作《侧目山鹰图轴》、《梅月图轴》(指墨)等作品,从此搁笔。

  6月初,“文化大革命”开始,在张春桥和姚文元的亲自授意下被诬为“反动学术权威”,开始遭受迫害。“文化大革命”开始波及校园,潘天寿整日参加政治学习,并与国画系几位老教师联名贴出大字报,表示愿意接受批判。大字报由潘天寿誊写,贴出即被人撕走收藏。

  9月6日,潘天寿被关进“牛棚”。随后,浙江美术学院校园内贴满大字报和“打倒潘天寿”的标语,潘天寿被抓到杭州市区游斗,并参加各种批斗会。

下一篇4  
收藏 打印 推荐 朗读 评论 更多功能 
美术报 潘天寿诞辰110周年 00011 年表简编(1960—1966) 2007-12-8 48256DEA008181F5482573A1000AB8A4[]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