阴影
阴影 阴影
第00001版:视点
4  
PDF 版
· 精品意识 品牌战略
收藏 打印 推荐  更多功能 
返回主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上一期  下一期  
浙江日报报业集团主办      
3上一篇  下一篇4  
2007年12月15日     收藏 打印 推荐 朗读 评论 更多功能 
精品意识 品牌战略
艺术品拍卖2007高价排行初显,内地拍卖有待更高
■本报记者 潘欣信 崔艳
  2007年的最后一月过半之际,秋季艺术品拍卖接近尾声,国内重要拍卖公司的秋拍工作已基本结束。近一个多月以来,各拍卖专场的集中举行,为我们完整回顾2007中国艺术市场补充了有效的资料。根据几家拍卖公司的拍卖结果统计数据总体来看,今年的艺术拍卖行情不容乐观,一些公司年底的收官之作甚至带了些许冷意。于本月初结束拍卖的北京华辰,其公布的拍卖成交总额为9065.672万元,成交率仅为49.86%,还不到5成;在2007年春拍中取得不错成绩的北京保利,秋拍的成交率也仅为57.65%;更为夸张的是,广州一家拍卖公司以11.46%的成交率尴尬落槌,大部分拍品遭遇流拍,这在近年来拍卖公司的成交比率中也是少见的,低成交率仍旧是今秋拍卖的一大阴霾。是拍品质量、经营战略出现问题,还是市场资金分流引发所致?或许这些因素都有影响,但从拍卖行业本身来看,经过数年的发展,精品意识、品牌战略尤其值得重视。

  艺术市场,是一个以艺术品为中介的资金集散场,人气、信心、信任度对于它的影响巨大。对于拍卖公司来说,就是品牌效应,一个好的品牌往往是艺术品价值的基本保证。高价的出现或者刷新是最能体现拍卖公司实力的一个标尺,也最能刺激、活跃市场的因素之一。伴随着秋拍的落尾,2007年中国艺术品天价榜单也基本出炉。通过这份名单,我们可以看到,在创造中国艺术品的高价方面,内地拍卖公司缺乏精彩之笔。以中国书画、中国瓷器、当代艺术、20世纪华人油画四个方面分类,2007年度成交价的前几名里,在全部的17个数据之中,仅有3个产生于中国内地拍卖公司。大部分高价数据的产生与国内拍卖公司无缘。尤其是在中国瓷器、当代艺术方面,其领军之地仍旧是中国香港,甚至是英国伦敦等地。中国书画以及20世纪华人油画在国内拥有巨大的收藏家群体和良好的收藏氛围,也仅有嘉德、保利等公司“突出重围”,更多的高价还是产生于中国香港,尤其是佳士得、苏富比两大品牌拍卖公司。内地艺术拍卖与国际巨头间的差距明显。

  通过这份排名可以看到,香港拍卖成绩不俗,尤其是佳士得,秋拍创造了高达21亿港元的总成交额,成为亚洲有史以来总成交额最高的一季拍卖会。竞拍的买家其中69%来自中国大陆、香港及台湾,足见中国藏家的购买实力。在香港佳士得上拍甚至破纪录的众多拍品中,中国内地的拍卖公司也有上拍,为什么众买家舍近求远跑到香港竞拍呢?记者在调查中了解到,最主要的原因是很多买家看重佳士得的品牌影响力,他们在佳士得买东西感到放心,不会担心假画、假拍等不规范操作的出现。面对内地拍卖公司频频出现的假画赝品等不正规的操作经营,他们感到很无奈,只能舍近求远,买个踏实。

  天价榜单不一定能全面反映出中国内地拍卖公司的实力,但至少表明,国内艺术市场中,艺术拍卖公司的品牌建设、精品意识、宣传推广战略等方面,还都有待进步。这份简单的排名反映出的,是艺术市场品牌的重要。国内拍卖公司大品牌少,总体数量却多,已经成为业内人士所诟病的中国艺术市场缺陷之一,这必然有一个“洗牌”的过程。我们期待这样的洗牌过程,因为只有这样,才能铸造有实力、有信誉,经营、推广战略优秀的艺术品拍卖公司,而这与中国艺术市场的建设大有裨益,也是艺术收藏爱好者的福音。当国内的拍卖公司由混战状态转入品牌之争时,我们的拍卖行业才会走向规范化,整个艺术品市场才能进入一个良性循环状态。

3上一篇  下一篇4  
收藏 打印 推荐 朗读 评论 更多功能 
美术报 视点 00001 精品意识 品牌战略 ■本报记者 潘欣信 崔艳 2007-12-15 美术报000012007-12-1500031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