阴影
阴影 阴影
第00024版:画家
3  4  
PDF 版
· 李振军画展学术研讨会艺术集评
收藏 打印 推荐  更多功能 
返回主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上一期  
浙江日报报业集团主办      
3上一篇  下一篇4  
2008年10月11日     收藏 打印 推荐 朗读 评论 更多功能 
李振军画展学术研讨会艺术集评
  李振军画展学术研讨会艺术集评

  ■陈 平:(中央美术学院教授、博导、著名山水画家)

  太行山写生,李振军一下子觉悟了,而且觉悟的非常好,画面的气息格调非常高古,画的很清朗,有些像弘仁、梅清,虚谷,让人特别不可思议,他的画作和写生跟其他人的写生都不一样,他是一个非常典型的人。

  ■邵大箴:(中央美术学院教授、中国美术史学家、著名美术评论家)

  李振军在当代山水画格局中有自己的思考和选择,他尊崇陈平老师的指导,尊重自然,注重传统,师古人,师造化;他关注当代山水走向,但不盲目追随;他的画讲究笔墨,与当下一味尊崇黄宾虹的笔墨风气不同,注意结合写生体验,用清笔淡墨,追求淡雅意境。他的不少画是写生的,面对真山水他善于选择,善于提炼,在细部与整体关系中他能以虚代实地创造画境。还有一点值得提出:不少青年画家以画得像自己的老师为荣,李振军受业陈平先生,但艺术上受老师治学严谨的精神启发,不模仿老师的画风,不盲从时风,坚持个性创造,所以李振军的作品与时下画风拉开很大距离,作品静气、文气,有古意而图式又很新。陈平老师跟我讲李振军是一个顿悟的人,而且觉悟得非常好。画意格调高古,业师戏谓“九头高”,并寄予厚望。我认为,李振军只要坚持自己的艺术探索,待以时日,必有大成。

  ■牛克诚(中国艺术研究院美术研究所研究员、教授、古代美术研究室主任)

  李振军的山水现实感受真切而动人,他不是对古人山水的翻版,也不是对现代人山水的借用,李振军用摄影家的眼睛观看山水,用山水画家的图式表现山水,用诗人的情怀赞颂山水,这一切不仅建树了他在当代山水画坛中的个性风格,也扩充、拓展了山水画创作主体“文人”的精神内涵。

  ■陈传席(中国人民大学教授、博导、著名美术史论家)

  李振军追求宁静诗意,格调高古。我认为,画作最难的是格调的高古,意境的幽深。格调、意境皆非出于技巧,而是出于画家的修养和学识。李振军用高雅情怀涵养自己,人的格调高古,画的格调自然高古。看李振军的画面,不躁,很静,很难得。

  ■范 扬(中国国家画院山水画室主任、著名山水画家):

  “真实也能够虚”, 一般虚的有点虚不真实,而李振军淡定虚静的境界非常可贵,在虚里面还有真实,真实的景、物。比如齐云山我刚刚看回来,所以也很有体会,他能够画的很虚,但是又很真,这个就很有意思。另外一个,他的小字是书与画结晶,精妙、精深,很有本领。我看了以后还是觉得非常好,很赞赏。

  ■苗再新(著名军旅画家、武警总部创作室副主任)

  李振军的画小幅比大幅更精彩,他的画很大的特点就是它虽然从写生当中来的,又很善于把实际的景物上升到一个新的意境。看他的画很淡,但是味很浓。这就是淡和浓掌握很好,画的味道很浓,很纯正。他很善于提炼,把繁复的景物提炼的很到位。进一步提炼很难,这需要很高的艺术素质,李振军具备这个能力和素养。    

  ■张桐禹(博士、供职中国国家画院理论研究部):

  李振军他真正理解了传统结构,笔墨放在结构上而不是放在轮廓上,这一点他抓得很准,理解也很透。我们一提起对传统法式就是落后的,而我们看李振军的画,他对传统的法式是深入理解的。李振军能把传统法式予以现代式的重新安排和排列,把文人的隐逸闲雅,清幽淡远,用笔墨表现出来,所以我认为李振军在框架上整体结构上是很正确的。

  ■李 一(中国艺术研究院研究员、中国美协理论委员会秘书长、“美术观察”副主编)

  开幕式上主持人说到画坛出了一匹黑马,中原那篇文章也提到黑马两字,看了作品以后,印象非常深。所谓的黑马就是在画坛引起大家震惊,引起大家注意,从这个方面来讲,确实有这么一个效果。当然他这个黑马用墨并不黑,灵动的画面扑面而来的是静气和文气。李振军从他的经历看很丰富,不是专业的画家,却画出很有水平的作品,对画坛也很有启示。由李振军的画想到文人画的定义,这是值得引起学术思考的。看李振军的作品他追求的很全面,画画以外还写诗,诗写得也有味道,书法应该属清秀一路,是一个综合修养的问题,李振军在这几个方面都注意到了,都用功了。

  ■孔 紫(中国国家画院著名画家):

  李振军是我们部队出来的一个非常有才气的画家,他的画使我感到一个气息很清新,另外一个他的画里的两“净、静”很好。他在静、净的作品当中还有一种很强烈的时代感。他能把景致转化成山水画语言,把一些摩崖石刻、一些古时贤达题字碑刻都融到画面中,很别致,给人很清新的感觉。画册当中很多的游纪文字,写得很感人,他是用心来作画做事。我相信李振军已上大道,而且他会越画越好。

  ■李永林(解放军艺术学院教授、博士)

  李振军处理画面的图式和构成方面能力非常强,整个画展表现出来的作品很完整,形成了一个比较成熟的、个性面貌很完整的一个山水图式。在他很多写生的作品中,他把它运用得非常自如。因为我们经常会在观察到的物体和古人的方法之间,搭配的时候会出很多问题,但是在李振军作品当中我觉得他这种能力很强,他把古法这个形式在两者之间调试得非常到位。整个画展作品已经形成了一个成熟、完整、具有自身面貌的图式。

  ■尚 辉(《美术》杂志主编、著名美术理论家)

  第一次比较全面看了李振军这么多的作品,实际上让我感兴趣更多的是李振军这种师承传统的方式和路径。为什么李振军的作品和我们今天的山水画有这么大的差距,我觉得这个问题可能是这一次展览给我们提供的一个理论思考。在上世纪80年代初的时候,黄秋园的出现,当时中国画研究院的李可染先生非常佩服黄秋园,佩服原因就是因为黄秋园的画,画得和当时画风不一样,黄秋园画得是传统的文人画。我们今天看到李振军的画展实际上也有这么一个感觉。看李振军的画,让人眼前一亮,在当下很跳很显,味很古又很有新意,是一个真正的有思考的画家。今天看到李振军的画,实际上是真正文人画的基本精神。文人画不仅仅是笔墨问题,更重要的是文化精神,是讲究文人内在的陶冶。今天看了李振军的作品实际上是南宗绘画的体系,这条传统文人画的方法路径很显然和我们今天所看到的这种中国画相去非常远,和今天这个浮躁的社会是不一样的。实际上这种不一样,更多是以笔墨语言上的师承系统路径不一样的。我觉得李振军这个展览,能看到他对传统中国画师承路径的重构,说明李振军在当下来说是很有思考的,也是很有文学修养的一个画家,对中国美术史,特别是对中国山水画史的演变过程是经过细心的研究,我觉得这是他今天和大家画山水画不一样的一个重要标志,这一点非常值得我们去关注他。为什么呢?这个展览超出了李振军的个人实践。

  ■邱 挺:(中央美术学院教授、博士、著名山水画家)

  李振军非常善于思考问题,记得是2005年的秋天在太行山写生阶段,画风的突变,形成了自己的观察方式和表现方式。在古人与造化之间,李振军一直在这两个内因方面做平衡,所以他的画既有古意又有现代气息,这是毫无疑问的。李振军对山水结构的处理,非常有心得,形成了自己非常结实的语境,内在结构结实而饱满,所以画面整体感染力很好。他灰调子处理非常到位,我觉得这个非常难得。

  ■梅墨生(中国国家画院理论研究部副主任、著名美术评论家、画家)

  今天在中国国家画院讨论“解甲山人”——李振军先生的山水作品是我们水墨画界一件令人欣喜的事。在当今画展频繁、出版物非常丰富的时代,能够在众多的展览里跳出来,获得很好反响和好评,是一件不容易的事情,首先向李振军表示祝贺。展览本身的意义就李振军个人来说,当然是一个总结,也是一个转折,但我觉得对于在座诸位和对于整个画界来说,最重要的是李振军这个展览给我们中国画学术界提出一个什么样的问题,而对于中国画的学术界,大家也是要借李振军这个展览来想一些关于中国画的问题。李振军是非常聪明的人,他知道他应该做什么方面的工作,而且李振军做的相当好,大家从方方面面对李振军先生的画,对他画展做了分析,而且由此谈到中国画的发展问题,我觉得对大家,对我本人,对整个中国画界都有非常良好的作用,是一个很学术很好的一个研讨会。谢谢大家,谢谢李振军的画展。

3上一篇  下一篇4  
收藏 打印 推荐 朗读 评论 更多功能 
美术报 画家 00024 李振军画展学术研讨会艺术集评 2008-10-11 美术报000242008-10-1100035;48256DEA008181F5482574DC00101F65[]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