阴影
阴影 阴影
第00026版:设计周刊
3  4  
PDF 版
· 城市秩序统治下的感性面孔
· 伟大的无名氏
收藏 打印 推荐  更多功能 
返回主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上一期  下一期  
浙江日报报业集团主办      
3上一篇  下一篇4  
2008年10月11日     收藏 打印 推荐 朗读 评论 更多功能 
伟大的无名氏
■张雷
  大概审美是人之为人的一种本能倾向。就算是再贫穷的原始民族,也不会把全部时间完全用于食宿和生产上。其实文艺复兴以前的审美创造,本无艺术与工艺设计之分。所有创造的东西完全是为了满足自己和他人的审美与使用,惟当个人主义的观念逐渐兴起之后,“美”才超越了传统与时代的束缚,逐渐成为了个体彰显自我以异于时代和俗众的手段。所以我们今天回头审视原始的工艺设计,目的不仅在于追根溯源,更在于明白人之劳动审美本能的强大,以及从原始装饰艺术中汲取可作为后现代的今天所使用的一些有趣的元素。

  我们的祖先并没有特别地想要搞什么设计,然而无意中包含了情感因素的很多举动,客观上却为人类其后的大规模工艺制造开拓了先河。猿人们用油漆随意涂抹,把木材或骨头任意切碎,或把石头凿成薄片,其结果不一定是美观的,也未必能赢得人们的欣赏,然而这一切都可能具有美学价值,他们无意中契合了我们感官所乐于接受的刺激,让我们有可能为之愉悦,于是无意中的设计就产生了——可见真正伟大的工艺设计,并无一个彰显名望的设计者存在,也可以说许许多多无名氏们共同创作了人类真正至为伟大的设计杰作。技术的发达带来形式的完善。技术与美感之间存在着必然的联系。现代人自以为恢宏伟大的艺术创作,在这些无名氏的作品面前,并不一定显得有多么闪光。

  我曾经观察过很多中国原始刻纹陶器的图片,那种抽象的象形纹与具象的表现手法让我至为赞叹。折线纹、三角纹、斜线纹、菱形纹、辫形纹等,它们所共同呈现出的奇谲的神妙世界,乃是今天多数平面设计家所无法达致的境界。我长久的注视着它们,透过岁月风霜为之镌刻的灰暗与画痕,我仿佛看到我们的老祖宗像抚摸少女的身体一般抚摸这件光滑细腻的陶器,用各种颜料亲吻她的身体,小心翼翼地将她捧到窑中经受烈火的试炼,而他则在一旁默默地微笑着看着她。因为她只属于他自己!这位我们的老祖宗没想把它卖给别人——哪怕是以物易物式的交换,更没像今天的商人一般进行批量式生产——她只属于他自己!这样的工艺品制造出来,经历了数千年的尘土擦砺和岁月沧桑——而尘土和岁月只能为之更加增添一种氤氲之美,于是永恒的尊严降临于她。我们不知道是谁创造了她,我们可以美妙地想象,创造者是观赏她的每一个人,创造者就是我自己。

  倪建林教授的著作中记述了这类陶器与原始人居室设置的关系。为了放置这些陶器,他们将室内的地上挖出一个个小坑,即为“地坑”,将陶器置于其上,既不易碰翻又方便使用。后来他们又设计了专门的陶器器座。我们可以看出,所有的工艺设计,其实都是围绕着功用。当一个设计家天天嚷着“设计自主”而抛弃了“用”这个最为核心的目的时,他们的设计还有什么价值?其实,这些匿名的原始设计大师们以及其后若干世纪的匿名工匠们的功绩,成为了后现代主义设计的重要源泉;他们的“设计作品”的本质,成为了二战后功能主义设计思潮的源泉。瑞士设计大师、乌尔姆学院创办人之一的马科斯·比尔(Max Bill)就曾说过:“功能性的设计考虑视觉形象,那就是美观,它是一件包含了功能成分的物体,而不是掩盖了其基本功能的物品。”笔者建议大家应该多去博物馆看一看这些原始工艺作品,当下急功近利的工业设计界,有很多缺乏的东西却能在这些老祖宗的杰作中发现呢。

3上一篇  下一篇4  
收藏 打印 推荐 朗读 评论 更多功能 
美术报 设计周刊 00026 伟大的无名氏 2008-10-11 48256DEA008181F5482574DB0030A5B5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