阴影
阴影 阴影
第00010版:鉴藏
3  4  
PDF 版
· 汉代玉器的纹饰制作
· 和田玉是否会续写“疯狂”?
· 古玉鉴别,真知来自实践
收藏 打印 推荐  更多功能 
返回主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上一期  下一期  
浙江日报报业集团主办      
3上一篇  下一篇4  
2008年10月11日     收藏 打印 推荐 朗读 评论 更多功能 
汉代玉器的纹饰制作
■王祖远
  汉代玉器的纹饰,是以战国晚期至西汉时期的纹饰为基础,继续发展而成的。尤其是在立体化的动物纹方面,汉代玉工沿袭战国晚期以来的手法,大量使用凹弧面和多视点的角度取象技法,来制作平面立体化的动物,并且产生高低不等的浮雕动物纹饰,让立体化的风潮在汉代达到了鼎盛的巅峰状态。另一方面,联机乳丁纹转变为独立的乳丁纹饰,形成风格简洁的纹样,也是汉代玉器纹饰的特色之一。

  一、高浮雕动物纹

  汉代高浮雕动物纹的制作方法,大约经过以下四个工序:

  〈一〉定位轮廓:首先,玉工在玉器的表面上,用细砣雕琢的钉线纹规画出动物纹饰的轮廓。

  〈二〉管钻去料:动物纹的轮廓完成之后,玉工用小型的圆管工具,在钉线纹外侧钻磨,逐一敲掉管具内的玉料,使动物纹从玉器的表面上浮凸出来。

  〈三〉雕琢凹弧面:玉工在浮凸的动物纹表面上,雕琢凹线与弧面,区隔头、身、足、尾等部位,表现出动物纹饰的肢体动作。

  〈四〉打磨抛光:最后,玉工将高浮雕纹饰与低平的地子琢磨匀整,并且进行抛光工序,即可完成高浮雕动物纹饰的制作。

  由于高浮雕动物纹饰的高度,会随着玉工的设计而改变,使得动物纹饰的肢体产生高低起伏的变化,可以在立体形象之外,增加许多动感。例如广东省广州市西汉南越王墓出土一件窄长的玉剑彘,表面雕琢三个螭龙纹与一个熊纹,这四个动物纹饰皆以高浮雕的形式出现,身躯随着肢体动作与彼此之间的相互关系而起伏,在嘴巴、足爪、尾端等弯转处,都可以看到管具钻磨的痕迹,为高浮雕纹饰的减地工具留下清晰的印证。

  二、浅浮雕动物纹

  浅浮雕动物纹的制作方法与高浮雕动物纹雷同,也经过定位轮廓、去料减地、雕琢凹弧面、打磨抛光等工序,但是其中有一个最大的差异,就在于减地的工具与高浮雕纹饰并不一样。从出土玉器和各博物馆收藏的汉代玉器来观察,汉代的浅浮雕动物纹并不用管具钻磨法来减地,而是用桯具钻磨的方式,在动物纹外围去料。这是因为浅浮雕动物纹的高度较浅,纹饰周边只需要用平砣浅琢一层地子,就可以让动物纹饰略为突显出来。而汉代玉工常常用尖锥状的桯具,在浅浮雕动物的勾转处钻磨一个圆形的凹痕,则可以强化纹饰勾转处的效果。这种浅浮雕动物纹饰可见于广东省广州市西汉南越王墓与河北省满城县中山靖王刘胜墓所出土的剑饰器上。

  三、独立的乳丁纹

  战国晚期西汉所盛行的乳丁纹,是以各种线段所连接而成的联机乳丁纹,它们的突起高度较浅,并以V字形或阶梯式的群组型态出现,铺排绵密而瑰丽。到了汉代,开始出现一颗颗独立于器表上的乳丁纹,这种新型的乳丁纹不仅高度较高,而且彼此之间没有线段相连,呈现出简洁疏朗的美感。

  汉代的乳丁纹最常装饰在圆形的玉璧上,例如位于河北省定县的刘焉墓,出土一件出廓龙纹璧,在圆形的璧体上面即有一个个半球形的突起,以极为整齐的次序排列,其它如河北省北陵头村中山穆王刘畅墓所出土的玉璧上,也有相同的乳丁纹,是此一时期具有代表性的规律性纹样。

  四、立体化纹饰的衰微

  到了西汉晚期,立体化的纹饰已经开始有些式微了,到了东汉时期,因为平面立体化所塑造出来的遒劲风格更加衰退,取而代之的是繁复的布局与阴刻的细线纹饰。

  汉代的阴刻细线纹承袭自秦代,但是秦代的阴刻线纹数量少,常以短而平直的形态,在象生动物的造形上作重点式的标示,因此风格简约而朴实。到了汉代,阴刻细线纹成为勾勒造形的工具,不仅数量增多,还会随着造形的需要弯转,呈现出平顺圆柔的绘画式风格。例如内蒙古自治区准格尔旗西沟畔墓葬所出土的金玉耳坠上,即有单线阴刻的线纹。

  汉代主要玉器风格:1、汉代玉剑珌,此件玉剑珌的表面上雕琢着高浮雕螭龙纹,龙纹周边用管具钻磨法减地,所以留下一个个圆形的凹痕;2、汉代玉剑彘,此件玉剑彘的表面以浅浮雕龙纹为饰,龙纹周边用桯具钻磨圆形的凹痕,可以强化纹饰的勾转。3、东汉龙形玉饰,此件龙形玉饰的表面以阴刻细线纹为饰,阴线纹随着造形延伸,勾勒玉龙的轮廓,形成线绘式的风格。

3上一篇  下一篇4  
收藏 打印 推荐 朗读 评论 更多功能 
美术报 鉴藏 00010 汉代玉器的纹饰制作 2008-10-11 48256DEA008181F548257486000994FA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