阴影
阴影 阴影
第00087版:画家
3  4  
PDF 版
· 画以载道 画以寄情
收藏 打印 推荐  更多功能 
返回主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浙江日报报业集团主办      
3上一篇  下一篇4  
2008年10月24日     收藏 打印 推荐 朗读 评论 更多功能 
画以载道 画以寄情
■孙墨龙
  李承志,因为艺术的缘分我们熟悉多年了,应该说我也一直在关注他的艺术活动和作品。每次综合性的大型画展,我总要找他的作品看一下。印象里每次他的作品在展览中都是比较“跳”的。如今他被纳入《中国当代名家画集》的系列出版画集,这可以说是对他的绘画的一个定位,也标明了他在当今画坛上的座标点。他要我为其画集作序。看了画集清样,心情有些激动,不能自已地想了许多问题:什么是艺术?人为什么画画?什么是高境界的中国画?中国画的深层内涵是什么?我的回答很简单:画以载道、画以寄情。就是以求道之心灵创作载道之画。我不知道承志是否也想过这些问题,但我觉得他却是在用自己的作品破解并回答这些问题。

  道是什么?可意会为宇宙生命的生生之气,世间万物的栩栩生机,其中包含着精深的辩证哲理和美的韵律。按照吴冠中的说法:美诞生于生命、诞生于生长、诞生于运动、诞生于发展,这是中国画得以表现的至高境界。科学揭示宇宙物质的奥秘;艺术则揭示情感的深层反应。天机天趣与画家情感沟通就会产生天人合一的高境界的艺术品。翻开承志的画册,呈现给读者最耀眼的题材是三峡和泰山。几十幅画面,表现三峡风情,大气磅礴的雄伟气势和生机美,表现到极致。再说泰山。这是雄峙山东、满载中华民族人文豪气的“中华泰山”。有人概括为这样几句话:它是一座亿万年堆积的自然宝库、一轴百万年续展的历史长卷、一块八千年镌刻的文化丰碑、一阕七千阶谱写就的朝天神曲。承志选择各个不同的景点,从各个不同的角度,精心创作了多幅作品,这不是偶然的,是画家无法按捺的情思的牵动。还有代表中华魂的黄河、英雄的沂蒙山、生生不息的小山村“九间棚”。应该说承志在表现这些题材、景观时都达到了一个大手笔的理想境界。这是自然景点的境界?还是画家的思想境界?我想应该说是“画以载道”的思想感悟,也是画家的情之所至。感人的画面,往往孕育于丰厚的修养与独特的感悟中。

  唐人张璪云:“外师造化,中得心源。”面对这些“造化”,心源是主导了。南朝莒县文学理论家刘勰也有句话:“神与物游,思理为妙”,神与物,神为主导。这两句话也许就可以对承志许多作品作注解和诠释。《九间棚》里的“九间棚”,坐落在穷山沟里,延续几代人,我们一起去采访,亲临户家,所闻所见牵动万千思绪。还有《黄河落天复东海》、《英灵千秋》,泰山后石坞的千年虬松《青松万万岁》等,我想这些都是作者灵魂深处的感情冲击,是人文精神的感召,是“思理为妙”的佳作。

  画画,载道也罢,寄情也罢,最后总要以一种形式、一种载体,彰显给读者,这就是笔、墨、色、势。中国画有悠久的历史,几千年了,经过历史筛选,留下许多好东西,统称为传统。对于传统,我和承志有共同的思点:就是学传统,出新意。当年与周思聪谈艺,她有句话我印象特深,她说:传统像一座大山,谁不攀登,就是有眼不识泰山,是天大的傻瓜。我和承志的共同体会是:这座山上风光无限,全在画家领略。新时代画家的责任是发现更新更美的、属于自己的“风光”。笔墨,在中国画技法中是主导,它韵域宽阔,造型能力强。我说它不仅是一种技巧,更是一种精神。写到这里,我想到承志的老师黑伯龙先生,他性格坦荡,笔墨率真,有奔蛇走虬之势。承志的笔墨,虽然后来又临习过其他老师但精神还是黑老的,柔中有刚,苍劲而有韵律。承志的山水画多为鸟瞰构图,虽然增加了难度,但有利于造势,有气象博大、跌宕豪逸的韵致。同时注意了开合、虚实、简繁、浓淡、留白这些辨证手法,使得画面有层次、有意境、有深度。《三峡风情》一写二十几幅,都有各自的立意特色,滔滔江水、千仞峭壁、蟠龙虬松、缥缈云海,造式的用笔极致有味。画泰山、黄山、峨嵋、华山等各个景点变换构势,突出特色,凸显各自的魅力。承志的花鸟画不求形似,多凭笔墨取神,貌离神合,似非而是。

  说到用色也有他自己的特色。有的画幅青、绿、朱大片色彩,几乎占了整个画面,而在险要处露出墨色构成的核心景物。虽然有青绿山水和泼彩作品参照,但承志有自己的特色,大片色中亦隐约有景物形态,既惊显大效果,亦见小机致,甚佳。

  有道是业精于勤,成于悟。承志是悟性很高的画家,今天还没有走出大疑大悟的年龄段,这本画集还不应该是定位。

  2005年5月30日于枕砚斋

3上一篇  下一篇4  
收藏 打印 推荐 朗读 评论 更多功能 
美术报 画家 00087 画以载道 画以寄情 ■孙墨龙 2008-10-24 美术报000872008-10-2400006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