阴影
阴影 阴影
第00223版:版面
3  4  
PDF 版
· 艺术随笔
收藏 打印 推荐  更多功能 
返回主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浙江日报报业集团主办      
3上一篇  下一篇4  
2008年10月24日     收藏 打印 推荐 朗读 评论 更多功能 
艺术随笔
■刘明波
  感性和难以言传的体悟是笔墨意境的根基所在,事实上任何一位画家在笔墨的表现上都存在着自己的审美趣味与表达方式,这种个体的不同又同样被规范在一定的程式里面,这种程式其实是一种理性上的共识。

  含蓄、婉约而自然纯真的美往往会因理性的介入而受到破坏。

  艺术来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但在某种意义上,我们也必须从庸俗化的传统中挣脱出来,也必须承认画家的某种先验天赋,他们对美的敏锐是超常人的。

  自然中的景物,互相关系、互相限制,但是要将自然中的景物再现于画面中,必然要舍弃它们的关系限制之处,所以,即便是状物写实也同样会流露出画家的审美理想。另一方面,不管怎样虚构意境,它的客体材料必然来源于自然而且要服从自然的法则。

  简与繁、巧与拙,只是审美的取向不同。它们之间不应该存在价值的判断。个人的好恶是无法避免的,然而就美的本质来说,它们应该具有超越性的平等。

  追求艺术语言的陌生化,从而为整个作品带来活力的努力有时不应该是技术性的,一切都应归结到画家赖以生存的本根上去,这就是画家应该具备最真实的自我感受和敏锐并且高明的审美眼光。

  学习古人的作品,参考他们独特的笔墨语言只是一个方面,更为重要的则在于对作品内涵的体会与把握,从而为自己的创作提供更深层的借鉴。事实上,任何优秀的作品都应该是形式与内容的统一。如果忽略了对作品内在张力的建构,一味追求形式上的创新,那么这种创作将因内核的空虚而趋于单薄。

3上一篇  下一篇4  
收藏 打印 推荐 朗读 评论 更多功能 
美术报 版面 00223 艺术随笔 ■刘明波 2008-10-24 美术报002232008-10-2400003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