阴影
阴影 阴影
第00165版:画家
3  4  
PDF 版
· 至真至美
收藏 打印 推荐  更多功能 
返回主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浙江日报报业集团主办      
3上一篇  下一篇4  
2008年10月24日     收藏 打印 推荐 朗读 评论 更多功能 
至真至美
——关于苏宗胜花鸟画
■江文湛
  宗胜自己说他喜欢平淡,人能平淡,心境平静,那实在是一种境界。有此境界不仅要有学问也要修炼。古人说绘画是寂寞之道,画画这行道是一种极个性、极自我的行为。画家必须封闭在斗室内于案头,苦思冥想,灵感至,笔墨相发,挥毫运墨,方可将画家在社会实践、人生道路上所体味的种种情感流露到他的作品中来。

  癸未之夏,宗胜风尘朴朴地从山东赶来终南山红草园,让我看看他的许多近作。我记得前些年我曾为宗胜的小画册写过一点东西,我以为宗胜在绘画上起步是高的。他宗法吴昌硕,在传统研习的基础上又在刻苦地寻找自己。(当年所写的文字题为:“寻找自己”)寻找自己的绘画图式应当是所有画家一生为之艰辛的事业。当一个画家找到了只属于自己的绘画语言时,那正代表着一个画家的成功。但往往因不能找到正确的方法,成功的画家也就极少了。有的只师法前人,从画到画,终不能脱尽古人巢穴自立门户,有的圄于生活的真实而不能进入画境,有的只在技法上玩点新招,或只画前人未画过的花木品种等等。皆未能寻找到感人至深、又风格极鲜明的语言图式来。当我将宗胜的新作一一审视之后,我突然觉得,在宗胜近期的一批作品中有一种新的情绪跃然纸上,我一时还不能断定宗胜已找到了属于自己的绘画语言。仍是那苍而润的笔墨,仍是从传统中吸取的章法结构,但画中的花花朵朵、枝枝叶叶的表现多了些婀娜的娇情和点点悦目的色彩,那浓淡交相的墨韵中又隐隐地觉察到在宗胜那平静的心境上多了一些怜香惜玉的情感来……

  宗胜还是操着他那浓重的鲁音,还是真诚无华的人格。我咀嚼着他从老家给我带来的沂蒙煎饼,也咀嚼着宗胜为人为画的微妙的变化。

  “人禀七情应物斯感,感物吟志,莫非自然”(文心雕龙)。我顺着宗胜作品给我的信息,企图找到他那变化的内在因子,想提取他的内质,进而,理解他画作的内涵。宗胜有一篇文章《与我同龄的树》,他是在写一株与宗胜同龄的楸树。他的家乡曾经有一株老楸树,听老人讲因工程建设被伐了,这在宗胜心里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他老是在想象中勾画着从老人那里听来的有关老楸树的故事:郁郁葱葱开着密密实实的小花清香四溢。后来当他突然发现在砍伐的老楸树的残墩边竟抽出了新牙,同时又伴随着一株软枣茁壮地成长,他欢喜若狂,小小年纪,经常同小楸树比个子。这样40年风雨他同小楸树已成了相依相畏的朋友。一株楸树使宗胜赋予了细腻而持久的爱怜,那至善至美的心灵便是宗胜生命中所固有的东西了。这种情愫一般是藏于心灵的深处,只有被同样的情感触动时才得以流露。人禀七情:喜、怒、哀、惧、爱、恶、欲。作为艺术家、画家或诗人往往会含蓄吟咏将七情宣泄于他的作品中去,人们亦从他的作品中感觉到这些情感的脉搏。

  当然,宗胜所追求的是人格的平淡,却不是人生的平庸。他平淡得如常人富于情感,又于作品中流露了他追求至真至美的理想境界。

  中国文化史为至真,哲为至善,艺为至美。含蓄吟咏抒情达性的花鸟画犹如一曲轻音乐,为人类提供了如歌的审美享受。而作为画人也应是中国文化哺育出来的文化人。画家从情感到行为的方式必然是文化人、文人化、诗人化了的。这应是开拓花鸟画的画家们所深思的问题。花鸟画的情感因素多是个人的一己私情,因人总是在社会关系中,所以画家的审美也必然带有社会性。宋词里的闺怨之词至今还有着强大的艺术生命力。我们不能将花鸟画所承担不起的社会使命赋予她,我们曾经有过将花鸟画贴上政治标签、公式概念化的历史教训,开拓现代花鸟画更要开拓一代画人的文化素养和真善美的内心世界。

  宗胜的画是从真切的情感里流露出来的,尽管它是个体情感的抒发,却能给人以近乎痴情的审美感受。

3上一篇  下一篇4  
收藏 打印 推荐 朗读 评论 更多功能 
美术报 画家 00165 至真至美 ■江文湛 2008-10-24 美术报001652008-10-2400004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