阴影
阴影 阴影
第00176版:画家
3  4  
PDF 版
· 山水诗意
收藏 打印 推荐  更多功能 
返回主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浙江日报报业集团主办      
3上一篇  下一篇4  
2008年10月24日     收藏 打印 推荐 朗读 评论 更多功能 
山水诗意
——王启胜山水画读后
■徐恩存
  阅读青年画家王启胜的山水画作品,入目而来的便是笔墨的浑然厚重、画面的气韵风神与由此而体现出的画家气质情怀。

  王启胜的山水画,在形式上,不同于古人、现代人,他在直接面对现实生活的基础上,从写生中提炼创作素材,撷取意象,确定笔墨方式,然后进行纸上创作。也许因为他生长在北方海边,对大山、大海情有独钟,作品中的主要意象便是山与海;山,往往体现出北方大山的浑厚与雄壮、朴实与庄重;海,则是北方大海的波澜不惊、浩淼无垠的阔大无边。王启胜作品中的山与海,甚至很难去具体化为某地区或地域的山海,而是画家北方人性格、气质与胸怀的折射。他旨在表现一种天地浑茫、水天一色的境界,营造一片精神世界的图景。因此,我们在他的作品中读到的便是坚如磐石般的峻岭,朴实而厚重;苍茫的大海,云蒸霞蔚、烟波浩淼的图景。

  这些作品透示出王启胜的艺术思想、艺术追求与艺术取向。

  山水,是宇宙中一首永恒的歌,当然,它由于人的存在而获得价值与意义。山水画也是如此,它因不同的画家不同的理解,而呈现出多姿多彩的风格、面貌,反映出不同的品格、境界与情怀。山水,是画家们艺术创作的母题,是画家艺术灵感与创作激情的重要源泉。

  王启胜正是从一种真诚、朴实无华的心态出发,去领悟山水中所蕴含的自然、精神生命的奥秘的。他以自己的心灵去倾听山水的生命之音,去表现生生不息与蓬勃的生命活力的,所以,他的作品,那山与水,高山与大海,都是生命的符号,隐喻着周而复始、永无停息的自然伟力。

  为了表现画家胸中的高山、大海、山川、河流,王启胜从自己熟悉的北方山川、河流、大海中提取意象符号,并融进自己的情感因素,使人的精神与自然、山水和谐一致。由此,王启胜笔下的山水便满含着生动精神,在画面中运动了起来,形成了王启胜山水画特有的动静机制、黑白机制以及特定的形式语言。

  我们看到,王启胜山水画喜欢在总体的黑白关系中,营造一种自然气象,画面中实写与虚写结合,特别是水分的运用,使墨色呈现出氤氲幻化的丰富层次,增加了画面的空间感,造成一种云烟飘渺、烟波浩淼的苍茫景象;而丰富的墨点,及其多层次的叠加,使北方山水景象呈现出浑厚雄壮的气势。点、线结合,以点为主,略加皴擦,在黑白关系与结构中体现地貌与山势,强调了一种沉稳、直率与厚重的感觉,使意象符号、笔墨手法更加性情化与个人化。

  应该说,在创作中,王启胜紧紧把握了“思深远而有余意,言而尽而意无穷”的艺术原理,去铺排画面与空间关系,进而强调“山之厚处即深处,水之静时即动时”的艺术辩证关系,从感觉出发去表达自然的雄伟、莫测、直率与神秘,让人领略到一种玄远的天籁之音,去触摸宇宙之奥秘。

  王启胜的创作势头如日中天,数年来,默默笔耕,不求闻达,不趋时尚,沉潜在自己的求索之中。他的艺术反映在他的作品中,而他作品中那种直率与朴实,正是他品格的折射。他并不在作品中故弄玄虚,他只是把胸中的感怀诉诸笔墨给以表达。他把山水美的表象与山水美的本质做为合一的追求,在心灵平和中达到一种平淡与安静的“物我两忘”境界,他正在为此努力着。

  王启胜的作品已经体现在“贵情思而轻事实”的美学倾向中,这是一个良好的出发点,相信王启胜会一步一个台阶,攀登上更高的艺术境界。

3上一篇  下一篇4  
收藏 打印 推荐 朗读 评论 更多功能 
美术报 画家 00176 山水诗意 ■徐恩存 2008-10-24 美术报001762008-10-2400006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