阴影
阴影 阴影
第00178版:画家
3  4  
PDF 版
· 风荷雨竹丹青志
· 聂鸿立
花鸟
作品选登
收藏 打印 推荐  更多功能 
返回主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浙江日报报业集团主办      
3上一篇  下一篇4  
2008年10月24日     收藏 打印 推荐 朗读 评论 更多功能 
风荷雨竹丹青志
——聂鸿立作品欣赏

■朱 铭
  我和鸿立相识,不觉已经二十多年,初见他时,是在济宁师专。那时候教授美术史的老师很是缺乏,我便来回奔波,在各地师专的美术系授课。他中学毕业后,在故乡鱼台县的印刷厂刚刚就业,因为县文化馆版画家杨思力的介绍,特地到济宁来见我,表明要继续升学、学习美术的愿望,我很高兴,鼓励他努力准备应试。

  “有志者事竞成”,第二年新生入学的时候,他再次在济南家里见到我,已经是山东师范大学美术系的学生了。那几年我还兼任山师大的美术史课,常常在课堂上见到他,后来范梦教授调来任课,我就很少知道他的消息了。回忆起来,他刚从山师大毕业时,分配在济南市文化局。但是,他的性格比较活泼,不甘于上班下班、喝茶看报的机关生活,便主动出来办一所美术学校。1985年,他创办了中国书画函授大学济南分校(之后更名为山东书画函授学院),1989年又成立了山东书画艺术促进会(后发展为“山东省书画学会”),会址就设在省博物馆内,距离我的住所不过一箭之遥,我是他们那里的常客。这期间,他用书画促进会的名义,举办了不少大型美术活动,如《爱我中华谱春秋——齐鲁名人书画大展》、《长征万里行写生考察活动》、《谁不说俺家乡好——齐鲁风情书画交流展》、《日出东方——山东海岸风情画展》等等,并将80米长卷《中国红军二万五千里长征路画卷》赠送给中央军委。1999年,他在山东书画函授学院的基础上,创建山东艺术设计学院,办学规模更加扩大,在山东社会力量办学的诸多学校中,这是唯一的一所艺术设计类高等院校。

  鸿立在山东师范大学美术系学习,修的是中国画专业。这些年来,他的创作天地也仍然在中国画领域。记得在学校的时候,他的人物画画得很好,写意人物和半工半写人物都十分传神。后来也许由于条件所限,他转向写意花鸟,不过,在他看来,故乡的生活,对于他的创作,始终有着不可磨灭的印象。

  他的家乡是鲁西南的鱼台县,地处南四湖畔。我在1978年夏天曾经有幸去过,一望无际的苇荡,穿梭往来的渔船,浓荫覆盖的垂柳,挂在树上的渔网,神秘的芦苇丛中,出没着许多飞禽走兽。不太繁荣的大街上,也悠然地与踽踽行走着牛羊,甚至有时还有猪和鹅群、鸭群,当然,这是改革开放之前的情景,现在肯定是不可同日而语了。毛泽东同志曾经说过:“作为观念形态的文学艺术作品,是一定时期的社会生活,在艺术家头脑里反应的产物。”我想,老鱼台的这种虽然落后、但却亲切的景象,会在幼年时代的聂鸿立心里烙上不可磨灭的印记,这印记,如今又在他的许多国画作品中浮现了出来,使我感觉到一种清新、凉爽、沁人心脾的舒适和欣喜。我想,除了接受了特殊的创作任务,画家不必总是没完没了麇集在几个所谓“名山大川”上,要知道,自己最熟悉的题材,往往感受最深,画起来最有感情,其结果也肯定与众不同。

  鸿立的作品,我看到的不算多,印象较深的是他的《竹》和《荷》。画面以墨为主,用笔潇洒自如,充分发挥了“墨分五色”的传统,而做到以色点晴,惜色如金。竹,是古代文人画的传统题材,因为它的“初出土时便有节,到凌云处总虚心”,象征着文人雅士的清高风格,所以被翻来覆去地画了一千多年,其中真正的名士,算起来不足十人。所以,能画出自己的风格、创立自己的语言,也是一件很不容易的事。荷,也是因为“出淤泥而不染”的美誉,才被画家们不断吟咏着,夏之荷,亭亭玉立,仪态万千,有点、有线、有面;秋之荷,残叶片片,枝条纵横,也被画家抓来做线条的练习,用枯笔恣意挥洒。鸿立画荷,多作正方形构图,颇有新意。除了竹和荷,鸿立还画动物和人物,他十分善于捕捉动态和神态,把自然界的生生不灭、情景交融地体现出来,从而获得生动活泼、生机盎然的效果。

  在写着这篇文章的时候,2004年悄然过去,算起来,鸿立已经45岁了。这几年他的努力可以说成绩不斐:办了一个学会,拉起一个学院,出了一本杂志,做了许多面向社会的文艺普及和交流活动,也创作了不少具有影响力的画卷。他的这些活动互相交织、互相促进、互为因果、相辅相成,所以他总是干得有滋有味。不论碰到什么困难,他总是乐呵呵的,无怨无悔、乐此不疲,我很喜欢他的这种性格。希望他在今后的艺术途程中能够走得更顺利一些、再轻松一些、再辉煌一些!——这是我对鸿立的新年祝愿。

3上一篇  下一篇4  
收藏 打印 推荐 朗读 评论 更多功能 
美术报 画家 00178 风荷雨竹丹青志 ■朱 铭 2008-10-24 美术报001782008-10-2400003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