阴影
阴影 阴影
第00036版:画家
3  4  
PDF 版
· 平实质朴 画为心声
· 朴实无华 清气袭人
· 静水深流 翰墨入境
· 诗情融融 画意深深
收藏 打印 推荐  更多功能 
返回主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上一期  下一期  
浙江日报报业集团主办      
3上一篇  下一篇4  
2008年10月25日     收藏 打印 推荐 朗读 评论 更多功能 
诗情融融 画意深深
■刘 君
  泡上一杯茉莉龙珠,静静品味张伟民的工笔花鸟画。在徘徊的同时,有种置身梦境的感觉,分不清是茶之味香,还是画之味甜。说他是一位画家,倒更像是一位现代诗人。

  张伟民生长在杭州这样一个如诗般美妙与含蓄的城市中,这对他细腻的画风多少有些影响。年轻时的几份工作为张伟民的绘画事业作了很好的铺垫。20多岁的时候,被分配到浙江省丝绸进出口公司,负责对当时西欧、俄国、法国等国外流行花样进行选样。这使张伟民开阔了眼界,更加深了他对美的感悟。之后,张伟民又报考了中央工艺美术学院设计专业。在那段时间里,张伟民不仅对中西绘画都很感兴趣,还深深地领悟了工艺美术的特点——“形式构成”。审视他现在的画,可读出他融汇中西绘画艺术与装饰艺术所创造的独特绘画语言。浙江美术学院恢复报考后,张伟民便考入了浙江美术学院国画系。在卢坤峰老师的引导下选择工笔花鸟为专攻,后来又成为陆抑非先生的研究生。名师的点拨指授,使他起步之初就立志高远。据张伟民说,陆抑非老师的教诲使他终生收益,第一次给他们上课时就要求他们找出传统绘画的缺点,并思考怎样发扬传统花鸟画的优点。等到张伟民研究生毕业时,陆抑非不仅给他的毕业作品《清质澄晖》打了满分,而且这件作品也荣获了全国美展“优秀作品奖”。莫大的鼓舞,使张伟民在后来的创作中更坚定了从事工笔花鸟画创作的信心。

  张伟民说:“每一次进大学深造,对于他都是一种在原有工作积累上的提升,哪怕年龄再大也要不断地学习。”因此,自美院毕业后,张伟民又到“天下第一名社”——西泠印社任美编,专门研究古代的绘画。深入解读众多中国传统绘画作品,这都对他的创作打下了良好的基础。此后,他又调入了浙江画院,这对他的艺术创作更是如虎添翼。

  “诗是无形画,画是有形诗。”张伟民的画是一种诗意化的表达,呈现的是梦幻般的奇丽魅力,如《云栖流霞》、《随花消遣》作品,透过单纯的自然景物,把分散的、无数细节的美感集中起来,从而舍去了过多与主题无关的细节,最终把自然实景转化为画面中恍惚的画境,以“极自然的形态”展示在读者面前。这种既具体又超越自然的画境,给观众一种“熟悉”而又“陌生”的感受。他的工笔作品色彩秀润优雅,常常以大面积的“墨”作为背景,如《无意熏风第一花》,不光是背景潜入了变化的墨色,画面荷叶、芦草的色调中也调入了墨色,即便是花瓣上也熏染着含蓄淡雅的墨气,这些墨色糅合在明丽的色彩中,使画面更加稳定,更好地体现中国画最精华的“墨”的独特价值。他的画妙在“染”,融合工笔勾勒及各种渲染法,与没骨、兼工带写、泼墨法等为一体,形成属他独有的“点染法”。这些点染法在塑造了质感的同时也作为艺术元素丰富了画面。银色的线条笔断气连,可谓是画龙点睛之笔。而色彩的冲进融出,每步都以工、写结合的节奏为基调,既有工笔画细腻的描写,又有写意画整体的气势氛围。使得我们恰如其分地看到了一种静谧、朦胧、虚幻的景致,领略到了淡逸而隽永的意趣。这正是张伟民解构之后重建的现实,渗透着作者的心境。

  在长期的绘画创作中,张伟民已经形成了不同于传统工笔花鸟画的创作理念,并把个性化的写意精神融入其中,以形式的现代感为理念,运用现代诗文般的绘画语言,成为浙江当代工笔画坛颇具潜质的中坚人物。

3上一篇  下一篇4  
收藏 打印 推荐 朗读 评论 更多功能 
美术报 画家 00036 诗情融融 画意深深 ■刘 君 2008-10-25 美术报000362008-10-2500020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