阴影
阴影 阴影
第00036版:画家
3  4  
PDF 版
· 平实质朴 画为心声
· 朴实无华 清气袭人
· 静水深流 翰墨入境
· 诗情融融 画意深深
收藏 打印 推荐  更多功能 
返回主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上一期  下一期  
浙江日报报业集团主办      
3上一篇  下一篇4  
2008年10月25日     收藏 打印 推荐 朗读 评论 更多功能 
静水深流 翰墨入境
■陈薇蓉
  在中国乃至国际美术界,潘公凯无疑都是名人:作为教育家的潘公凯,因其相继担任中国美院、中央美院两所著名艺术学院的院长,而在教育界声名赫赫。在美术史理论研究方面潘公凯亦具有较高建树,他有着深厚的学养和宽阔的学识,且敏于思考和勇于提出问题,为中国美术史论和中国画的发展做出了突出的成果。薛永年曾称道:“公凯才是有雄才大略和整体洞见的理论家。”

  潘公凯是一个很积极进取的当下画家,作为我国著名国画大师潘天寿的儿子,潘公凯没有在父亲光环的庇护下固步自封。诚如他自己所说,一个画家要想做出自己的成绩,就不能复制别人的技法和语言,否则就毫无个性可言。一句简单的话,就体现了潘公凯的艺术创作理念。

  潘公凯的艺术创作与他的学术研究互相共进、关联紧密,他的水墨创作身体力行地实践他的理论探索,他对中国画深层传统有宏观把握与文化自觉,因此他的作品有独特的理性精神和儒雅气质,被评论界誉为“深思远瞩的学者画”。上世纪80年代中期,潘公凯提出了“绿色绘画”论、“两端深入”说,就展现了他学术研究的“生态意识”与逆风前行的文化自信。

  潘公凯的作品以写意花卉为主,他创作的水墨画,以写意表现性风格见长,韵深格高,自成一家,拓展了大写意水墨画的审美意趣。如他创作的那些四时荷花,从画面中可以看出他非常注重线与墨的相互关系以及他对笔墨的精到把握。某些荷花的局部已经做了最大的扩张,处在具象与抽象的边缘。画面中点与线的交织穿插,随着遒劲的笔痕行走,使整幅画流动着一股强劲的生命力。

  潘公凯的作品最适宜远观,因为他作品的尺幅都比较大。在他看来,绘画尺幅的宏大是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潘公凯尝试运用经改造以后的“大笔大墨”,既提升了画面的视觉张力,又保留了传统笔墨的优势特色,使富有现代意味的“大笔大墨”在精神气质和语言法度上,与中国画笔墨原有的传统价值评价标准相契合。他的大画,写意的感觉很强,给人感觉就是画得非常痛快,在短时间中,笔墨运用的节奏、韵律、浓淡、干湿把握的恰到好处。画面经过细心安排,却仍保持酣畅淋漓、恣意挥洒的感觉。而在布局、章法的推敲安排上他却又精谨巧妙,显示出画家对画面整体的宏观统筹能力,既有潘天寿的雄强之气,又显露出理想主义的动人情韵,不露痕迹地融入了时代语境下的某些现代因素,又为中国画传统增加了高度与厚度,显现出一位学者型画家的特色。

  从潘公凯的水墨中,我们可以看到他为人的正直、执着和做事的认真、性格的倔强,看到他的理性思考和学术修养,也看到他内心世界的一些孤寂和理想主义的情怀。

  潘公凯是从逆境中经过艰苦奋斗走过来的人。可以说他饱尝了人生的五味,在某种意义上说他的水墨作品是他人生历程的痕迹。他曾说:“我始终把自己的作品和其他的事情一样,看成是我生命的痕迹。”潘公凯在为其父潘天寿的画册《寻求精神性》所作的代序中写道,“精神性是艺术品的价值之所在,而精神性又不能只局限于艺术家个体的精神性,它必须融会到更为宏大的背景之中。”我想这也就是他在作品中一直所追求的吧。

3上一篇  下一篇4  
收藏 打印 推荐 朗读 评论 更多功能 
美术报 画家 00036 静水深流 翰墨入境 ■陈薇蓉 2008-10-25 美术报000362008-10-2500019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