阴影
阴影 阴影
第00048版:视点
3  
PDF 版
· 立足美术 尽职传媒
收藏 打印 推荐  更多功能 
返回主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上一期  
浙江日报报业集团主办      
3上一篇  下一篇4  
2008年10月25日     收藏 打印 推荐 朗读 评论 更多功能 
立足美术 尽职传媒
——写在《美术报》创刊15周年之时
本报编辑部

  岁月如歌。

  2008,中国改革开放30周年,《美术报》创刊15周年。

  15年寒暑更迭,《美术报》在中国美术界扎根、发芽、吐蕊,生机勃勃;15年斗换星移,《美术报》在读者心中播种、开花、结果,生生不息。

  从中国美术学院与浙江日报报业集团“联姻”,到一家艺术媒体呱呱坠地;从一张远离京城的四开四版地方报,到全国美术界瞩目的专业责任强势媒体,《美术报》踩出的每一个脚印,都是各级宣传主管部门,各地美术机构,各位师长报人,各位读者朋友特别是广大艺术家关爱和培育的结晶。

  庆典年,我们怀揣着感恩之心,我们体会到责任之重。

  《美术报》在浙江注册,在杭州出版发行,但我们知道,她不仅仅是属于浙江的。15年来,许多朋友或著文或口口相传,称美术报是全国唯一的美术专业报,这让我们感觉到必须有面向全国美术界的新闻视野,及时准确地为读者采编刊发全国美术界的大事要事新鲜事,并努力将各地各级美术领域的新成就新变化,以及各美术种类、画派画宗杰出代表的风采流韵,通过我们的报道,而让广大读者得到共享。与此同时,我们还着力培养自己的“大美术”观念,在一次次的扩版改版中,让中国画、油画、版画、雕塑及书法、设计、鉴藏、美术教育、艺术时论等等,都在我们有限的版面资源中占有一席之地。

  《美术报》属于专业报,在“美术”大家庭中,职业是“报道”。但在15年的办报实践中,我们越来越感觉到,她的职责不仅仅是报道。15年来,在改革开放大潮催进下,美术界喜事连连佳音频传,同时也怪事迭出杂音不断,许许多多的美术圈内人士,包括一些美术界的领军人物,都把目光投向美术报,有的还把美术报当作“风向标”。

  于是,我们在尽力做好专业报道的同时,努力学会舆论引导:

  10多年前,本报发起的关于“艺德”问题大讨论,《“炒画”为哪般》等10篇评论文章,篇篇都被《人民日报》、《光明日报》、《浙江日报》等中央、省级党报转载,为美术圈内初涉市场就显现出的浮躁功利苗头发出警示;

  5年前,我们发表“《祖国·母亲》乎?《自由女神》乎?”的质疑,将渤海湾边的东方女“神”雕塑摆在公众面前审视,不仅将这个不中不西的造“神”项目轰然推倒,还为防制某些西方国家风化、分化中国的文化侵略,吹响嘹亮的集结号;

  两年前,我们推出“爱与责任”连续报道,从一位书法名家为烈士纪念馆题写馆名收取高额润笔费的具体事件,引发一场数万人参与的“荣辱观”大讨论,全国各地400多位书画家为烈士纪念馆创作捐赠,300多位书画名家支持革命圣地延安的教育发展拨墨挥毫。2008年春天,根据全国“两会”传来的精神,本报发表述评《不要丑化中国人的脸》等连续报道,该文被新华网、艺术中国、中华美术在线、中国经济网、全国政协新闻网、博艺网、雅昌艺术、天涯社区、浙江在线等十多家媒体全文转载后,在艺术界引发了“我们需要什么样的艺术代表中国”、“怎样保护中国人真实的面孔”、“艺术创作不能丧失价值底线”等深层思考。

  传统与创新,是美术界永恒的主题,也是《美术报》宣传报道中不可或缺的两翼。我们重视优秀传统文化的继承发扬,面对“笔墨”是否等于零等争论,既不偏袒权威名家,又不轻视晚辈新人,在数年时间里为各方提供公平论战的平台,让广大读者通过争鸣明辨是非,汲取涵养。当圆明园“生肖首”等艺术瑰宝回归时,当《淳化阁贴》石刻等美术杰作被发现时,当赵孟頫等古代名家作品展出时,我们与广大艺术工作者一起,在学习中宣传,在宣传中学习。

  引导创新,鼓励突破,更是我们的责任。南方冰灾,汶川震殇,我们和广大美术家、美术工作者、美术爱好者一起,用自己的绵薄之力挽托爱的狂潮,我们打破版面常规刊发反映抗灾救灾主题的美术作品,我们鼓励艺术家在第一时间进入第一现场,用画笔记录历史,让美术激励救灾。北京奥运会期间,我们在头条位置刊发奥运冠军画,我们让职工参与镌刻奥运冠军印。我们的这些努力,并不是为了让谁扬名,而是感到作为一家美术专业媒体,有责任鼓励、引导更多“笔墨当随时代”的美术创新。

  《美术报》是文化体制改革试点单位,肩负着弘场先进文化的重任,同时兼具艺术市场水手、信使、哨兵等多重角色。尽管我们的人力、才力有限,但我们必须勇敢地跳入市场经济大潮搏击;尽管我们视野、眼力有很多局限,但我们尽力为维护艺术市场秩序鼓和呼。近几年来,我们曾经为揭露假画大案拍案而起,曾经为揭露艺术市场的“天价作局”赤膊上阵,这些努力,虽然赢得些许喝彩,但有时也似“双刃剑”造成误伤。不过,从出发点讲,我们都是为艺术市场的健康发展站岗放哨。

  《美术报》是美术界的“宠儿”,是广大美术家和美术工作者、美术爱好者的精神家园。我们为每一位学而有成的美术名家欢欣,在有限的版面资源中,努力为他们提供更多的展示交流平台,让他们的创作创新成果、理论探索经验,与广大读者分享。我们更知道培养美术新人的意义,为此,我们开设“美育”专版,我们开辟“新锐推荐”,我们尽心“高考咨询”服务。我们还通过举办培训班、书画大赛等社会活动,让更多后学者得到历练的机会。

  我们一直在学习,我们一直在探索。在纪念《美术报》创办15周年的日子里,我们要对所有关心支持《美术报》成长的朋友们表示衷心的谢意。我们深深地知道,《美术报》还存在很多不足,离我们应该达到的高度、深度还有很大距离。但是,我们会一如既往地继续努力。

  庆典年,将是《美术报》意气风发的新起点,更将是我们睿智砥砺的动力场。

  在我们总结《美术报》创刊15周年之时,全国上下正在开展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又逢推动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大好时机。天时、地利、政通、人和,庆典年之后的美术报,将朝着百尺竿头、更上层楼的追求,努力努力再努力!

  (题图照片:本报记者 黄曙林 摄)

3上一篇  下一篇4  
收藏 打印 推荐 朗读 评论 更多功能 
美术报 视点 00048 立足美术 尽职传媒 2008-10-25 48256DEA008181F5482574E4002B8E6A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