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术报 数字报纸


00034版:画家

文章导航

山河颂

苗重安·从“黄河系列”到“丝路古道”

  山河颂

  苗重安·从“黄河系列”到“丝路古道”

  □吴杨

  上篇·苗重安感言

  1999年9月,“苗重安‘黄河颂’山水画展”在中国美术馆展出,华君武、张仃、李可染夫人邹佩珠、澳门美协会长陆昌先生等到会祝贺,为画展揭幕剪彩。10月份,该展移到澳门展出。其间,陆昌先生询问下一步打算?我回答说,寻访“丝绸之路”。我是山西人,在陕西工作,无论学习期间还是工作之余,免不了来来往往,在两地之间穿梭。我画黄河有多半时间在西部,走着、画着、思考着。华夏文明在这块发祥地上留下灿烂的人文景观,同壮美的自然风貌相辉映,照耀着我们的生存时空。时间、空间、生活,中国人一代代繁衍生息,受益于这块土地。历史上,华夏文明经由西北丝路、西南丝路、唐蕃古道向西方诸国传播,影响深远,汉唐盛世也把铭印永远地留在古道上,那是前人留于我们的丰厚财富。历史上,“西出阳关无故人”,远行太难了。如今想到哪到哪,条件太好了,出行太便捷了,我何不去做番寻访,以画笔描绘沧桑巨变呢?

  陆昌先生听后说好。他说,你去寻访、你去画,等到澳门回归10周年时再来澳门举办丝绸之路画展。2006年,澳门美协举办成立50周年会庆,邀我参加,趁便将这次展事正式定下来了,却不料翌年陆昌先生不幸病逝,使我痛失良师与挚友。该展览亦得到澳门政府文化局的重视,后由文化局接手主办。

  一晃10年。“丝路古道”山水画展即将在澳门揭幕,60件作品,三千多个日日夜夜,我的心漂泊在古丝路上,总感到画笔还不够分量。丝路留在我心头的绝唱是永恒的。从黄河到丝路,是我情有独钟的热土,养育着我的绘画艺术。

  秦岭山中有座寺庙叫“净业寺”,唐朝有位主持是给唐玄奘所译经文写序的人,可见该寺庙在佛教界资格很老。现在的主持是位年轻人,一表人材,很帅气,他想跟我学画,腾出一间房舍给我作画室,邀我得便过去住段时间,画画写生读读书。我有一枚闲章叫“净业居士”,还有“宁静轩”、“清泉阁”等,意在抛开世俗,要求自己静下来,排除杂念,心地坦然。心是万象之源。心地干净了、敞亮了,自然界、天地间高远的气象才能兜头而来,与你亲近。

  我追求“为黄河立传,写华夏之魂”;“重走丝路古道,弘扬汉唐雄风”。笔墨要服务于、服从于这样一个追求,而非拘泥于“中锋用笔”、“逸笔草草”之类。扑面而来的山壮水美,造化神工又拘泥于什么呢?它给予我的直观感觉,激起我的心灵回应,也就是我要写、要画的山水精神。我为山河立传,我为祖国讴歌,我愿足矣!我先是画黄河,而后走丝路,目的明确,孜孜以求。我愿以此次展览告慰陆昌先生。我也要答谢澳门特区政府及各方同仁、海内外友人给予我的大力支持与多方帮助。作为山水画家,我何其幸运!数十年如一日陶醉在黄河的怀抱与丝路的指引中。拥有了它们,我便拥有了无尽的财富。我个人是这样,国家也是这样。我相信一个人的作为唯有融入时代的主旋律中才有意义、才有价值。我作画,因为我爱画。我把爱投入画卷,以此答谢山河大地,还报它们给予我的养育、给予我的恩惠。我实实在在地感到很富有、很充实、很兴奋,因为我拥有黄河、拥有丝路。

  下篇·苗重安散记

  苗重安绘画在当下山水画创作中有其独特的、坚定的守护,不与人同,不受干扰,不考虑市场因素,一贯地、坚定地贯彻内心真切认可的绘画理念、山水精神。以他的专业能力足可把玩笔墨,他前期的绘画《迎客松》、“漓江风情”系列,笔韵意趣,鲜活灵动。《桂林小景》皴皴擦擦,点染勾勒,近取景、远取势,烟峦巧整,逍遥沉静,现在捧读还是好。后来,他的画日趋憨厚拙重,大开大阖,雄浑壮阔,是他听命于黄土、黄河、丝绸古道的结果。是其生活阅历、艺术理念追随时代,响应社会变迁,服务国家需要的结果。他的青绿重彩大山大水,稳健,高远,是对中国画传统的执着继承与积极开掘。他坚持写实风格与意象表达相结合,自然景观与理想追求相结合。适度地、合理地借鉴西画及其他画科,多种艺术品类的要点、要素,纵横捭阖、运筹生发,造就其画笔下大山大水之巍然耸峙,满目


美术报 画家 00034 山河颂 □吴杨 2009-12-05 美术报000342009-12-0500034;48256DEA008181F54825767F00298D5F 2 2009年12月05日 星期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