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术报 数字报纸


00005版:视点

2009美术报年度人物提名奖颁奖词

  马未都

  做客《百家讲坛》,出版系列收藏丛书,马未都用丰富的经历和观察,提出了一些关于艺术普及与创新的观念。他的“以身说法”,对传播和收藏文化,普及大众收藏知识起到了很大的推动作用,拉近了我们与收藏——这一原本看去颇为神秘的行业的距离。

  张国琳、王仁华、桑建国、吴同彦、罗耀东、谢宗君

  国画《生死印》描绘了1978年安徽小岗村农民率先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历史创举,集中反映了新时代农民敢为天下先的创新精神。该幅国家重大历史题材美术创作工程作品,以现实主义手法艺术地再现了农屋油灯下18位农村汉子在土地承包誓约上按下鲜红手印的场景,构图严谨,色调深稳,人物描写生动,具有史诗般的艺术震撼力。

  李延声

  2009年全国“两会”期间,李延声发出呼吁:在总结国家重大历史题材美术创作工程成功经验的基础上,建议国家财政设立艺术创作基金,为经典作品的产生创造良好条件。

  设立国家艺术创作基金,“功在当代,利在千秋”。

  吴为山

  《孔子》入选英国费茨威廉博物馆雕塑长廊收藏陈列、韩国釜山仁济大学设立“吴为山雕塑公园”,吴为山用行动,将中国艺术家对雕塑艺术的理解,扩展到国外,在整个世界范围内产生影响。中国对世界的文化辐射,需要文化人去付出,也需要艺术家的努力。

  余工

  年产值数十亿元的企业创建人、曾经的“江西省十大创业先锋”和“感动九江十大人物”,身负多重光环的余工,没有止步不前——先是开设全国第一次建筑草图高峰论坛,继而创立庐山艺术特训营,再到起动“全国百所高校巡回讲学”,他一步步用实际行动唤起设计界对手绘草图艺术的重视。

  杨参军

  从1989年画《历史的残页——戊戌六君祭》开始,到2009年的《戊戌六君祭之二》、《戊戌六君祭之三》,杨参军积20年之功,数易其稿,三画以“戊戌六君”为题的作品。

  20年的岁月沧桑,没有改变杨参军对历史题材创作的热情,也没有改变他对历史人物的敬仰,并因此记录下了一个艺术家以史为鉴,不断超越自己、不断回归艺术本体的心路历程。

  赵培智

  在第十一届全国美展油画展上,有许多反映新中国成立60周年和当代重大历史事件的作品,一件件令人过目不忘。赵培智的《来自高原的祈福——“519”国家记忆》,以敏锐的观察力,细腻地表现了2008年5月19日举国上下为汶川大地震死难者祈福的一个片段,以小见大,意味隽永。

  骆芃芃

  2009年9月30日,在阿联酋首都召开的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非物质文化遗产政府间委员会会议上,中国篆刻院、西泠印社联合提请申报的篆刻成功入选,骆芃芃作为该项目申报负责人,主持并组织项目组工作人员对申报工作展开了夜以继日的细致工作,并多次召开研讨会等众多工作,从而最终确保了申遗工作的顺利举行。

  曹春生、周秀清、李惠东

  当国家重大历史题材美术创作工程的百余件美术作品首次在中国美术馆与观众见面时,由曹春生、周秀清、李惠东共同创作的《鼓舞》,以灵动的舞姿、喜悦的深情,真切地传递出56个民族儿女迎接新中国华诞的喜悦,令众多参观者印象深刻。作品以圆雕的艺术手法,塑造了各族人士齐力击鼓的场景,蕴含了一种团结向上的欢快气氛,喻示着当今和谐发展的盛世中国,令观者为之振奋。

  靳尚谊

  “捐赠是艺术品最好的归宿。”

  作为我国当代著名的油画艺术家、美术教育家,靳尚谊在孜孜不倦进行艺术创作的同时,也一直致力于推动建构油画的中国学派,对国家公共文化事业,特别是美术馆的建设十分关注。靳尚谊的捐赠行为,在艺术被过分市场化的大环境下,起到了一个良好的示范作用,弥足珍贵。


美术报 视点 00005 2009美术报年度人物提名奖颁奖词 2009-12-05 48256DEA008181F548257681005B9499 2 2009年12月05日 星期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