色彩的情感化表现
——读油画《启航》有感
■罗泱波
浙江省重大历史题材作品展前段时间曾在浙江美术馆展出,众多名家的力作精彩纷呈,其中,由何红舟、黄发祥老师创作的《启航》,引起了众多观众和艺术爱好者的关注和赞叹!
还记得那日中午从杭州城西出发,乘车去余杭何红舟老师画室参观已近创作尾声的油画《启航》。
沿途是一排排的绿树,原来翡翠绿似的叶子,由于抵挡着肆意飞扬的尘土而罩上了厚厚的一层灰,成了凝重的灰绿色,这就是画家笔下所谓的高级灰吧!而阳光灿烂依旧,由重重的山与浓浓的云里拉开弓箭,万箭齐发地穿过树枝、树叶直射到公路上,产生斑斑驳驳的光影,鸟儿在树荫间欢唱跳跃着,似乎述说着阳光的温度。
何老师的画室在一个安静的小镇上,推开画室门的一刹那,我们即刻被室中的大画吸引,仿佛看到的是纪录片《党的一大》的定格镜头。
汹涌不安的湖面与天空,由紫褐色和灰色交织,翻滚的乌云压向航顶,似乎在述说着苦难的民族和动荡的年代发生的故事。而画面左上方一块小小的亮色像火山岩浆那样从紫褐色的云层间迸发出来,如此强烈,渲染了湖水又投向了岸边匆匆奔向同一目标的中国共产党的缔造者们,仿佛在向世人宣言:暴风雨过后必是晴天!
色彩在绘画中是富有魅力的艺术语言,借助它可以在一个二度空间创造出如此惊人的视觉真实和独特的画面效果。它具备了一种强烈的表现力,但“色彩”本身较之于其他绘画要素似乎更为感情化,也就是所谓的“感觉上的色彩”。色彩通过视觉影响着人的心理感觉,激发人的想象力,引发人的情感共鸣,它渲染着作画人的情绪,流露了他的内心情感。
油画《启航》作者采用写实主义的手法,将船工的褐红肌肤,李汉俊的褐灰马甲、董必武的半截橘色长衫与何叔衡的褐黄衣服、王会悟的深褐裙子串连起来。褐色的船帮,棕色的船身与大块墨绿色的天空围绕着众人物,使整个画面气氛显得和谐、庄重而又严肃。画面中李达、陈潭秋、刘仁静、毛泽东的蓝、黄、白、绿等浅色衣服被衬得更突出,这些浅色又使整个画面显得稳定平和又富有节奏感。
天空中耀眼的白色好像从湖面升腾而起,正在逐渐向四周弥漫,一直漫延到湖边的阶梯,这道亮色曲线似地凸显了画面中的众人物。也把我们的目光引向了画面中心中的中心——毛泽东。主席的浅绿灰衣服将脸衬得更加红润,他朴素的衣着站在人群中显得亲切随和,唯有他炯炯的目光显得与众不同。主席背着黑色包袱,手中拿着红色雨伞,风尘仆仆又步伐坚定……画面使人产生美好的遐想,想到现在来之不易的幸福生活,观者的心情不禁为之感动。
现代色彩艺术的时代是色彩想象,在现实色彩存在的彼岸,人的想象召唤着色彩感觉与感情。
德拉克洛瓦在1824年就表示过他注重发挥艺术想象精神的影响力,他说:“我认为只有想象力——才能使人看到不能看到的东西。”
《启航》冷灰色的背景使画面气氛显得浓重、压抑,船舱上边几道亮丽的橘色装饰纹样与船舱内橘色灯光、董必武的淡橘色长衫与船窗的深橘色又形成某种联系,正如博·奥利瓦《意大利超前卫艺术》一文中提到的“绘画作品在自己内部进行胶合,形成一个小宇宙,化解了其中各个不同成分之间的冲突。小宇宙和大宇宙就这样共同完成了一个穿越,在穿越过程中,混沌和宇宙得到了澄清,获得了自己所需的能量。”橘色穿越似地把整个画面提亮,使画面在庄重严肃之中又不乏激情。画面中,冷色、暖色、深色、浅色互相穿插,色彩表现充分、有序。看似激情澎湃的画面背后却有一种有序的稳定的结构在控制着画面的节奏。
塞尚透过自然色彩表面看出绘画色彩结构,这反映出他特有的现代性色彩感知。塞尚晚年,曾对一个德国收藏家说:“我打算只用色彩来表现透视,一幅画最主要的东西是表现出距离,由这一点可以看出一个画家的才能。”
油画《启航》以其特有的色彩逻辑营造了震撼人心的效果。赢得了大众青睐。画如其人,画中不仅体现了作者深厚的写实功底,更折射出作者严肃认真的创作态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