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义追寻·陈振濂书法大展”五大“创意”
2009年12月在北京中国美术馆举办的“意义追寻——陈振濂书法大展”。据业内人士讨论认为,该展至少在五个方面提出了崭新的“创意理念”。
创意(一):导读,以观众为中心
“意义追寻”大展在展区的8个部分,各设定了导读提示板,每个部分的创作、展示主题与依据,均以作者“自白”,与观众“旁白”的方式展示。此外,展览还安排学者专家、教授博士等每日值班作现场导读讲解。
创意(二):书房,文化情景再现
“意义追寻”大展为提升展览的可看性并塑造立体的书法文化氛围,特别辟出展厅把陈振濂先生在杭州的书房及常用巨印十三方以原样移展北京,作一次情景再现的展示,在书法展览方面这样的尝试是第一次,显示出较明显的创意活力。
创意(三):提出系列新理念
“意义追寻”大展在展前,基于思考的成熟,陈振濂教授已在“全国第八届书学研讨会”发表了《展览视角而不是创作视角》的长篇论文。在本次展览时,又以接受《中国书画》记者采访的形式,提出“意义追寻”大展将推出五大创作新理念:
①作品中心主义
②阅读书法
③反惯性书写
④挑战自我极限
⑤研究型创作
创意(四):资料群的立体发放
“意义追寻”大展在筹备展览时,对资料编排进行了精心策划。除作为常例的大型展览作品集的发放之外,本着服务观众的理念,这次展览特地为观众编印了《展览指南》、《文献集》、《中国书法增刊》、《美术报特刊》、《书法报》等及《意义追寻北京大展记》手迹高精仿真印刷卷,以方便观众对大展作全面的把握。《展览指南》有“展厅示意图”与“主要作品分布图”;《文献集》则有针对创作与展览的专题性学术论文20万言,构成了这次展览实践在学理上的支持,它表明本次展览清晰的学术指向。
创意(五):形式风格的差度拉到极致
“意义追寻”大展在创作时以展览为核心,充分考虑到观众对展览的期望,除了常规尺寸作品之外,有尺页小件的成组作品,有大如整堵高墙的巨幅大幛;有古隶籀篆,又有小楷狂草;有蝇头小字,又有擘窠大书;有古典名句佳什,又有自述自撰的历史记载;使一般个人书法展具有的雷同之弊得到了极好的缓解,找到了新的解决途径,并且对当代书法家的综合文化能力与创作技巧,提出了巨大的挑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