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术报 数字报纸


00030版:美育

文章导航

■绘画的起点是什么 ■为什么说绘画是有意味的形式 ■绘画形式语言的任务是什么

绘画的形式语言(连载三)

  包豪斯艺术流派中俄国现代抽象主义画家康定斯基认为,绘画已进入以画家内在意识为主的时代——即并非借印象而是属于精神的时代,画家应由此更进一步地寻求自我的觉醒。他得出了纯粹的视觉形态要素是表达人类精神最有效的方法,其作品彻底摆脱了自然物态的桎梏,追求内在的精神价值。用点、线、面、色彩和具有象征意味的几何形象,表现出运动、成长与变化,表达了他的思想追求。康定斯基的油画《在正方形中》,这幅作品没有具体的形象,但通过几何形的排列、穿插和联系,我们仍然可以感受到运动、分离和集合的形式效果。这是蒋跃用丙烯材料创作的一幅作品《北极光》,画面尽管没有具象的造型,但通过色彩的对比,用笔的运动和节奏,颜色肌理的厚薄等形式语言的运用,同时通过炽热的红色暗示火山的岩浆,表达了作者对宇宙和自然的体验。朱德群《城市印象》,作品运用点与线的连续运动,有都市建筑、街道、甚至红灯的暗示,是用抽象的语言表达了作者对世界的理解。

  中国传统绘画,一直以来按照自身的美学观念和价值观念造型和处理画面,与生活中的形态有较大的距离(见陈洪绶的作品)。

  除了这些纯绘画的作品表现形式外,还有另一类更直接表达思想的作品,即宣传画,这些不同类型的作品也同样包含了内容和形式问题。

  其实,每一位绘画艺术的追求者,他的起点其实都是从形式语言起步的。也许开始阶段是不自觉的,在这方面并没有太多的概念和想法。事实上,当他在一张白纸上画出的第一笔起,就是形式语言运作的开始。因为,绘画是一种视觉语言,画家的复杂思维要通过图式载体才能表现出来。而表述的过程,都归结于形式语言的运用。因此作为视觉归宿的形式语言的驾驭能力,要比对物象本身的认知更重要。因为绘画的表现不仅在对个别物象的主观认识上,而且更多地表现在对各物象之间的处理上,使之符合视觉之美的规律。我们要回到对绘画本身之如何的追问中,品尝和体察原发的视域世界,从这个基点出发,开启、把握视觉艺术的生机和生趣。同样,我们也可以说,绘画作品中视觉形态的组合方式是画家对自然形态反思的结果,是通过各种视觉要素的组合构成,表达画家对于世界的理解,沟通人类精神领域的一种具有语言功用的交流形式,也是扩大人类审美范畴,以及创造性思维的重要手段。因而,绘画中视觉形态语言是我们绘画创作的基本点,既是我们解决问题的工具,也是反映我们精神内涵实质的媒介。

  这里选取了一组以女性人物肖像作为表现对象的绘画作品,我们可以清楚地看到不同的时代、不同的作者、不同的材料、不同表现的立意、不同的手段,画面的效果是迥然不同的。苏联画家伯赛的油画《女护士》,这幅作品的构图是传统型的处理方法,上紧下松,巧妙的用光和可爱的人物形象是打动观众的主要因素。相比之下,美国画家怀斯的干笔水彩作品《西里》,构图新颖,把人物摆放在画面偏低的部位,浅色背景中横竖交叉的几何形线条把观众引向人物的头部,很有现代感。毕加索的油画《粉色的梦》,以立体主义的语言,把在定点透视中看不到人像的另一侧也表现出来,表达了他对客观世界的理解。德国女画家柯勒惠支的《自画像》则从木刻材料的表现效果出发,刻画了一位成熟、沉思的女性,视觉效果强烈、粗犷。这些作品或典雅或思考、或变形或强烈,给观众的视觉感受不同。

  简言之,形式语言是我们在绘画创作中应掌握的根本:形式语言的构成要素是绘画表现的基础;绘画材质是绘画的载体;美的法则是应遵守的基本规律,我们应了解、明确和熟悉,并在实际绘画创作中能运用。绘画的形式语言是研究绘画形式美的规律、法则和技巧的一门学科。它的任务是研究绘画的形式语言与表现内容、画家情感传达、方法手段的实现及其形式美的规律。体现出技法、色彩、视觉心理、美学等各种理论的综合修养。在学科交叉和学科渗透的今天,研究、分析、掌握绘画形式语言的专门学问,把握现代绘画发展的脉搏,提高我们的总体素质,补充相关的知识尤有现实意义。


美术报 美育 00030 绘画的形式语言(连载三) 2010-03-27 nw.D1000FFN_20100327_5-00030 2 2010年03月27日 星期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