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术报 数字报纸


00003版:视点

一展叫响西部

□本报记者 王凯

  自1999年中央作出实施西部大开发的战略决策以来,迄今已整整10年过去了。这10年,无疑是西部经济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提高最快、文化事业发展最迅速的10年。随着西部大开发的推进,西部美术事业也得到了长足的发展,美术以其自身独特的方式,见证并印证、反省着10年间西部的迅猛发展。

  在推动西部美术事业的发展中,不得不提“西部大地情——中国画、油画作品展”(简称“西部大地情”)。可以说,在中国美协主办的展览品牌中,“西部大地情”有着与众不同的意义。

  从经济上看,西部地区在发展速度上受到交通、气候等自然因素的制约,相对要慢于东部地区,但西部地区历史悠久,民族众多,文化艺术资源极为丰富,是一座没有围墙的集历史、地理、民俗与自然于一身的博物馆。独特的地理景观、民族风情和历史传统,构成了艺术家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创作资源,这也正是西部美术及其个性风格的根基所在。西部丰富深厚的艺术传统和粗犷雄浑的美学品格,自近代以来就为艺术创作者朝思暮想,特别是随着西部大开发战略的实施和推进,为更多艺术家的“本土西行”创造了条件和契机。

  缘于西部的独特魅力,也为了配合国家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10年来,中国美协几乎每年都要组织艺术家到西部采风、写生、创作。“西部大地情”正是在这期间中国美协为美术家认识西部、体验西部、表现西部所搭建的展览平台。该活动由西部12个省、区美术家协会轮流承办,每两年举行一届。从2002年四川美协承办首届至今,共举办了5届。每届都有一个主题,如2006年由贵州美协承办的第三届展览主题为“神奇的土地 多彩的民族”,2008年由陕西美协承办的第四届展览的主题为“黄土浑厚 青铜灿烂”,今年由内蒙古自治区美协承办的第六届展览的主题是“绿色净土 天堂草原”。每一届展览作品的征集并不局限在西部省份,而是在全国范围征集。除了征集、遴选作品,每一届还特邀国内名家选送作品参展。可以说“西部大地情”不仅对促进西部地区美术事业的发展起到了积极推动作用,更是全国美术家“西行”的良好契机。

  对于西部美术自身而言,在引进来的同时,更重要的还需要走出去,“西部大地情”通过展览构建起了东西部交流联系的一座重要桥梁。在中国美协的推动下,越来越多体现西部艺术家超越意识和探索精神的大型艺术展览,开始走入人们视野,这些展览在彰显西部力量的同时,也折射出西部艺术家在构建中国当代美术品格中参与的热情与担当的勇气。

  西部大开发为继承和发扬西部的人文传统和艺术资源,创造了前所未有的条件和时机。而如何发扬这些传统、开发这些资源不仅需要艺术家的经验和实践,同时还需要学术研究和艺术教育的支撑。而通过历届“西部大地情”展览所涌现出来的西部美术人才,正是对西部美术教育成果的一种折射。西部美术教育的发展不仅为西部地区培养了大批美术人才,而且从西部美术院校走出来的诸多师生,10年来源源不断地东进北上,或办展览或驻扎异地,成为中国当代艺术的重要力量。就2009年中国艺术研究院成立的当代艺术研究院首批聘任的“院士”的背景来看,来自西部或有西部经历的艺术家几乎占据半壁河山。

  在当代中国艺术格局中,西部不仅是一个举足轻重的板块,而且在某种程度上发挥着催化与引领的作用。以“西部美术”命名,并不是为了强调西部作为一个整一化存在,相反,我们更须观照和反省西部内在的差异。西北与西南,四川和云南,重庆和成都,新疆和西藏,南疆和北疆等等,某种意义上,差异更能彰显出西部美术的特色。从这层意义上出发,6届“西部大地情”辗转于6地,在促进东西部美术交流上,其实也加强了西部省份彼此之间的往来联系。

  “西部大地情”不仅见证了这10年的西部发展进程,而且还以自己独特的视角和方式付诸于对大开发本身内在的反省和完善。而大开发背景下的展览与艺术家,不仅要对变革中的西部予以热情的礼赞,也需对变革与进取予以必要的反思。


美术报 视点 00003 一展叫响西部 2010-08-14 nw.D1000FFN_20100814_5-00003 2 2010年08月14日 星期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