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画理”与“画法”的关系
首先我们要明白什么叫“画法”。“法”是我们达到一定目的的手段,要达到目的,一定要有正确的方法。在选择采用何种方法之前,一定要明“理”,这样我们才可以总结“画法”。所谓画法,就是先明画理,然后按理去结成画体。这个按理而行的方式,就被我们称为“画法”。
学习中国画一定要坚持一个原则,这就是“画理”与“画法”的不可分的原则,千万不可随“凭感觉”的流行方法去粍费你的学习时间。这个“凭感觉”的学习方法,虽然开始会使你的学习显得较轻松,但画风浅薄会与你随之相伴终身,看看当今画坛的乱象就会明白。如果“画理”与“画法”分开了,我们就称之为有障碍了,所以进行山水画的技法学习,一定是从明画理开始,以熟练画法为依托,以画体的完成而结束,那些没有画理支撑的所谓自己创造的“画法”,都会是无本之木。这是“理”与“体”的关系,当然其中必然会涉及到结体的“法”。总之,大家要坚信那些舍弃“画理”而自创的所谓“画法”结成的画体,是不会得到正常社会的积极正面反应的,这种修养方法也可称为“盲修”。
认识画法,首先要从作用上去了解它,这就涉及到体格问题,因为这个法首先是因结画体而出现的,如范宽的《溪山行旅图》中的山石用豆瓣皴,这个皴法是范宽为了表现太行山土石相兼的山脉而确立的。再要想深入了解这个画法,我们就要从与它有关联的各方面入手,很明显,使用这个皴法的人——范宽,也就进入了我们了解的范围,太行山因其为范宽使用豆瓣皴画它,也进入了我们了解的范围,之前与之后跟这皴法有关的方面也进入了我们的了解范围,等将这些所有的方面都作为知识被理解后,我们才能说对这个画法有深层次的认识,也就是说有了超越体格之上的更深层的认识,只有到这种时候,画家就可以谈超越这个具体画法的可结性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