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术报 数字报纸


00022版:书评

文章导航

《偃师碑志精选》序

  偃师古称“亳”,曾是商汤灭夏之后建立的第一所国都,因周武王伐纣回师途中在此息偃戎师,故名偃师。

  偃市位于河南省西部,东邻巩义,西接洛阳,南倚嵩山,北临黄河,是历代帝王建都的理想之地,历史上,夏、商、东周、东汉、曹巍、西晋、北魏相继都于斯,境内文化内涵丰分丰富。

  偃师商城博物馆位于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偃师商城遗址”东百米处,收藏历史文物两万余件,其中上起东汉、下至明清的碑志300余方。这些碑志为记述墓主人生平履历之作,是正史之外的传记。内容涉及各个时期的历史事件和社会生活,并保留有不少名人的撰文和手迹,诸如唐代以狂草名闻于世的书法家张旭,以颜体书法声震书坛的颜真卿,还有一部分虽名不见经传,但其书法艺术亦堪称精品的中、下等官吏,这些作品具有重要的史料价值和书法艺术价值。周剑曙、郭宏涛二同志“偃师碑志精选”一书收录了东汉至北宋的38方碑志,这些作品不仅有很高的史学价值和文学价值,而且有极高的书法研究和鉴赏价值。该书在体例上采用了整幅拓片缩小、局部放大、志文照录三位一体的编纂方法,特别是从中精选了7方代表之作,采用原大制版,将原始资料展现给读者,令人耳目一新。可以说,本书所收碑志件件都是珍品。例如《东汉河南梁东安乐肥君之碑》,记录了墓主肥致作为方士的事迹,通篇充满了神秘的道教色彩。碑云:“诏闻梁枣树上有道人,遣使者以礼聘君,君忠以卫上,翔然来臻,应时发算,除去灾变,拜掖庭待诏,赐钱千万,君让不受。”诏以十一月中旬,上思生葵,君却入室,须臾之顷,抱两束葵出,上问“君于何所得之?”对曰“从蜀君太守取之。”即驿马问郡,郡上报曰:“以十一月十五日平旦,赤车使者来发生葵两束”。这些内容对研究东汉道教文化有重要的参考价值。从书法角度上看,原先的隶书体已完成了规范的进程,它与《史晨碑》年代相差不远,具有在整体布局上的规整划一、井然有序之特点。由于碑文记有墓主姓名、籍贯、事迹等,故可以认为该碑具有墓碑和墓志的双重性质。其书法既不失隶书之规范,又有新的创意,具有较高的书法艺术价值。

  再如《惟大魏孝昌二年岁次丙午十一月丙申朔十四日已酉故镇远将军射声校尉梁染府君墓志》,为史学界提供了研究十六国时期冉闵的新资料。志载:“君讳华,字进乐,魏郡内黄人也。其先帝喾之苗裔,周文王之少子冉季之后。高祖闵,越武帝初,封西华王,侍中、使持节、都督中外诸军事、黄铖大将军、录尚书事、武信王。赵祚既微,遂升帝位,号曰魏天王。群臣依皇图,奏改族,因即氏焉。崩,谥曰平帝。曾祖睿,仕燕散骑常待、海冥县候。祖兴,圣世太武皇帝安远将军、殿中给事、蒲阴伯。崩,赠辅国将军、洛州刺史,谥曰惠候。父雅,孝文皇帝为举曹给事,迁使持节、征虏将军、怀州刺史、北平候,转武卫将军、北中将、光禄太府二卿。崩,赠平西将军、河州刺史,谥曰贞候。”

  该志称高祖为染闵,即十六国时代的冉闵。《晋书》卷107载记第七《石季龙下》,及《太平御览》卷120引崔鸿《十六国春秋》之《后赵录》,均作冉闵,魏郡内黄人,或作冉氏。所谓《石赵录》,当即崔鸿《十六国春秋》之《十六国春秋》之《后赵录》。据此,唐人所见崔鸿原书,实有作染闵者。《元和姓纂》多处提到冉闵,或作染,或作冉,或作梁,梁当是染字之误。《宋本广韵》卷三上声第五十琰部染字条:“又姓,石勒时有染闵”。可见冉闵的确切姓氏,是作染,还是作冉,唐宋人已经难以明了,唐修《晋书》作冉,可能只中整齐体例的处理方法。染志墓志是现存关于冉(染)闵姓氏第一手资料中最早的,虽然未必可据以否定冉氏说,却为染氏说提供了强证。

  《唐故绛州龙门县尉严府君墓志铭》和《唐故工部尚书赠太子太师郭公墓志铭》则是唐代两大书法巨匠的上乘之作。前者“严仁墓志”出之唐代狂草大家张旭之手。据史料记载:张旭,唐吴郡(江苏苏州)人,生卒年月不详。字伯高,官至金吾长史,故世称张长史。喜饮酒,往往大醉后挥毫作书,或以头发濡墨作书,如醉如痴,世人称之为“张颠”,与李白、贺知章、李适之、李进、崔宗之、苏晋、焦遂称为酒中八仙。他精工楷书、草书,尤以草书称著。其书法得于二王,而又独创新意。楷书《郎官石柱记》,取欧阳询、虞世南笔法,端庄严谨,不失规矩,展现出楷书的精妙。黄山谷誉为“唐人正书无能出其右者”。若说他的楷书是继承多于创造,那么他的草书则是书法史上了不起的创新与发展了。韩愈说:“旭善草书,不治他技故旭之书,变动如鬼神,不可端睨。”杜甫在《八仙歌》中写道:“张旭三杯草圣传,脱帽露顶王公前,挥毫落纸如云烟。”他能把书法艺术升华到用抽象的点线去表现书法家思想情感的高度艺术境界。在书法艺术中,他的字貌似怪而不怪,关键在于点画用笔完全符合传统规矩。可以说,他是用传统技法表现自己的个性,而在书法上成了有创造力的无愧于自己时代的书法家。博大清新、纵逸豪放之处,远远超过了前代书法家的作品,具有强烈的盛唐气象。当时人们把张旭的草书、李白的诗词、裴旻的舞剑合称“三绝”。唐代大书法家颜真卿、怀素都曾师法于他。我国古代书法家评论家对欧阳询、虞世南、褚遂良、薛稷乃至颜真卿、柳公权诸大家都有微词,只有张旭,无人道其短。唐代大文学家韩愈赞张旭书法为:“观于物,见山水崖谷、鸟兽虫鱼、歌舞战斗、天地事物之变,可喜可愕,一寓于书”。《严仁墓志》系科学发掘出土的张旭楷书传世孤本。墓志楷书方正饱满,结体宽绰,端庄平稳,显示出深厚的功底。后者“郭虚已墓志”则出之书法大师颜真卿之手,这一墓志在书法研究史上作用尤其重要,《夫子庙堂记》残碑和《多宝塔碑》是过去发现的颜氏早期书法作品(作于公元762年),这方墓志撰写于唐天宝八年(公元749年),在时间上早于上述两个作品。颜真卿当时是41岁,其书法艺术已有相当深厚的功底。墓志文通篇规整统一,单字结构严密,笔道刚劲有力,较之现藏最早的北宋多宝塔碑拓本影印本,保持了颜氏楷书风格的原风原貌,是研究颜体早期书法成就弥足珍贵的资料。

  据记载,天宝五年,颜真卿早在初露风华的青年时代,就曾向九旭请教“如何齐于古人?”在裴府上接受张旭的笔法后,颜真卿欣喜地说:“自此得攻书之妙,于兹五年,真草自知可成矣”。因此,从天宝五年以后的5年时间,颜真卿依照张氏指引,刻苦磨练书法,在天宝十一年以后,其书碑大增,在社会上名声亦增,我们如果把张旭在天宝元年(724年)书写的楷书《严仁墓志》和这方墓志的书法艺术作一比较,可以发现,两方墓志的艺术风格有惟肖惟妙之处,显现出明显的师承关系。该志整篇规整统一,单字结构严密,点画刚劲有力。从整体上看,既端庄朴实,又灵秀大方。和《多宝塔碑》相比,《多》原先字体略显丰腴饱满,《郭》志字体稍显清瘦挺拔,而总体风格基本一致。

  欧阳修在评价颜氏作品时曾说:“颜公书如忠臣烈士,道德君子,其端严尊重,人初见而畏之,然愈久而愈可爱也。其见宝于世者有必多,然虽多而不厌也”。朱长文赞其书:“点如坠如,画如夏云,钩如屈金,戈如发弩,纵横有象,低昂有志,自羲、献以来,未有如公者也”,颜体书法对后世书法艺术的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

  该志间接反映了当时唐王朝与吐蕃之间发生的重大历史事件,对历史研究有一定的价值观,起到了补史的作用。

  以上简论,虽不能概括全书内容,从中亦能看出该书在史学研究和书法研究上的重要性。可以说:周剑曙、郭宏涛先生通力编著的《偃师碑志精选》一书,既是偃师商城博物馆原先志资料的汇编,又是一部集书法研究、书法鉴赏和书法练习为一体的实用工具书。该书的出版对研究偃师历史、研究中国书法发展史具有重要的意义,是广大文物工作者、史学研究和书法爱好者值得收藏的一部佳作。


美术报 书评 00022 《偃师碑志精选》序 2012-05-19 2429282 2 2012年05月19日 星期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