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术报 数字报纸


00009版:油画

从“事物的眼睛”聚焦焦小健

  本报讯 记者 唐永明 厉亦平 由中国油画院和中央新闻纪录电影制片厂主办的“事物的眼睛——焦小健1995-2011”展于5月12日至28日在北京中国油画院美术馆举办。此次展览系中国油画院策划的“油画家学术研究”系列展之一,共展出焦小健自1995年以来创作的油画和素描作品100余幅,并出版同名作品集,藉此对焦小健的艺术创作进行较为全面的展示和研究。

  焦小健,1956年生于安徽芜湖,1989年硕士毕业于中国美术学院,同年留校在该院油画系任教至今,期间一直居住在杭州,并多次到欧洲、日本、美国等地考察学习。自1995年起,焦小健将画画直接写生事物作为一项视觉研究,同时还将其当作是“一个世界的建立”。他认为“只有这样,才让我感觉到图画有那种与世界原初接触时的亲密性,才有绘画穿越冷漠的地带体现在画中的温情”,并且强调绘画应该坚持的是艺术最核心的东西。

  下面是记者与他展开的关于展览和艺术的对话。

  “油画家学术研究”系列展的意义

  中国油画院的学术性和权威性毋庸置疑,所推出的都是油画界的高端展览,对展出对象的选择有着严格的要求和多元的标准。焦小健是作为南方画家的代表跻身“油画家学术研究”系列展的,此前中国油画院在该主题下相继举办了陈丹青、朝戈、谢东明、段正渠等优秀艺术家的展览。从陈丹青画展开始,中国油画院以单个艺术家为个案,跨度15年至30年的艺术创作作为艺术研究范围,所以选择的艺术家基本上都在同一个年龄段。

  陈丹青、朝戈、谢东明、段正渠、焦小健等,他们的绘画有研究,有学术追求,有些与市场有关系,也有些远离市场,并不是非常前卫时尚的一批人。但是他们从头到尾都是做一个研究,不改变他们的学术主张,比较专注于自己的理念。焦小健研究具象表现绘画17年,从没变过。

  这个系列展览,涉及到的面很大,选择画家个案,第一是风格拉得开,第二是文化地域差别拉得开,这是差别性,第三,他们有共同性,即在这个时代里他们自始自终坚守着各自的学术研究。“这是全国美展看不见的。全国美展只展出一幅作品,然而这个个展可以让观众看见我17年的研究,在这里面,每个艺术家必须面对你自己,要看出自己的脉络与变化。”焦小健如是说。展览通过个案的分析,相对深入具体地研究一位艺术家的创作历程,同时也反映出这个时代的变化。

  关于“事物的眼睛”的由来

  “展览名字是我取的,这个名字有点儿哲学现象学的味道。我认为这是我绘画的关键,因为这么多绘画里面,有大半是风景、空间和静物,少部分才是人物,这和名字是很有关系的。多数人都以为作品是这个世界在艺术家心中的个性化表现。”焦小健说。把个人情感想法的体现,将其驾驭在客观物体之上,其核心点就是他们是以人的尺度在衡量世界。“这是我反对的。我强调的是人在这个世界中的展现,而不是以人来衡量这个世界。作为一名艺术家,如何让事物自己说话呢?北宋画家邵雍曾经写过文论‘以我观物’、‘以物观物’,所以名字取的就是‘以物观物’的中国文化角度来的概念,衍生开形成我的观点。第二个就是现象学的观念,即回到事物本身,让事物自己呈现。我的画大部分是现场写生,大部分写生艺术家认为这个世界是由我来掌控的,我画我心中的世界。”

  焦小健认为,世界本身有话要说,于是我们要怀有一个非常谦虚的态度,才能听到这种声音。如果自以为是,那就永远听不到他的声音。这就和一般写生有很大差别,这也是为什么他画那么多景,有空间的景,事物的景,环境的景。“人在景里面和在景外面是不一样的。如果一眼看去是人的主观关于物的感受,作为我自己,作为人的代表的发言是不对的。”要想世界不要图像化,就要保持绘画最原始的感觉,焦小健认为绘画应该坚持艺术最核心的东西,那就是:真理性功能,对人的希望和理念的照亮。

  展览希望表达和传递给观者的

  “第一,实际上是我重新看一遍我17年的努力,重新审视和回望我的艺术创作之路,是对过往的艺术创作的梳理。第二,曾经浙江的油画,在浙江省内部,在外面人看来似乎是不存在的。油画界有人说,和全国其他地区相比,浙江的油画是相对较弱的,所以我说这个展览的意义目的就是让外面人重新看浙江艺术家在风云变幻、新潮百出的年代是怎么在追求艺术创作的。”因为有这样一个前提,这次展览他带去了166张画,展出了125张。

  展览还有一些水墨素描作品展出,用墨汁来画素描也体现了焦小健的特色。很多人将素描当作素材,没有把素描当作一个完整的形式,把素描当作一个独立创作。因为焦小健是学西洋画的,所以至今他以西洋画的观点在画水墨,而不是以中国画的水墨观点来创作的。“中国画讲究笔墨问题,用墨汁来表现黑白世界,对我来讲这个材料是中国的,所以说是有意义的。材料的特点,变成艺术创作时,形式丰富化起来,和表达的东西一致,变成很有意味的一个东西。展览也让我获得了特别大的感受,就是在北方人的眼光里面是如何看南方人的画的。”

  专家和观众对这次展览的评价,认为品位很高,感觉有一种诗性在里面。虽然描绘的都是平常的生活点滴,但画作里透着诗性,能够把普通事物变得有意味,看上去焕然一新。“这其实是对艺术的理解。艺术本身就是诗意,并不是对某一具体东西的描绘,而是东西在某个场所、某个事件中呈现。有境域观,画的东西就会有境界感。”

  当下艺术语境和艺术家的应对

  焦小健认为,今天的艺术已经基本上变得很不纯粹。艺术的纯粹应该是没有功利目的的。因为艺术一个最大的作用,或者说艺术具有的一个本真的功能,是艺术真理性的功能。它不是画一个东西和某一个东西的符合。“艺术真理性的功能其实是对人希望和理想的一直照亮,或者说是对人的尊严的恢复。因为你要把艺术变成说教的功能,它就会产生很多的副作用。比如一个艺术家,想通过艺术,赚钱、找工作、评职称,这样统统都不纯粹。你把艺术最原初的东西都丧失了。”

  在今天这个社会,艺术界之所以有那么些乱象,主要是因为艺术处于完全没标准的状态。艺术已经到了没有评价标准的地步。但是艺术本身应该是有标准的,其实在我们所有人的内心里面,良知并没有被磨灭。“这就是我所说的希望。因为只有正经的艺术才能让你看后真的会感动。所以我相信很多很多人,是能够看懂‘感动的艺术’,它非常非常纯粹。”

  关于“风格”和“流派”的界定

  “风格”就是新时代艺术家追求的个性。“流派”也是这样,“流派”就是为了区别和别人不一样。“风格”就是为了显示自己和别人不一样。焦小健说这些对他来讲,都不怎么重要。唯一重要的就是,你真的能够画出一些画,让人家今年看了说好,明年看了也说好,10年以后看了还说好,这才是一幅好画。记者带有肯定的语气问:“所以您也不会把自己界定在某一个位置?”“对,其实过去人家在说我们‘具象表现’的时候,别人都说这是什么流派,我们拼命在说这不是流派,而他讲这就是流派(笑)!那这么说就这么说吧,我也无所谓。但是我更想说的是,我的绘画都有一个核心的思想方法,这个方法让我觉得在今天这么多艺术之中能做这样一种选择,倒不一定说是什么流派,这里面是有差别的。”


美术报 油画 00009 从“事物的眼睛”聚焦焦小健 2012-05-19 2441143 2 2012年05月19日 星期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