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术报 数字报纸


00032版:画家

  罗工柳(1916-2004),广东开平人。中央美院教授,中国现代著名画家、美术教育家。

  1936年考入国立杭州艺术专科学校,1938年在武汉参加政治部第三厅抗日救亡宣传工作,并参与筹组“中华全国木刻界抗敌协会”,当选为理事。同年6月到延安,进入鲁迅艺术文学院美术系学习。1938年底,他接受党的指派,参加“鲁艺木刻工作团”,到太行山敌后抗日根据地工作,任《新华日报(华北版)》的美术编辑和创作员,并克服重重困难,建起水印木刻工厂,生产新年画和其他群众喜闻乐见的木刻创作,成绩斐然而受到朱德、彭德怀等领导的表扬。1942年回到延安,任鲁艺美术部美术创作室创作员,参加了延安文艺座谈会。1946年至1949年先后任教于北方大学、华北联合大学,历任美术科主任、系党支部书记。

  1949年参与创建中央美术学院,担任党委副书记。1952年3月,罗工柳参加了“中国文艺工作者战地访问团”赴朝鲜前线,在炮声、硝烟中画了大量战地生活的素描、水彩、速写,拍摄了上百帧照片,写下了约36万字的日记。1955年,罗工柳考入苏联列宾绘画雕塑建筑学院进修油画。1958年回国后参加中国革命历史博物馆的筹备工作,并主持和负责中央美院油画系罗工柳工作室、文化部油画研究班的工作。教学中,罗工柳非常强调欧洲的油画传统,更强调中国文化的大传统。其“学到手再变”、 “打进去”和“打出来”等别具一格的教学理念和主张,对中国美术教育产生了广泛而深远的影响,在油画人才的培养上作出了显著的贡献。后历任中央美术学院党委书记兼副院长,中国美术家协会理事、常务理事、书记处书记、顾问,全国文联委员、荣誉委员,国家教委艺术教育委员会委员等职。

  罗工柳青年时代就选择了为救亡、为革命、为人生而艺术的道路。早年他主要从事木刻创作,《鲁迅像》、《我不死鬼子莫活》、《左权将军》、《马本斋的母亲》等艺术力作以及小说《李有才板话》、《小二黑结婚》的插图,影响深远。

  上世纪50年代他开始油画创作,代表作有《地道战》、《整风报告》,是新中国第一批不朽的革命历史画。他曾负责组织和领导中国革命历史博物馆的历史画创作,主张历史画创作应以小见大,以少胜多,以情传真,以意写实。并身体力行,在艺术实践中大胆创新,创作了《前仆后继》、《毛主席在井冈山》等油画精品,在探索油画民族化方面提出了许多重要和独到的见解,作品皆为中国革命博物馆和中国美术馆收藏。

  罗工柳在美术上是多面手,当年他曾为解放区合作社刻过精美的流通卷,是按钞票形式设计的。自1950年起至1978年,他先后主持了第二、三、四套人民币的设计工作,其鲜明的民族风格和完美的工艺获得了很高的国际声誉,入选奥地利出版的介绍世界各国钱币的《国际钱币制造者》一书。

  1959年,在北京中国美术家协会陈列馆举办了“罗工柳留苏油画习作展览”,并到全国各大城市巡回展出,在国内引起了极大反响。1983年,在北京中国美术馆举办了“罗工柳油画展”;1992年,在北京中国美术馆举办了“罗工柳画展”;1993年,在北京国际艺苑美术馆举办了“罗工柳诗意画展”;1997年,在北京炎黄艺术馆举办了“罗工柳从艺60年回顾展”。

  罗工柳在不同时期著有《关于油画的几个问题》、《谈变》、《谈学油画》、《引玉论》等重要文章,出版有《罗工柳书画集》、《罗工柳油画选集》、《罗工柳风景人像选》、《巨匠周刊·罗工柳·专集》、《罗工柳艺术对话录》、《罗工柳朝鲜日记》、《罗工柳朝鲜战地摄影·速写·日记》等。


美术报 画家 00032 2012-05-19 2445590 2 2012年05月19日 星期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