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术报 数字报纸


00052版:活动

中国山水画创作院名家作品(扬州)邀请展叶浓访谈录(摘)

  中国山水画是中国画之大宗,它更多地承载着“以形媚道”、“澄怀观道”的民族文化内涵,是中国文化与民族精神的象征,是山水画家内在修为的外化,是自然与人文、画家与作品的高度统一,其文化深意与笔墨韵味值得当代山水画家深入探究。中国山水画创作院成立一年来,就是将探究的着眼点放在了山水画文化指向和笔墨语言上,放在了对传统经典的研究和传统文化的梳理上,努力让当代中国画回归到顺应中国画笔墨规律,顺应中国绘画发展本体去创作与创新的正确道路上。

  此次中国山水画名家学术邀请展展示了一年来广大山水画家们创作所取得的成就,折射出他们对自然与人文的真切感悟与体验,也是他们修为与性情的显现。这些作品不仅有着深厚的传统文脉,也有着清新的时代精神,充分显示出传统绘画表现语汇的现代性生命力。进入新世纪以来,中国画时代发展方向发生了重大的转捩,开始重新思考传统与创新的内在关系,开始重新探寻传统本源,发掘传统绘画资源的现代性转换,画家们自觉地着眼于使自己的艺术创新有深厚的文化根据,创作出无愧于时代的优秀作品。

  在扬州美术馆,扬州日报记者采访了中国山水画创作院执行院长叶浓。

  扬州日报记者(以下简称记):叶先生好!看到这次“中国山水画名家作品(扬州)邀请展”作品,更让人强烈感受到这几年从京城发起,并影响各地的中国山水画创作的“传统”风尚。

  叶浓:没错。中国山水画创作的“回归传统”的观念现在影响确实很大,辐射全国。这个“正本清源”、“回归传统”的创作观念最早正是由龙瑞先生提出和倡导的。

  记:在文化艺术强调“创新”的当今时代,何以提出“回归”?

  叶浓:近半个世纪以来,随着西方艺术观念、形式对中国画的冲击和影响,中国画的表现样式多了,但中国画的内涵却大大减弱了,越来越形式化视觉化的绘画手段,抛弃并割断了中国画千年来赖以传承和延续的“文脉”。为了贴近并延续中国画的历史“文脉”,龙瑞先生提出要“正本清源”,在对传统经典的研究和传统文化的梳理中,找到中国山水画的源头,理清山水画创作的合理路径。现在,整个大的艺术环境都很重视“传统”,甚至“传统”的艺术作品在艺术市场也很被看好。

  记:贴近“文脉”,那当今中国山水画家要找寻或抓住怎样的传统“文脉”?

  叶浓:顺应“澄怀观道”的人文理想,顺应“天人合一”的审美追求,顺应中国画的笔墨规律,顺应中国绘画发展本体的内在关连。如此,才能走在创新的正确道路上。

  记:因为近年来,由龙瑞先生倡导的传统“回归”,已经形成了汹涌之势,因此很让人担忧过于强调“回归”,会不会落入历史上曾经被后人诟病的一种“拟古”症结?

  叶浓:首先要说明的是,在传统被消解即将要成“遗产”的前提下,“回归”一定是不得不重走的路径。其次,对于有着特定审美和价值的中国画来说,不学习研究传统的创作,就犹如无源之水、无本之木。另外,对传统的学习研究并不是要紧抓古人不放,个性的生活表达、个性的笔墨语言在哪个时代都是艺术创作的前提。当然,不怀疑大有落入“食古不化”窠臼的人在,但也无需担心,艺术从来就如大浪淘沙,该淘汰的总会淘汰,该留下的总要留下。要紧的是要能看到一条正确的路径,坚持不懈,走下去总会有结果的,社会在进步,文化在发展,我们恰逢中国文化大繁荣、大发展的历史机遇,创作环境空前自由和宽松,因此愿画家诸君,再接再厉,百尺竿头,更进一步,在今后的艺术探索道路上,大有作为,为中国画的时代发展贡献自己的聪明才智。


美术报 活动 00052 中国山水画创作院名家作品(扬州)邀请展叶浓访谈录(摘) 2012-06-02 2460547 2 2012年06月02日 星期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