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术报 数字报纸


00034版:画家

文章导航

浑朴自然
一以贯之

记赵庆元先生的花鸟画

  写意中国画是中国数千年儒道释哲学文脉发展的深厚积淀和自我显现,然而在全球一体化的浪潮中,面对西方强势文化思潮的冲击,坚守、消退抑或变异成为当代中国画发展的艰难选择。在民族文化身份日益自觉的今天,我们欣喜地看到一批画家坚守中国传统艺术,致力于探索中国写意文化的深层内涵,体现“意之大者”的人文精神,而非盲目崇媚、取悦或复制所谓的西方与当代。山东书画家赵庆元先生便是其中的一位。

  已是耄耋之年的赵庆元先生,出生于山东省莒县,自幼受传统儒文化浸润,醇厚的沂蒙气息和浓郁的文艺氛围塑造了他朴实正直的人格性情以及执着的艺术追求。赵庆元先生自幼酷爱书法与绘画,经过几十年的锤炼,对中国传统写意花鸟的内涵与艺术语言有自己的理解,其花鸟画中真挚朴实的情感表达与超越物象的意性阐述,一如他性格的敦厚、扎实,内涵丰富而又不乏韵味。在充斥着形式、观念、材料与技法玩味的“现代”水墨面前,他的花鸟画作品亦如一缕淳朴清新之风,吸引着我们走进他的艺术世界。

  传统写意画笔墨语言的表达,离不开对于书法的研习。同样,谈起赵庆元先生的花鸟画,亦绝不可忽略其书法造诣。赵庆元先生自幼勤习苦练书法,数十年如一日沉浸其中。他早年效法汉隶魏碑,取横平竖直之势,波磔洒脱又浑厚沉郁;中年研习晋唐骨力遒劲、结体严紧之风;近年又攻草书,袭二王,追张旭、怀素之笔意放纵、连绵环绕、潇洒恣意而又不失法度的气质。赵庆元先生扎实、诚恳的学风,使他对书法研习的收获不仅止于书法,而由此深得中国传统文人画之精髓,“以书入画”便成了水到渠成之事了。因而,赵庆元先生的花鸟画不仅是花鸟草虫的直接显现,更是在一枝一叶、一花一鸟中体现“写”的笔墨意蕴。传统写意画中的“写意”,不只是有“意趣”的表达和水墨趣味,更在于“写”的气韵和情感抒发。写意画中的“写”,蕴含着中国传统文人的精神与内涵,“以书入画”是创作的“过程”,就在这书的“过程”中,有对于笔法的控制和讲究,体现出运笔的老练、从容与沉着;同时,书又是一种结果,无论是线条的轻重缓急、抑扬顿挫,还是笔墨的淋漓酣畅、苦涩焦灼,在视觉上实现了书写的笔法与绘画水墨趣味表现的有机结合。

  赵庆元先生是一位扎根传统的艺术家,他曾循八大、徐渭之道,其艺术创作取法于自然,又以醇和之心描绘自然物象,作品透射出强烈的生命力。他的花鸟画题材广泛,缘于他热爱生活的人生哲学,对他而言,身边的一切都可作为绘画表现的对象,因为爱生活,所以对身边的景象充满兴致,也会观察入微。各种飞禽走兽、花卉果蔬他都满怀兴趣,长期勤恳的写生练就了他很好的造型能力。在赵庆元看来“形”只是其艺术创作的基础,写意花鸟画之妙在“意”而不在“形”,而“意”就应在“形”以及与之相应的笔墨语言中加以探求。他的画用笔沉厚、浓重,苍劲的枝干、缠绕的藤蔓并未因随意的伸展而显得轻浮;色彩温润、淡雅,多施以淡墨、清色,画面气氛舒缓恬静,洋溢着浓厚的文人气息;构图富有生机和动势,不拘泥,不重复,往往别出心裁。同时,赵元庆又不满足于追求物象的真实还原和特定的水墨意味程式表达,而是向往“天人合一”的自然大道,“以无法为有法”,“超以象外,得其环中”,追求超自我的表达。因此,他笔下的虎、鹤、天鹅多素朴天然,而无娇柔、妩媚之气,这是物象的个性,更是画家性格的真实流露。

  一位出色的画家要有自己的独立风格与个性,但不能刻意追求,而是艺术真情的自然流露和风格语言的水到渠成,这少不了艺术家要甘于寂寞,深厚积淀。如今,追求“现代性”的写意应避免急功近利地追求 “个性”与“创新”,去除哗众取宠、标新立异,更不应该是缺乏自我文化价值标准的复制和拷贝,不能过多地沉溺于“意念精神”和所谓的西方价值体系的全球化,妄图一夜之间引领中国写意画的新风向,这实质是对中国画写意精神的误读。

  赵庆元先生朴实、古拙的画风,是其人、其心的自然呈现,读者若能静心品读,画家那种大巧若拙、质朴沉郁的审美情趣亦显得楚楚动人。作为一个画家,特别是传统花鸟画家,要矗立起一座高耸入云的丰碑何其艰难,倘若以诚恳、踏实的艺术之道,以数十年 “一以贯之”的艺术坚持,回应时下浮躁、功利的艺术景象,无疑也是令人钦佩的。

  (作者系山东省美协副主席、山东工艺美术学院教授、博士)


美术报 画家 00034 浑朴自然
一以贯之
2012-06-02 2462316 2 2012年06月02日 星期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