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术报 数字报纸


00021版:美育

链接:国内外博物馆与学校合作范例

  德国:

  德国2004年到2011年间的“学校@博物馆”(schule@museum)项目,是馆校合作的优秀范例。“学校@博物馆”开展了持续8年的馆校教育合作。全部项目完成后,组织者根据活动收获的经验出版了《馆校合作手册》,系统阐明了馆校合作的理论基础和各个环节的操作要求。

  根据与项目联系紧密的程度,在“学校@博物馆”项目中,德国学者把相关因素分为两组,即核心组和外围组。核心组因素包括参与项目的两大机构——博物馆和学校,以及参与项目的三方人员——学生、教师和博物馆员工。参与者在项目正式开展前要经过充分培训,并有明确的分工,在实际的操作中也要严格按分工办事。具体包括制订明确的时间表、预留出足够空间的活动场地、准备实物教学材料、统计现有资金,并尽量降低成本等。外围组包括政府、企业、相关社团、专业协会等组织机构,学生家长,以及网络、报刊、出版社等媒体资源。

  德国博物馆的馆校合作基本属于博物馆主导的互动模式。博物馆是最初的主导者,主动邀请学校教师共同参与活动规划,在双向沟通交流后,学校与博物馆成为互帮互助的合作伙伴。之后的第二阶段,博物馆与学校共同策划教育活动,博物馆专业人员、学校教师分别准备性地参观对方机构,了解对方可提供的资源,确定具体的合作时间和地点,并选出项目负责人。在确定主题时先询问学生的兴趣,参考学生意见由博物馆与学校共同制定。在项目进行全程,博物馆与学校定期交换意见,及时改进不足之处。如果遇到阻碍项目进行的问题,及时启用备用方案。

  “学校@博物馆”项目运用了多种教育形式,在教学方法上推陈出新,总结起来有绘画、雕刻、手工类,发现、研究类,激发想象类,游戏类,感官体验类,表演类,博物馆工作体验类等。上述教学方法适合于不同科目的教学,并突破了传统博物馆教育以讲解为主的模式,尝试从各方面让学生参与。许多操作活动锻炼了学生的动手能力,一些开放性的活动为学生打开了想象的窗口,表演类的活动更能调动气氛,激发同学们参与的热情。

  “学校@博物馆”项目的最终成果有多种形式,或是学生作品汇报展览,或是短剧表演,或以画册、摄影集的形式展示。组织成果展示时,项目策划者要对资金多少、展示场地大小等因素作合理安排。为扩大活动的影响力,有些项目还联系当地媒体进行宣传,在举办展览开幕式、戏剧之夜等活动时,还邀请当地官员、合作企业、相关协会组织、兄弟机构的人员出席。

  展示结束后,在《馆校合作手册》中有一个章节专门介绍项目完成后的评估。评估可以从馆校合作的参与度、各步骤完成情况、对参与者能力的提高情况、可持续性和公开性等方面考虑。在对每个具体方面进行评估时,可以以提问的形式把问题列出,并逐条作答。回答这些问题一方面使项目的组织者作了一次全程的项目回顾,另一方面也可以发现合作中需要改进的问题,为今后长期合作打下良好基础。

  中国:

  广东:博物馆学校

  2007年,由西汉南越王博物馆与广州市少年宫共同建立“博物馆学校”,基本形式为:广州市少年宫美术学习班等其他历史文化艺术类课程为博物馆学校中常设班级,美术班的学生在老师的带队下到博物馆中进行现场写生,作品有机会在博物馆中展出;开设“博物馆艺术欣赏亲子课程”,将其纳入市少年宫对外招生的常规课程,家长们凭借少年宫开具的证明带领学生参观博物馆可购买优惠票。

  江苏:学校自建“博物馆”

  2009年起,无锡市滨湖区雪浪中学和雪浪本土的收藏文化特色家庭合作,成立了“百家芳菲”收藏文化和“源远流长”民俗文化两大特色文化展览基地,并相继开展了富有特色的民俗文化校本课程。教室大小的展室共有20多间,每一间有一个特定的主题。每一间展室都由一个班级来“承包”,学生们需要在一个学年内就展品展出的相关内容作研究性学习。“比如研究古钱币的班级可能需要就这个领域的一个话题进行研究,将研究成果做成PPT,并且进行汇报。”

  重庆:文物进校园

  2011年,重庆宝林博物馆携陶器、青铜器、瓷器等10多件文物来到重庆大学内,跟同学们近距离接触。除了学生们亲手触摸文物、进行讲座外,现场还举行辨别文物真假的游戏。博物馆拿出5组同样类别的文物,其中每组都有一真一假,让学生们辨别。每揭晓一组,馆长陈宝林都会讲解其中的原因,比如看文物的色泽、纹路等。最后胜出的学生,赢取了博物馆送上的礼物:汉代钱币一枚。

  北京:学校携手博物馆开发课程

  2013年,北京市教委、市文物局联合启动北京市中小学“博物馆之春”活动,北京市152家博物馆与学校对接,让中小学生走进博物馆参加体验式学习。北京以此活动进一步把博物馆资源和学校教育有机融合,引导广大中小学生把走进博物馆作为一种常态的学习和休闲方式。在“博物馆之春”活动中,北京地区的博物场馆发挥各自的资源优势,创新展览项目,将动手操作、学校巡展、临摹鉴赏、故事讲解、评奖展示等多种特色教育活动相结合,为中小学生推出了丰富新颖的综合体验活动,突出了博物馆活动的趣味性和教育性,推动形成寓教于乐的良好氛围。如国家博物馆的社会大课堂通过“阳光少年之漫步古代中国”、“社会大课堂”和“文化博览”三大系列,针对中小学各学科的知识点,联合名师名校,走进博物馆进行现场教学,通过实物举证、观察、猜想、分析、提问、归纳的思路,为学校教育提供补充。


美术报 美育 00021 链接:国内外博物馆与学校合作范例 2014-07-26 3558097 2 2014年07月26日 星期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