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术报 数字报纸


00043版:艺事

文章导航

绘画的力量

——记“2014浙江省水彩·粉画名家赴磐安写生采风活动”

  ■浙江师范大学美术学院 杨勇

  2014年5月21日,由浙江师范大学美术学院牵头,浙中、浙北、浙南地区的多位水彩·粉画名家参与的“2014浙江省水彩·粉画名家赴磐安写生采风活动”在风景秀丽的磐安拉开序幕。此次采风写生历时3天,在磐安双溪乡绘制了100余幅作品。

  水彩画与色粉画都属于西方画种。在国外,水彩画出现时间长,受众广,影响大;色粉画也具有相当的影响。在国内,水彩画、色粉画虽处于上升期,开始被越来越多的人所认识,但总体而言,水彩画与粉画的艺术特性、学术价值及其定位,尚处于一种探索阶段,水彩画与粉画的教学更是如此。

  为更好地发展水彩画、粉画,探索其教学体系以及创作出优秀的作品,更好地表现江南地域特色,宣传江南文化,浙江师范大学美术学院2011年成立了浙中水彩·粉画研究中心。

  浙师大美术学院院长暨浙中水彩·粉画研究中心主任邱兴雄教授认为,水彩、粉画在美术教育中,尤其在中小学美术教育中起着重要作用。浙江师范大学作为省级重点师范类院校,肩负着培养中小学师资的重任,提高与推进水彩、粉画的研究与创作义不容辞。同时,他还提出“以展览促教学”的理念,认为通过展览可以使得更多的人认识了解水彩和粉画,通过高水平的展览,加强当前水彩的国际国内现状的深入了解,可以拓宽学生的学术视野和提高学生的眼界,不仅有利于教学,也有利于水彩画创作能力和水平的提高。

  此次采风的作品,充分展现了以邱兴雄教授为代表的艺术家们,崇尚学术自由,直面生命本真的精神面貌,其画面感情真实,充满个性。

  人们往往认为,所谓的采风,就是面对着实景写生,是对生活的记录,是艺术创造的前奏。其实,采风本身不仅是记录生活,更重要的是其参与了对于生活的创造。

  因为所有被绘制之物,由于经过了人类的加工与改造,其附加了人的思想与情感,已经不再是对象本身。与文字的确切性相比,绘画含义要比语言更加丰富多样,换言之,文字是“固化”的思想,而绘画则是“活化”的思想。

  在当今物质日益丰富,而人们精神生活却日渐萎缩,我们的文化在西方思潮的影响下,逐渐退化成某些人的“口头禅”与装点门面的术语,其内在价值与意义却渐行渐远。

  照相机、摄影机飞速发展的背后,是图像垃圾的凸显,何为生活,何为家乡,何为理想,何为抱负,在当今时代成为了简简单单的快门与按键。虽然现在人们已经无需为照片替代绘画而担心,但图像泛滥,却挤压了绘画所应占有的视觉空间,消解了视觉本身的力量。

  百年前那位狂人的追问,我们是谁,我们从哪里来,我们要往那里去,似乎依旧是一个巨大的问题,摆在世人面前,需要艺术家再度追问、思索与解答。在哲人逐渐书斋化与学院化的今天,艺术需要的不是对哲学思想的“形象化”,而恰恰是重新回到本源,艺术家需要深入内心,重新点燃那久已远去的“情怀”,重现面对自然,体悟与关怀这个世界。

  由此可知,写生比之画室内的“精雕细琢”,更加具有原始、粗朴的思想内涵,而水彩画的特性,不仅有利于,也“逼迫”艺术家速战速决,直面其内心深处的所知所觉。对于此点,邱兴雄、吴国祥、杜拙、沈中、潘江龙、李果、吴宝旭等艺术家无疑有着明确的认识,他们一直坚持户外创作,坚决拒绝室内修改的作风。

  正是建立在对这个问题的认识之上,浙中、浙北、浙南一批艺术家长时间以来,一直强调着对自己生存世界的关注,用他们的画笔直抒胸臆,用笔墨与色彩表达着一分艺术家应有的真诚与感动,用袒露心灵创造着属于自己也属于世人的理想世界,用自己的微弱,努力展示着那绘画的力量。

  浙中、浙北、浙南地区逐渐已经形成了一股写生创作的风气,此次活动仅仅是今年活动之中的一个环节。他们还在一直为此不断地尝试着、付出着、努力着、寻找着。

  是为之记。


美术报 艺事 00043 绘画的力量 2014-07-26 3555769 2 2014年07月26日 星期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