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术报 数字报纸


00016版:视点

新水墨名家课堂之张强课

新水墨:思想 历史 经验

  两江学者张强教授,是四川美术学院艺术学与水墨高等研究中心主任,也是周韶华新水墨高研班首批受聘教官。著有《张强艺术学体系》40卷(其中学术卷22部、艺术卷18部),文化艺术出版社2013年版,首位伦敦大英博物馆当代艺术表演者,意大利威尼斯第六届拉古娜艺术机构特别奖获得者(与魏离雅合作)。听听他是怎么上课的,看看他是怎样将新水墨“黄埔一期”的学生带向国内外重要的学术舞台的。

  上

  围绕新水墨最为重要的命题,依次是思想、历史、经验。这是因为就时间的积累而言,新水墨发展到今天,对于一般艺术学三个渐次的问题。

  思想:当思想被学术所替代的时候,喻示着我们进入到一个学术的工业化的状态之中。也是在当代学术体制之中,由于个体思想的无法验证,因而,在学术性的工作之中,呈现出失效的情况。所以,学术工作在反复地验证以往的工作经验的时候,首先排斥的是思想性的存在。

  然而,艺术家重要不是通过其言论来表达思想,最终目的是通过其无法取代的方式来创造思想。

  同时,在针对历史叙述与文本建构的时候,思想性无疑是最为重要的标准。也就是说,通过艺术经验的积累,所能够提供的思想性贡献是什么,这也是一个艺术类种在一个大的时代里,最终所沉淀下来的最为重要的文化价值。

  历史:在这个段落之中,历史是在思想与观念的支配之下的选择行为。不同的历史框架所选择的叙述方式、判断标准、艺术家。所以,不同的历史观导致了不同的文本方式与逻辑架构。

  针对新水墨这个概念而言,其基本的逻辑起点,仍旧是对于现代国画形态基础上的推进。而现代形态的中国画无疑包含了构成形式、视觉语言以及观念转换,以及这些因素在不同的时间段落里降落的可能性。

  因此,在这样标准之下,便昭显出本能的批判力量,也显见当下中国画院的作品,沦为一种新的民间艺术。这是因为,当个体的创作放弃了与这个时代文化的关联性,放弃了在大的艺术背景之下独立的思考的时候,也就自然地显见出“集体意志”的趋同性。

  于是,水墨史的概念也就不仅仅是一种观念的彰显与选择的倾向,同时也有一种批判的力量隐含其中,时刻闪烁出逼视的锋芒。

  经验:新水墨所提供的艺术经验无疑有两种,一种是集体的经验,这就牵扯到其新水墨这个概念所框定的对象如何:如社会性还是形式性,是具象的还是抽象的,是观念的还是语言的。其实这些也不是至关重要的。关键的地方还在于对水墨这个概念的空间性拓展。

  在此标准之下,另一种个体的经验也就相应地容易识别,即列入个案的艺术家,注定了其是在学术空间展开上呈现出的有效性。

  下

  依据于以上的基本认识,我在周韶华新水墨高研班上,将有针对性地提示出依据于我个人的学术与艺术经验,回应如此的问题并展开可能背景:

  思想层面上提示的核心命题为:从中国艺术思想出发,去穿越人类艺术经验的可能性(《踪迹学:艺术的文化穿越》张强著,重庆出版社2006版);用中国的后现代书法概念的建构,收容西方抽象表现主义的艺术经验,构建中国意义的后现代书法谱系(《后现代书法的文化逻辑》张强著,重庆出版社2007版)。

  历史层面上提示的核心命题:追寻中国画历史的美学体系的建构(《中国绘画美学》张强著,河南美术出版社2005年版);用现代艺术的价值标准来建构当代意义上中国画系统(《现代国画形态》张强著,河南美术出版社2005年版)。

  经验个案:一个跨度为18年的互动书写的艺术方案,包含了水墨以及社会学层面上的反应(《张强踪迹学报告A/B1- B 100模型》张强/著,香港艺术公社2003、10版,踪迹维度丛书:《人体是秀场还是战场——张强踪迹学报告与女性主义》尤汪洋主编,重庆出版社2007年06版《艺术:经验博弈与学科概念——张强访谈、对话》张强/著、《行墨巴黎——一个中国当代艺术概念的国际扩散》张强/著、《收视反听——张强艺术自述、合作者对话》张强/著 重庆出版社2008年12版)。

  另一个为2009年至今的中西艺术家合作的艺术方案——对于书法这个概念所针对的双面书写(《双面书法》张强LIA WEI著,重庆出版社2012-03出版)。


美术报 视点 00016 新水墨:思想 历史 经验 2014-07-26 3560148 2 2014年07月26日 星期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