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术报 数字报纸


00005版:视点

笔墨语言的专注
和经验的堆积

●国画银奖作者黄骏 ●获奖作品:《沐浴》
●名片:中国美术学院视觉艺术学院副院长、教授

  在第13届浙江省美展上,黄骏创作的中国画《沐浴》摘得银奖。这件人物画新作,画的是矿工回到地面后做的第一件事——洗澡。几年前,黄骏开始关注矿工这一群体,他说到:“从井下上升到地面,有四五百米的距离,矿工洗澡时,眼光中折射出他们对生活的一种态度,这是最打动我的地方。”

  对于创作缘起,在采访中,黄骏谈到:“这件作品从有概念到选题共1年时间,主要是针对全国美展特意创作的。这张作品中,西方绘画的影子是可以折射出来的,我需要一些西方古典绘画的悲情色彩来结合笔墨的语境,画一张相对古典的,又能折射出当代笔墨气息的作品,在创作构思阶段对作品的立意、角度都比较鲜明。接下来,我会延续和深入这一题材,形成系列。”交谈中黄骏也说:“这件作品创作过程中遇到的最主要的问题是在造型与笔墨表现上。我指的造型和笔墨不是把原本的东西呈现出来,而是呈现的过程中要达到精神上的表现,在画面整体上和内容表达上有一种情绪的递进,这张画在这点上没有完全达到我的预期。”

  参加美展获奖,黄骏也非第一次。2009年,黄骏结合研究生教学的示范创作《橡皮树》,获全国11届美展创作奖铜奖。这件作品创作之初是为了给我带的研究生做教学示范,最后作品拿了奖,学生能看到从起稿到创作完成的过程,别人也能通过作品了解自己的学术形象,可以说是一举两得。相比年轻时候的不够重视,现在美展也是黄骏比较看重的一个活动,“美展的受众面很广,能把你自己的整个学术形象,包括你所从事哪一方面的研究,多元地呈现出来。”

  从重大历史题材创作到近年来关注矿工这一职业人群,黄骏一直自由地处理着这种跨度,“这就跟做一个课题一样,今天要做一个比较合格的艺术家,就不能有太多的局限性,你这几年在做一个选题,就要从学术角度把自己整个表现和思考呈现出来,并且有一个递进,这种递进性,反映在这张画中,可以说在表现人物上面,更侧重于笔墨语言上的专注和经验的堆积,也是我这几年创作中代表性的笔墨语言。”

  比如“超浓墨”,就是黄骏对水墨材料的研究课题,“这种研究和笔墨精神不是对立的,它使我在笔墨表现的时候能够‘打开’,中国画写意必须要立足于传统的笔墨、情趣、人文关怀,同时又要有对象本身客观的存在,这里核心是传统和当代的结合点,很多人物画始终为造型而造型,造型固然很重要,但又恰恰给造型难住了,所以人物画不是表象上学学而已,是要沉下来钻进去的。”作为学院派画家,完整的学院美术教育让黄骏的很多想法在笔下能轻松地付诸实施,“在我的创作过程中,想要表达的和能够表达的是一体的,这样观众才能读懂整个画面中技和理之间的关系,才能从整体上来理解艺术家的作品。”

  中国画的核心价值,就是离开了水墨精神,都不可能走得太远。“我的创作一直从传统水墨精神当中去汲取养分,只要根基立足好了,就可以无限地放开、放大。我相信有一种脉络,一种精神核心价值存在。比如敦煌壁画,对我的影响和感染是深层次的。这几年我一直在做纯水墨,但是时刻没有忘记跨越到综合材料和彩墨语境当中做整体研究,也想在纯水墨上做得更扎实,更自由一点。我也常把敦煌和一些现代的西方艺术放在一个平面上来研究。我的学术脉络就是林风眠、黄宾虹提出的立足于传统,中西兼容,对于西方艺术我不拒绝。”

  黄骏坦言,他也会经常否定自己,“否定是对自己的艺术有所回望,回望其实就是一种自省,是让艺术家看到问题,有提升空间。”黄骏的创作是坚守在水墨语言本体之上的研究,他的画面会让人感觉比较沉重,这种西方绘画中的沉重和悲情色彩也会带给中国画一种新的东西,“我认为艺术需要一些沉重的、凝练的、让画面瞬间定格的东西,一种重新解构和建构,而不是一味去守旧。”


美术报 视点 00005 笔墨语言的专注
和经验的堆积
2014-07-26 3558486 2 2014年07月26日 星期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