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术报 数字报纸


00003版:时评

有感于海洋美术馆的成立

  4月13日,笔者应邀参加了中国威海海洋美术馆的开馆仪式,诸多油画家及批评家也参加了开馆的邀请展。

  谈到海洋美术馆,不得不谈到海洋文化。在我看来,海洋文化不是时间文化,应该是一种空间文化。因为海洋是一个地理概念,所以海洋文化实际上是从地理的角度来界定文化范围的,而不是从历史的角度来界定。

  人类的发展史也是文化的历史。文化有各种划分,其中一种是按地域来划定的,即大陆文化与海洋文化。这种不同的生成背景,包括地域、地貌、气候、气象、生态、民俗、历史文化等差异形成的区别,主要表现在:大陆文化是一种农业文化,海洋文化是一种商业文化,两者代表人类文明两个不同的发展阶段与发展水平。人类起初只能在陆地从事生产与生活。随着生产力水平的提高,开始从陆地走向海洋,使陆地之间沟通,促进了航海与商品贸易的发展。欧洲产业革命就是以16世纪初航海业为先导,当代的世界经济一体化,也是由于信息产业与集装箱运输才得以实现。

  海洋文化作为人类文化的一个重要的构成部分,就是人类认识、把握、开发、利用海洋,调整人与海洋的关系,在开发利用海洋的社会实践过程中形成的精神成果和物质成果的总和,具体表现为人类对海洋的认识、观念、思想、意识、心态,以及由此而生成的生活方式,包括经济结构、法律法规、衣食住行、民间习俗和艺术表现等形态。中国海岸线多呈现出山海相连的特征,孕育出中国沿海人民勇于探索的精神风貌,遍布世界各地的华人在全球传播了这种文化。

  大陆文化的生成空间为陆地,陆地因受山岭江河阻隔而造成狭隘性与封闭性,因对土地的私人占有而产生封疆与世袭观念,又因土地占有的面积大小与山岳的高低形成等级制度。农业社会求风调雨顺、安贫乐道、惜别怀乡等都是大陆文化的生成背景。而海洋的广阔与一望无际则表现出一种开放的姿态。又因海洋无法私人占有而形成平等的价值观,因而有了同舟共济、风雨同舟等词汇。因为海洋的波澜壮阔和天风海涛,启迪了人们想像与幻想,成为人类的精神家园;而海洋的神秘莫测培养了人们的冒险精神,使航海成就了挑战者的行为。

  偏于内在、关乎内蕴的中国传统文化中,常将海洋作为一种抽象的因素出现,或习惯于与苦难联系在一起,连神话都不例外。比如《山海经》的“海经”“荒经”也是指遥远的极边地区,重点在于怪诞事物,而涉及海洋的最佳内容莫过于“精卫填海”的故事,炎帝女儿在东海溺死后,变为“精卫”鸟,常衔西山之木石想把东海填平。因此,这里有抽象的、哲理的海洋,也有具体的海洋,但是具体的海洋往往含有悲剧成分。

  回到海洋美术的概念来看,艺术表现面对海洋总是有一种恐惧的心理,精神上不能大开大合,艺术创作自然显得保守。具体到中国的海洋绘画,虽然在传统的山水画中没有明显的地位,但表现大海题材的画家依然存在。唐代的宫廷画家李昭道首创《海图》,以至于此后的画院中偶然也有画海的画家。

  不过,也有人谈到我们的海洋美术表现依然存在着“岸上意识”,真正进入海洋还要更多地思考和挖掘,如何进入海洋,融入海洋,是海洋美术面临的现实问题。海洋精神原本就是自由精神,海洋美术的内涵应该也是一种自由精神显现。近现代诸多画家的海景画主要将大海作为物质对象表现,这种手法其实局限了海洋美术表现的更多可能。海洋美术应该涵盖与海洋相关的历史文化与现实生活,并非某一片蓝色的海水和大海的浪花朵朵、惊涛拍岸。西方海景绘画的起始与浪漫主义文学思潮相呼应,从文学到绘画,艺术家崇尚自然与自由,这一时期的代表性画家透纳所表现的大海是怒海,表面上看是海难,实际上在倾述画家内心的自我情怀。

  当下,文化越来越成为民族凝聚力和创造力的重要源泉,越来越成为综合国力竞争的重要因素。国家如此,地方亦然。对一个地区、一座城市而言,文化可谓是最具特色的名片,是区域经济和社会发展最重要的支撑。因此,打造油画原创基地的文化品牌成为威海市委市政府的重要文化举措。

  藉此,我倒觉得未来的海洋美术馆可以继续外延的扩大,不仅是海洋的题材表现,也不仅仅是国内外关于海洋美术的交流;当文化积累到一定程度,将海洋美术意识提升为海洋艺术意识或许能走得更远。

  (作者为浙江传媒学院教授)


美术报 时评 00003 有感于海洋美术馆的成立 2017-04-22 13032876 2 2017年04月22日 星期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