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术报 数字报纸


00025版:论说

《尺素清芬:百年画苑书札丛考》自序

  这是我写的第一本和近现代学人相关的非虚构散文集。与之前出版的多本论著不同的是,此书都是以信札为主题勾勒出现代学人的交游网络与翰墨因缘,其中所折射的学术与艺术交融的痕迹尤为明显。

  从信札所涉人物而论,本书大致可分为三部分:一为所涉画家或学人的信札,虽然与我并无任何关系,但其内容多为晚清民国以来画苑和学界轶事,可补学术史之不足,如居廉致杨永衍、陈师曾致梁鼎芬、方人定致邓芬、谢稚柳致朱泽、陈凝丹和黄独峰致苏卧农、赖少其致周乃空、亚明致吴振华等,其信札一方或双方均为书画家或学者;二为信札内容虽然与我并无直接关系,但信札所涉一方为我之师友,与我有直接交游,如于省吾、谢稚柳、邓白、龚继先、崔振昆、刘九庵、杨仁恺、魏隐儒、曾敏之、谢辰生、诸涵等人信札的受信者为先师苏庚春,其内容多以书画鉴定家苏庚春为中心;徐邦达、刘九庵、邓白、杨之光和龚继先等人信札的受信者为我的老同事兼师友、陶瓷鉴定家宋良璧;程十发信札的受信者系与我亦师亦友的古文字学家、书法篆刻家马国权;赵少昂和周士心信札的受信者为我的友人、加拿大华人画家黄硕瑜;三是信札作者为我的师友,均系他们直接致信于我,其作者有杨仁恺、苏庚春、吴灏、马国权、王玉池、薛永年等,他们或为书画鉴定家,或为书画家,或为学者,与我均为忘年交。这些信札,大多为我直接或间接经历,记录的是不为人所知的文化记忆,堪称信史。这是为未来留存这个时代的集体回忆。

  从信札内容来看,既有书画家或学人之间的交游往事,也有探讨书画鉴定或学术研究的心得体会,更有关于鉴藏、古籍、文物保护、装池、书画用纸、润格、彝器、美食、药材、雅集、编辑、临池、诗歌、书画交易等诸多方面的点点滴滴。这些看似琐碎的文字记录,恰如散落于地的碎全,拾掇起来,使成为20世纪以来书画鉴藏与学术史嬗变的缩影。这些信札的作者,大多为晚清民国以来活跃于书画界、书画鉴定界、文学界和学术界的硕德耆宿。他们大多不以书法见称,但其学养深邃、独抒性灵的书法却为洞悉其多方面的艺术或学术成就提供了参考样本。见微知著,透过这些饱含作者生命意志与艺术激情的寸缣短札,或可略窥离我们渐行渐远的这一代学人的身影。

  信札在我们这个自媒体高度发达和信息化无限膨胀的时代,已经逐渐远离我们的日常,所以现在捧读起来,感觉是异常的亲切与不舍。这些信札,有的来自公库所藏,有的来自寒斋蒐集,也有的来自友朋珍庋。我很荣幸能成为除受信者之外的最早一批读者。每一札尺牍,我都曾摩挲再四,爱不释手,因而有感于心,遂援笔成文,以志怀想。

  郑逸梅在《尺牍丛话》中曾说,收藏信札“与其罗致显贵,毋宁山泽之癯,风雅之辈,较为隽逸有味”,笔者所遴选的三十通尺牍,均以此为准绳,读者诸君,若能据此体会“风雅之辈”的“隽逸有味”,则此书的意义就远不止于拾遗补阙和以物证史了。


美术报 论说 00025 《尺素清芬:百年画苑书札丛考》自序 2019-06-08 10258116 2 2019年06月08日 星期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