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术报 数字报纸


00003版:聚焦

在还原历史中展现自己的创造

——何红舟谈《小平您好》创作

  当记者向何红舟了解“不忘初心 继续前进——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型美术创作工程”他所承担作品的创作进展的时候,意外的是,何红舟首先表示了抱歉,“因为事情太多,类似的创作任务这次压下来很多在我手上,需要我独立完成的有两张,然后和团队合作的另外还有几张,肩负着多幅这样的主题性创作,所以任务有些重,有些艰难。”何红舟平和的语气中,有些无奈和疲惫,但更多地显现出勇挑重担的信心和勇气。

  何红舟在担任着中国美术学院绘画艺术学院院长日常工作的同时,还要承担起多幅“建党100周年”题材的主题性创作,而他又是一个事无巨细,习惯亲力亲为的人,殊为不易。换作其他人,首先是不太可能肩负起这个数量的历史画创作,其次哪怕减到一半的量也可能从意志上压垮一个人,从精神上摧毁一个人。

  但何红舟是有底气的。对于创作主题性绘画,何红舟虽谈不上身经百战,却也是经历过无数次重要、重大的国家级省级“战役”,取得过不俗的战绩,声名显赫。记者印象深刻的是他说过的一句关于主题性创作的名言:艺术家要把个人的体验与自己民族或者国家记忆相融合,两者结合得好,作品才更容易出彩!这无疑是点中了要害。

  构思历程

  在这次“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型美术创作工程”里面,何红舟画的是《小平您好》,主要是表现1984年新中国建国35周年时,北大的学生在群众游行队伍里打出“小平您好”横幅的那个场景,画面基本上是以一种还原历史的姿态来表现。

  “当然从绘画上来讲,还是考虑绘画本身的因素。所以我们是表现了一群人走过天安门广场的时候,欢呼雀跃的那种场景,画面视觉是一个游行队伍的展现,主要的目的,是想展现一代人在经历过新中国自主发展的那个阶段所经历的那种物质贫乏,然后改革开放开始后,物质生活条件得到一个改善过程后,这么一代人的精神面貌,包括整个改革开放政策带给中国发展的那种勃勃生机。他们这代人是由衷地具有对小平同志的那种感恩之情,通过这个欢呼雀跃表现出来,这就是这幅画的核心。”

  任何绘画,确定了主题确定了内容确定了形式之后,在付诸具体实施的过程中总还是会遇到各种各样的麻烦。“在这个创作中比较难的是,因为我们借助现场的照片,当时拍的都是俯视的,我们现在换成了平视,因此包括人物的动态、形象,包括天安门广场的透视角度,都要做很大的一些调整。”所以即使看似一个简单的历史场景的还原,其中也涉及到诸多创作上的难度,非专业的人可能体会不到这种绘画调整无异于重新构造,并非如三D结构制作那样镜头下移30度那么轻松惬意。

  “另外,从还原的角度,我们更多地是希望如今的孩子能够有一点历史感,这个历史感就是改革开放时代,那一代人的那种情绪,或者说从中也许还能够让人联想起曾经经历过的那种苦难的历程,然后重新焕发出的那种活力,就是想表达这种感觉,把80年代,新中国改革开放的那种朝气能够展现出来。”

  语言塑造

  我们能够从《启航》《桥上的风景》等作品中感受到何红舟油画艺术语言的魅力,那种对大幅画面的掌控能力是极其体现一个画家基本功和素养的。

  何红舟表示,《小平您好》的画面和以往他画的民国时期那种历史感的画面不太一样,因为那个时候的装束也好,包括在场景的营造上也好,更容易展现,就像历史照片带给我们的那种感觉。“比方说像我之前画的‘一大’也好,包括《满江红》也好,都会有一种历史感,具有宏大叙事的主题性,那种绘画创作里面所需要的对气氛的烘托会比较强,一般来说人物都会在暗影当中,有那么一点光亮,照亮主要人物,油画那种传统语言在这里是很自然的一种展现,会很强烈,画面当中的形象很容易带出那种历史感。现在画的这个,因为是80年代的人和事,毕竟并不太遥远,所以怎么把握好这个尺度,对我们来讲是一个难题,主要是在人物形象表情的塑造上,尤其是一些主要人物,会有很大的难度,现在正在艰难地爬坡。”何红舟形象地用了一个汽车“爬坡”的术语,意味着绘画过程并不轻松。

  综观何红舟之前画的历史画,大都是可以对号入座的,比如说“一大”会议, 12位代表一个个都是有名有姓的,会有具体的形象去展现,对于他们每个人的这种生死经历,都有一个基本的了解。“许多人更愿意画普通群众,但对我来讲,好像在一个历史氛围里面去把握对历史产生过影响的一些人物,尽管视角上面要做一些调整,这些东西对我来讲反而觉得更容易把握,或者说习惯于把握这种东西,现在面对这个群众场面,怎么能够很好地把这些群众的形象,那种很生动的形象和我们的题材主题相吻合。因为选择余地大了就具有多种创造的可能性,有时候反而有点手足无措,或者在选择上面临一些束缚和茫然,对于我来说这是一个问题。”

  “还有,就是整个场景的烘托,气氛的表达,现在这幅画面有蓝天,白云下面的有些队伍又是逆光的,这种油画语言,本身也有它可以展现的特点,但是和我之前画的那些厚重的色调区别很大,面对画面形式的把握,色彩的把握,对我来说是一个新的挑战。”

  选题背后

  《小平您好》这件作品,是何红舟和黄发祥老师,还有一位年轻的中国美院附中的老师江帆合作,共同来进行创作的。因为最早何红舟并没有选择这个题材,之前选择的是画“一大”这个题材,后来由于各种原因组委会没有通过那个稿子,就换成了现在的《小平您好》。何红舟坦荡荡地和盘托出事情的缘由。

  “其实这个《小平您好》,本来是江帆选择的题材,只不过她画的是当时北大学生在寝室里面商量怎么写这个‘小平您好’的那个场景,但是后来组委会要求是要画在游行中打开横幅的这一瞬间的画面,她就放弃了,没有画,所以后来这个题材空缺,我就把它接了过来,并且也带上了江帆一起创作。年轻老师需要历练。”

  谈起这件作品的最后完成时间,何红舟没有给出确切的答复。表示会按照组委会要求,在截稿之前完成。“我们现在的情况是,因为我实在是时间有限,但是作品到了后期的时候,应该由我要整个‘走’一遍,但是时间又不够用,因为我同时还得画另外一张,也是根据中国美协部署马上要的,是表现在红船里面开会的主题。所以两头来不及同时完成,我现在只能是尽量地兼顾,在这边画一点在那边画一下,回头再总体地往前推进,或者下一步抓紧单独把某一张画先画完,然后紧跟着画第二张,只能按照这种方式了。”

  这样的回答多少透出些许无奈,是的,对于何红舟而言,时间永远是最宝贵而不可多得的东西。


美术报 聚焦 00003 在还原历史中展现自己的创造 2020-12-19 美术报2020-12-1900017 2 2020年12月19日 星期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