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术报 数字报纸


00013版:动漫

中国第一本《三毛》画集是如何诞生的

  在张乐平没创作“三毛”之前,“三毛”的名气一点也不响,只是普通人常用的乳名。但自从漫画人物的诞生,“三毛”变得闻名起来。后来还被拍成了电影,成了家喻户晓的大明星,于是越来越多的中国人甚至国外的人都开始关注起来。

  遗憾的是,或许至今还没人知道,画家为什么给这个可怜可敬的孩子取名“三毛”,是否受了家乡习俗的影响?还是画家本人在家就排行老三?画家为什么要在孩子光光的脑袋上只添加三根头发等等?这些还有待于再深入研究探讨。但有一点我们不得不相信,画家带着他流浪、从军直至解放,重得新生,这位知名漫画人物的横空出世,轰动了整个中国,影响了一代又一代人,于是人们尊称画家为“三毛之父”。

  其实张乐平的童年比“三毛”的命运好不了多少,有人甚至说他是画家根据自己的经历画出来的,对此张乐平并不否认。他在《我的少年时代》一文中写道“‘三毛’虽然是我在一九三五年开始创作的一个艺术形象,但三毛的影子却很早就活在我的脑子里。在他身上,也有我自己童年和少年生活的片段。”他1910年11月10日出生于浙江省海盐县农村,父亲张舟若是位乡村教师,收入微薄,兄弟姊妹较多,家境贫寒。母亲朱书擅长剪纸和绣花,小小的画纸给他的童年带来了很多梦想和快乐,这应该算是他最早的艺术启蒙。自幼喜欢画画,没钱买纸,就用树枝在沙滩上练习,而长期不懈地努力和对艺术的执着,为他的画技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1923年,在小学老师张寅生的指导下,少年张乐平创作了平生第一张漫画《一豕负五千元》,讽刺军阀曹锟贿选,漫画才能崭露头角。小学毕业后因无力再升学,便被送入木行当学徒。旧社会的学徒如同卖身,受尽屈辱,但他仍坚持作画。学徒生涯使他加深了对社会的了解,为以后的创作积累了素材。1927年回家乡参加了北伐军宣传队,绘制宣传画和传单,在当地小有名气。1929年进入上海一家广告印刷厂当练习生,又在维罗广告公司绘制广告画和加工来稿,也为教科书画插图,还曾在上海三友实业社广告部当过绘图员。为了生计,他不仅画广告、画插图、设计服装,工作之余,还常应报社之约画幽默漫画。“一·二八”事变以后,亲历战争残酷、老百姓苦难的张乐平,便拿起画笔开始绘制揭露帝国主义罪行、针砭时弊的政治讽刺漫画。也正是在这时,他的漫画逐渐登上历史舞台,成为上海漫画界较有影响的一员,受到世人的广泛关注。

  据《我的漫画生活——张乐平》一书中所描述:“三毛诞生于1935年春夏之交。目前能找到的最早的三毛漫画作品,刊登在1935年7月28日的《晨报》副刊《图画晨报》上。自1935年至1937年,上海20多家报纸画报先后刊登了200幅三毛漫画作品,还结集出版了单行本。”早期以幽默见长,看似简单画面却常常带有寓意。1936年3月上海杂志公司出版了《三毛(第一集)》,第二集是否已出,目前还没有发现。虽然这本《三毛》不是张乐平的代表作、成名作,但作为“三毛漫画”处女之作,且印量稀少,只3千册,尤其珍贵。

  第一集约20开,卢冀野作序。书中收60组四格无字漫画,各讲述了一个个诙谐幽默的故事,妙趣横生、滑稽可笑。四格漫画最早盛行于欧美,二十世纪初被引入中国。张乐平则借鉴国外无字连环漫画的长处,不用一个字,以画表现一切动作,叙述完整的故事情节。如《两败俱伤》中,三毛用平时在市井中看到的江湖郎中的拔牙方法,为小朋友拔牙,结果自己也磕掉了牙齿。漫画所反映的不仅仅是儿童的效仿成人而酝酿成的恶作剧,还折射了某种社会现实。

  抗日战争胜利后,他回到上海,开始重新绘画三毛,1946年1月首次在《海风》期刊连载;5月《三毛从军记》在上海《申报》连载,引起轰动,自此人们真正认识和熟悉了三毛。张乐平在回忆创作《三毛从军记》时写道:“以虚构的故事情节,反映冷酷的现实生活;以令人捧腹的笑料,表现引人深省的主题,这是我在创作上的尝试。”紧接着,同年11月4日《三毛外传》也开始连载。第二年6月,另一部传世之作《三毛流浪记》也相继在《大公报》与读者见面,引起了社会的强烈反响,“三毛”也迅速成为家喻户晓的明星。

  张乐平是中国连环漫画的巨擘,不仅创作数量之多,题材之丰富,更主要是水平之高,影响之深远,在中国近现代艺术史中无人可比。他的“三毛漫画”以优美流畅的线条,准确生动的人物造型,催人泪下的故事情节,大胆地揭露社会矛盾,无情地鞭挞了世间丑恶,成功塑造了不畏艰难、勇敢乐观的中国儿童形象。而张乐平的艺术成就远不止于此,他一生笔耕不辍,创作种类繁多,给后世留下了一笔宝贵的精神财富。


美术报 动漫 00013 中国第一本《三毛》画集是如何诞生的 2020-12-19 21819865 2 2020年12月19日 星期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