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术报 数字报纸


00008版:美育

以乡村美育助力乡村振兴
艺术院校大有作为

  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审议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的建议》,首次提出“实施乡村建设行动”。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小康不小康,关键看老乡”,最近在中央农村工作会议上又强调“民族要复兴,乡村必振兴”。在乡村建设、乡村振兴的进程中,乡村美育是一项十分重要的工作。艺术院校可以充分发挥自身学科专业、人才队伍的优势,积极开展乡村美育,以美育促进乡村建设和振兴。

  中国美术学院在90多年的办学历程中,遵循并践行学校创办者蔡元培先生“以美育代宗教”、以美育人、以美育救国的思想,积极推行社会美育,以美育提高民众素质、促进民族复兴。特别是进入21世纪以来,学校把乡村美育融入到办学治校、人才培养的教育理念之中,通过教学计划大纲、人才培养方案的制定、乡村建设的研究与实践、学生下乡实习、社会实践、结对帮扶、人才培训、产业促进等多种途径,把社会美育的种子播撒到广袤的乡村,结出了丰硕的果实,有力地推动了乡村建设和振兴。学校也因此获得了“全国百佳志愿服务项目”、“中国青年志愿服务公益创业赛金奖”、教育部“美育浸润行动计划”、教育部“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典型项目”等多项荣誉称号,《人民日报》、《光明日报》、中央电视台《新闻联播》、《焦点访谈》、新华社、学习强国等媒体和平台多次报道学校乡村美育的相关活动和成果。

  一、把乡村美育融入艺术院校办学治校、人才培养的教育理念之中,形成乡村美育的制度化安排。要深刻认识乡村美育对乡村建设、乡村振兴,由此而对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对民族复兴的促进作用,提高做好乡村美育的自觉性、主动性,把这项工作作为新时代艺术教育的光荣使命和崇高职责。中国美术学院长期以来坚持“以乡土为学院”的办学育人理念,用乡土现场磨砺艺术感受力,以乡土精神涵养人民之心,构建了一个扎根中国大地办教育的示范样本。每年春秋两季,学校数千本科学生和研究生在老师的带领下,奔赴广大乡村,写生采风实习,开展乡土调查,了解国情民意,同时以专业知识技能服务乡村建设。2016年浙江省委提出“五水共治”专项行动,学校几千师生深入到治水第一线,了解考察基层治水情况,描绘基层治水群众和模范,并以美术、设计助力“五水共治”,助力美丽乡村建设,还举办了“五水共治最前线”社会实践成果展。

  学校以乡土为写生创作基地,在全国各地设立多处下乡实习基地、社会实践基地,构成遍布全国的“乡土学院”。位于福建屏南县的中国美术学院“社会美育综合实习基地”,由艺术管理与教育学院和回乡创业的该院毕业生吴鸿珍创业团队联合打造,受到屏南县政府的大力支持,既是一个供众多艺术院校师生下乡实习、写生采风创作的基地,也是一个通过社会美育为乡村建设服务的基地,并将拓展另辟一地为中小学生研学实践营地。

  “千村千生基层服务项目”是中国美术学院大学生为美丽乡村建设服务的特色项目,至今已坚持18年。该项目开始于习近平总书记主政浙江期间于2003年开展的“千村示范,万村整治”活动,美院师生积极响应,迅速组队到浙江磐安县开展服务社会主义新农村志愿活动。党的十八大后,学校制定出台《“千村千生基层服务计划”实施意见》,并将该项目列入了学校总体发展规划,将其提炼为举全校之力打造的“千村千生”品牌。实践表明该项目是融思想教育、专业教学、社会服务“三位一体”,深化课程思政,推进实践育人,服务乡村建设的有效载体。如今该项目更成为中国美术学院的“志愿服务孵化器”。

  每年以下乡实习、寒暑假社会实践、日常节假日服务为契机,以文化志愿者服务为载体,以乡村美育服务乡村建设,如乡村美术培训、乡村村落规划、乡村标志标识海报设计、农家乐村舍环境提升改造、乡镇门户网站设计、乡村宣传片拍摄宣传册设计、农副产品包装设计提升等。十多年来参与的学生志愿者有数千人之众,服务的乡村有几百个之多,深受广大乡村群众的欢迎和好评,学生也从服务乡村建设中接受教育,经受锻炼,增强本领。该项目于2018年列入团中央直接推荐的三个项目之一、2019年初被评为全国一百个最佳志愿服务项目,中央电视台《焦点访谈》作了报道和评析。 (下转第9版)


美术报 美育 00008 以乡村美育助力乡村振兴
艺术院校大有作为
2021-01-30 美术报2021-01-3000010 2 2021年01月30日 星期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