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术报 数字报纸


00005版:聚焦

传统绘画如何面对
城市这一对象题材

■刘利平(清华大学美术学院助理研究员)

  现代化以现代城市为其重要特征,在西方发达国家有80%的人生活在城里,在今天的中国也有60%左右的人生活在城里。城市成为现代人的主要生活场景。今天这个问题又有了城市化这个新的内容。比如学者贾方舟在《当代水墨与城市文化》中说道:“传统水墨在日益都市化的消费主义时代面临的挑战是显而易见的。”

  “都市水墨”这是一个既现代又传统的词。这个词本身就昭示我们面临的问题与困境。有一个非常重要的绘画观叫“笔墨当随时代”。那么,什么是“时代”?时代是一种价值判断还是现象描述?如果是价值判断,那么是不是新的才是时代,旧的就不是时代?如果是现象描述,那么时代就是一个结果,我们的时代里必然是有新有旧。都市水墨是一种亦新亦旧的艺术尝试,背后折射的就是我们亦新亦旧的社会生活现状。

  “城市山水画”也是如此。于是存在探索的问题与可能性突破的问题。当然我们不要从逻辑的角度去过分纠结城市山水画这个提法,其问题的实质就是:传统绘画如何面对城市这一对象题材?

  既然城市成为我们主要的生活场景,也是艺术家无法忽视的存在,作为具有先锋精神的清华美院在这方面也有杰出的尝试,如吴冠中先生。他擅长把东西方艺术语言的不同美学形式与观念相结合,形成独具特色的水墨画。他画的城市山水《今日迷宫》《香港之夜》打破了人们对传统中国画的固有思维,从他对城市山水的探索方式来看,他更注重都市人文的生活方式和审美趣味,这种思想一直贯穿在他的教学中。刘巨德、杜大恺继承了吴冠中这一理路,可从他们作品中窥见一斑。如刘巨德《阿诗玛》、杜大恺《街景系列》作品。

  此外清华美院的中青年山水画专业教师韩敬伟、陈辉等人的创作也别具风采。一方面延续前辈们开拓进取的精神及创造力;另一方面他们对当下文化精神能更敏锐,更大胆地探索水墨艺术语言的可能性。在教学中打破水墨画种论和媒材论的二元界限,强调当代水墨文化的精神性。同时更注重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和现代性人格的独立研究型人才。

  “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清华美院的老师如此,这对整个学院的学风自然会产生重要影响。

  艺术的本质,其本体、功能等不同的时代有不同的诠释。另一个观念“修身与怡情”在古代处于最高的价值定位。现在则不同,“创新与突破”成为作品价值的判断标准。于是就带来了一个现象,现代艺术创作往往是观念先行。我想这是整体的时代精神在艺术领域的反映。

  现代艺术的最大价值就是可能性的不断实践。于是我们得到一些启示:

  一、只要在创作实践上取得了成功,学术合理性会随之而来。

  二、既然现代艺术创作往往是观念先导,以自由、创新和突破为价值指归,那么,我们在艺术创作中就更应该坚持思想精深、艺术精湛、制作精良相统一,向艺术高峰迈进。


美术报 聚焦 00005 传统绘画如何面对
城市这一对象题材
2021-11-20 美术报2021-11-2000009 2 2021年11月20日 星期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