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术报 数字报纸


00012版:艺闻

《连心桥》创作后记

  《推进社会治理领域“最多跑一地”》,我拟定的副标题是“连心桥”。“连心桥”有两层含义,一是传承“枫桥经验”,二是党群连心。“枫桥经验”诞生于上世纪60年代,是浙江省诸暨市枫桥镇干部群众创造的发动与依靠群众坚持“矛盾不上交”、“平安不出事”、“服务不缺位”的先进做法,是党领导人民创造的一整套行之有效的社会治理方案。拿到选题后,对“枫桥经验”进行了研读,从历年来的研究文献来看,“枫桥经验”呈现出阶段性的发展特点,从最初的“发动和依靠群众,坚持矛盾不上交,就地解决,实现捕人少,治安好”,到“党政动手,依靠群众,立足预防,化解矛盾,维护稳定,促进发展”,再到“以人为本,依靠群众;抓早抓小,就地化解;维护稳定,共建共治共享”。历经50多年的风雨历程,“枫桥经验”的内涵随着历史的变迁而不断创新,人民群众对社会治理的需求也发生了许多新的变化。我从中梳理出几个关键词“党建引领”“基层治理”“治安防控”“乡村治理”,从新时代“枫桥经验”对基层治理、风险防控、警民融合这一角度切入,以“有效化解矛盾纠纷、维护社会和谐稳定,最多跑一地”为创作的精神核心,描绘了民警调解乡村基层社会纠纷,就地解决矛盾的场景,体现出中国特色的法治建设模式对乡村基层的社会治理。

  我采用叙事性绘画形式作为表现手法,希望能以此真实地反映现实生活。“连心桥”展示的是民警调解农村纠纷的场景,背景安排在农村广袤的草地上,没有桌子、椅子,直接团团围坐在草地上。摒弃了坐具,是为了使党与群众的关系没有任何的阻隔,显得更为亲密,在这个背景的衬托下,以一种最接地气的方式去表达党群关系融洽。这种乡里乡亲的亲切感,与土地息息相关的人本精神,体现了党为群众提供“最后一公里”的服务。作品名称是“连心桥”,整体人物的走势也是呈现桥梁形状,象征“枫桥经验”共建共治共享,共创和美社会的内涵。民警作为调解双方矛盾的关键者,使矛盾双方能握手言和,起到了连接作用,彰显了党群连心。在刻画民警形象和群众形象上,历经多稿。

  创作期间,浙江省委宣传部、省文联、省美协及中国美术学院组织了多批次的知名专家和学者临场解题、指导、观摩、研讨,受益匪浅。在审查过程中老师们提出许多宝贵意见,对人物头部的转向,面部表情,肢体的动态都提出调整建议。民警最初形象是正襟危坐,双手合并放在自己腿上,形象严肃;第二版改为身姿向群众倾斜,面向右边并将右臂搭在农民群众身上;第三版民警双手都打开,形象已不再拘谨。之后许江院长提出人物的头部应该转向左边的群众,手臂也应与群众有接触,第四版经改后,民警头部由右转改为左转,手臂保持打开姿态但左手握住了群众的手臂,一个更为亲切、更能与群众紧密联系的民警形象跃然而生。农民群众的形象也随着民警动态的改变进行了调整。画面左侧农民由最初笔直端坐双手紧握,调整为侧身坐,伸出的手臂被民警亲热地握住。右侧农民由最初双臂紧抱调整为向民警伸出右手,紧并的双腿也调整为自然的伸展。三位主要人物动作、坐姿、头部倾向的调整使人物间的联系更密切,有了鲜活的气息。修改后画面的氛围也随之完全改变,不仅使形象更生动,更重要的是性质发生了重大转变。从第一版警民之间互动欠缺,各自端坐、姿态拘谨,情绪紧张,群众之间呈现出剑拔弩张的矛盾冲突,双方协商陷入僵局,改变为经过调解后双方渐渐化解矛盾。周围群众也相应作了较多调整,人物层次从二层增加为五层,通过层次上的高低错落增加空间的丰富性,使画面组织更紧凑,同时也将初稿中淡漠围观变为主动参与调解工作。围观群众面部表情轻松,姿态放松,烘托出矛盾已被调解得当,双方人员皆满意,矛盾纠纷即将得到圆满解决,调解已呈现出良好的社会效果。由三位主要人物之间的互动继而扩散到周围人物的互动,变敌对情绪为友好协商,通过一个普通的日常环节,将人物还原到最本质最自然的情感中。

  艺术是有责任的,作品要有精神品格,画家要将直接观察到的情绪,原本地呈现在观者面前。作品中流露的真挚感情,离不开画家对生活细致入微的观察,真挚朴实的情感体验,才能创作出打动人心的作品。画家要有高度的责任感,通过作品来反映生活,讴歌现实,为社会发展带来进步的意义。


美术报 艺闻 00012 《连心桥》创作后记 2021-11-20 美术报2021-11-2000013 2 2021年11月20日 星期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