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术报 数字报纸


00011版:书法

诗人谁不爱梅花

■本报记者 蔡树农

  杭州孤山、超山的梅花还未盛开,1月1日,诗心梅格——金鉴才墨梅、书法册页精品展在杭州清河坊浙江省花鸟家协会展厅与观众见面,给寒冷的冬季带来暖暖的春意,开启“唯有踔厉奋发、笃行不怠”的新年喜悦。

  一位书画家说过:“在艺术上要做木本植物,不要做草本植物。草本植物虽一时绚烂,夺人眼球,但毕竟长不成参天大树的。”梅花小寿一千年,纵有此香无此格。在传统中国文人画梅兰竹菊四大经典题材中,木本的梅花最让艺术家心动不已,探梅、访梅、问梅、忆梅这类词汇也只有梅花才能享受,梅花的花朵、枝干、青果、香韵、气质均入画,入文人画的法眼;梅花与月亮、冰雪、幽禽、高士、佳丽、琴箫、山水、屋舍的映衬更是万般风情,余音绕梁。文人喜欢梅花,文人画喜欢梅花,文人书画家金鉴才先生喜欢不厌其烦地挥写梅花一点不值得奇怪,因为诗书画印俱擅的金鉴才先生知道“俏也不争春,只把春来报”的梅花的文化份量与积淀,他选择保持原生态的“墨梅”画法来画他笔底的、心中的、自然的梅花,素净、安宁、清旷、冷逸、孤远、休隐而又热烈、温煦,小尺幅的墨梅似乎没有所谓的“冲击力”,但定睛一看却脚步难移,其中高明,莫可形容。非常专业的观众可以纯粹欣赏金鉴才先生不沾烟火气的笔墨功夫,有文学修养的观众则可以从墨梅画的诗词自度读到金鉴才先生的“梅”外旨趣。优秀的中国书画不仅仅停留于看的层面,她是可以反复默读品赏的。一画一诗的“诗心梅格”就是要慢慢细读,即使一开始读不全懂,读久了便会眼力提高,神清气爽。今日画坛古典诗词做到金鉴才先生水平的,怕是全国都找不到几个了,用精妙沉静的书法恰到好处地题款亦属凤毛麟角。我一直有一个偏见,当代中国画领域大师难产与画家们普遍缺失书法功底相关,与画家们眼格不高、过度“西化”相关,金鉴才先生很早发现这个问题并呼吁如何解决这个问题。

  “风流敢拍古人肩”的苏东坡诗文书法元气淋漓,他兴趣广泛,通才通灵,梅花决然不会放过:“诗老不知梅格在,吟咏,更看绿叶与青枝。”金鉴才先生书法册页书写的是同好梅花的苏东坡的诗词,是否物以类聚,情有独钟?苏东坡乃杭州宋文化的符号化身,是金鉴才先生景仰的古贤。“不薄今人爱古人”,对于金鉴才先生的书梅佳作,辽宁书协顾问伦杰贤先生读了浙江省花鸟画家协会预先发布的“诗心梅格”公众号后一段留言相当到位:“鉴才兄贤者已数十年未见了,今见书梅大作,品位之高古,格调之清雅,境界之绝尘令贤者肃然起敬也!”

  诗人谁不爱梅花。杭州的元旦已经有了梅花的味道,“他年欲识吴姬面,秉烛三更对此花。”


美术报 书法 00011 诗人谁不爱梅花 2022-01-08 23602251 2 2022年01月08日 星期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