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术报 数字报纸


00016版:砚边

艺术长青 情怀长存

中国花鸟画家何水法与美术报的三十年

  创刊三十年来,美术报与许多艺术家结下友谊。在今年“致敬时代·与美同行”庆祝美术报创刊30周年系列活动启动仪式上,代表艺术家上台致辞的,是中国大写意花鸟画家、文化部中国画学会副会长、中国艺术研究院研究生院博士生导师,二级教授何水法。论相识的时间与交情,他无疑是伴随美术报一路走来的老朋友。

  在“亚运之花——何水法中国画展”举办之际,记者来到何水法的工作室采访了这位老友。他穿着红色上衣——这个热情的颜色几乎成为他的代表形象,爽朗健谈,讲述起他与美术报的三十年。

  三十年的共同见证

  “美术报诞生的这天,就是我开始关注她的这天。”何水法认真回忆道。

  “这天”并非虚指,1993年10月25日,美术报创刊号出版,其中就刊登了当月何水法在中国美术馆举办个人画展的简讯。尽管彼时何水法已经有多次国内外的展览经历,但这是他第一次在首都北京办展,现场高朋满座,观者如云,北京乃至全国国画界都认识了这位别开生面、个性强烈的大写意花鸟画家。从浙江走向全国,他视此为自己艺术生涯的一个重要节点。

  此后,何水法笔下豪气雄健的花朵,在大江南北绽放,展至全国各地,并几度赴京,两次在中国美术馆,以及先后在国家博物馆、荣宝斋等地举办大型展览;作品多次入选全国美展、全国花鸟画展、百年中国画展等大展。他也积极参与国际文化交流,足迹遍布亚洲、欧洲、非洲多个国家与地区,以艺术为媒联结跨越国界的友谊。担任全国政协委员期间,他多次为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提案。

  美术报不曾缺席他的每场重要活动,总是以专业的报道见证他的艺术道路。不仅有创作、展览、出版、公益活动相关的消息与通讯,还有人物专访,刊登的业内专家评论也不在少数,《豪气·大气·霸气》《为时代增添光彩》《飞扬的花丛,飞扬的精神》,一篇篇文章标题记录下何水法的鲜明形象。

  一枝一叶总关情

  采访中,何水法最常提到的词是“情怀”。他说,艺术家是要讲情怀的。

  草木关情,他从小就对植物尤为感兴趣,爱好观察花草树木的兴衰枯荣,似乎早早种下了精耕花鸟画的种子。从事艺术创作后,他也非常重视写生,保持与自然的紧密联系。

  童年时,何水法常摘下喜爱的花草带回家,然而离开土壤的花草很快就会枯萎。很多年后,他自己解读其中深意——植物要有土壤,艺术要接地气,应当接近生活、接近人民群众。

  2011年,美术报成立名家工作室,聘请全国知名书画家,以公益授课的方式教学中国传统书画。何水法欣然应邀,与陈振濂、范扬共同担任第一期名家工作室导师。为期两年的课程,他们没有收取任何费用,课时报酬全部用于继续发展该项目,使传统书画艺术薪火相传。回忆至此,何水法又强调:“一定要牢牢抓住自己的立根之本,我们有这个责任和义务,为弘扬优秀中华文化坚持不懈地努力。”

  何水法一直关心后辈,关注美术教育。美术报曾经报道过一位罗姓艺考学生因突发白血病而错过中国美院校考的新闻,因无力支付医药费向社会募捐。听闻此事的何水法放下工作,专程去医院探望罗同学,鼓励他“不要放弃画画的梦想”,并创作了一幅作品《春晖》用于捐赠义卖,为孩子筹集医药费。他说:“唯有善心、爱心,艺术才能打动人,这是一个画家应该具备的情怀,我一定要把这个事做好。我画一张画,能救助人,我心里很宽慰。”

  美术报是亲切的老友

  何水法热情的性格,使他和许多媒体都处成了熟识的朋友,美术报是其中一位分外亲切的老友。他称赞美术报雅俗共赏,深入人心,重视艺术家与广大读者,因此也与大家双向共赢。每周收到美术报,他都心怀愉悦地阅读。

  何水法在艺术上愈加精深的同时,美术报也在不断成长,照排技术从“铅与火”升级到“光与电”,版面从精简几页发展到厚厚一沓,从初露头角的新刊发展成为全国领先的专业性报刊,一晃而过三十载。

  在“致敬时代·与美同行”庆祝美术报创刊30周年系列活动启动仪式上,美术报邀请老朋友何水法作为艺术家代表致辞,何水法的西装里穿着读者熟悉的红色衬衫,热情洋溢地说:“很高兴陪伴美术报从创办到现在走过30年的历程。美术报迎着改革开放的春风应运而生,紧跟时代步伐,并且不畏艰辛,奋勇前进,为中国美术书法艺术发展做出了应有的贡献。”仪式后的书画笔会上,何水法与中国美术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卓鹤君联手创作《松石长寿》图,此画简洁疏朗,开合大气,水墨韵味浓厚,寄托了对美术报的祝贺与美好期许。

  艺术长青,情怀长存,美术报也将保持初心,与老朋友、新朋友共同携手,继续前行。


美术报 砚边 00016 中国花鸟画家何水法与美术报的三十年 2023-09-16 26216905 2 2023年09月16日 星期六